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友仁,祖籍广东顺德,1878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南部的圣费尔南多镇,从小接受英国教育。1912年初,他为响应辛亥革命,回国效力,先后当过交通部的法律顾问和英文《北京每日新闻》的编辑,随后创办了英文《京报》,后因抨击北洋军阀而被迫停刊。他随即离京南下追随孙中山,从此伴随孙中山左右。他不但参与了孙中山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还常常担当孙中山的代言人。孙中山逝世后,陈友仁执着地坚持“三大政策”,成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 此文由陈友仁的儿媳陈元珍女士根据她的英文版新书《回归中国》写成,该书的中文版《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一个家庭的传奇》于日前在香港出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律师”这个词对中国百姓是陌生的。伴随中国政治经济的飙升,律师这一职业便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民主法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要想成为一名好律师,必须将正义视为生命,将法律视为信仰,将智慧视为力量。"说这话的,就是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律师、山东诚公律师事务所主任解彬。从死刑到死缓2006年5月13日上午,正在组织律师研究一个案件的解彬接到了一个电话:"解律师,我杀了人,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中国的和平统一。随着近年来台湾海峡局势发生变化,特别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以“台独”为纲领的台湾民进党执政台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反对“台独”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声音更加强烈,情绪更加高昂,行动更加积极,掀起了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活动的一个又一个高潮。海外华侨华人已成为反独促统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二、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联名发表《莫斯科宣言》蒋介石以"煽动暴乱"罪名通缉邓演达。在武汉,机枪已对准邓演达的住处。邓演达深感大革命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于1927年6月30日秘密离开武汉,8月15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受到苏联红军总司令部的热情接待。9月7日,宋庆龄、陈友仁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的热烈欢迎。邓  相似文献   

6.
安东 《台声》2008,(11):24-26
新中国建立国初期.大批旅居日本的华侨(其中约有一半是台胞)、留学生响应祖国的号召.满腔热情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这些旅日华侨、留学生从日本舞鹤港乘“兴安丸”号分三批回国。先后8年多时间里共有4000多人回到新中国,占当时旅居日本的中国人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成为新中国华侨历史、留学生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相似文献   

7.
王涵 《民主与法制》2013,(30):22-23
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律师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青年律师作为律师的新生力量、后备军,近年来在律师队伍中的人数逐年增加,青年律师已经成为律师中新崛起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从1993年成立至今,岳成律师事务所已经形成了一支稳定、庞大、优秀的律师团队,并且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律师的培养工作,将其作为确保事务所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程希 《中国发展》2003,(3):51-54
200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论量而言,已可见其相当  相似文献   

9.
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问题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渐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作为华人祖籍国的中国,十分重视华侨的历史与华人的命运,在开拓与发展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80年代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关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成果斐然,正大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文着重对1981年以来的中国这一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11.
刘亚 《民主与法制》2010,(24):52-54
他是一名学历、名气都极为普通的律师,却没有因人微言轻只顾埋首业务,而是在十年时间内,以一人之力先后撰写了两份立法和修法建议稿,成为我国"公民立法"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50年代少量华侨从秘鲁南下智利北部并受雇于私人庄园,开启了智利的华侨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华侨到智利北部的伊基克开发硝石,伊基克遂逐渐成为智利华侨第一个密集聚居区。1884年太平洋战争前后,不少秘鲁华侨成为智利的“自由华工”。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华侨移居智利常态化,人数增长较快。华侨不再全属于打工者阶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华商,但多数人没有加入智利国籍。1930年前后中国与智利关于华侨问题的交涉,为华侨争取到了较多移居智利的机会。30年代智利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华侨从智利北部沿途南迁,部分到达圣地亚哥,并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华侨密集聚居区。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从中国入境智利的华侨越来越少,50年代到70年代只有零星华侨移居智利。多数旅智华侨在此期间加入了智利国籍并逐渐融入智利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华侨社会中,海南华侨虽是小群体,但海南华侨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作为海南华侨之一员,宋耀如因为与孙中山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他成为孙中山事业坚定支持者和忠实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4.
在老挝语中,中国人的发音是"Jeen",音同于"金"。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老挝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谋生或寻求发展,也给老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这批定义为新华侨的群体在老挝社会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这势将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关注点。近来,笔者有幸前往老挝一趟,对当地的新华侨有了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华侨资源是青田县的一个独特优势,发展华侨经济对青田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的青田县,要实现在丽水市率先发展、跻身全省中等县市行列,必须把华侨这一独特的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大力引进华侨资本,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一、青田华侨资本的形成和特点青田华侨有近300年的历史,全县有华侨华人21万,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侨属16万多。青田华侨以西欧居多,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从事餐饮、皮革、服装、百货、进出口贸易等行业为主,部分华侨已进入科学文化界,少数华侨跻身政界…  相似文献   

16.
此次司法改革,法官遴选委员会的设立成为"重头戏",而律师亦成为选拔法官的当然主体之一。但是比较分析显示,我国缺少以律师为基础来选拔法官的传统。同时,同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法官的遴选制度却形似而神不在。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制度不可回避的矛盾冲突中,中国的律师制度亦有着重大缺陷。在这三大背景下,将律师群体纳入法官队伍无疑是一种跳跃式地直接套用模式,是有违中国司法运行之规律的。因此,应在坚持正确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在完善中国法官制度、律师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评估外来移植制度,循序、坦然地展开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刁仕军  张晔摄影 《春秋》2010,(4):F0004-F0004
7月20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了中国受害劳工对日索赔情况通报会。文史委负责人主持会议。旅日华侨东京联合会会长、对日索赔专家林伯耀先生,旅日华侨联合会秘书长墨面先生,中国受害劳工联谊会执行会长刘焕新先生,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负责人傅强律师,  相似文献   

18.
正1927年5月间,宋庆龄同邓演达、陈友仁、彭泽民、徐谦、陈其瑗等交换意见,提出要"相约集合同志,为继承孙中山的遗教而奋斗到底"。1927年5月底至7月,邓演达、谭平山分别与章伯钧、郑太朴、施复亮、陈公博等商谈组党问题,认为中国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革命组织,以统一革命的领导,集中革命的势力,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对此,除陈公博拒绝外,其他人都表示  相似文献   

19.
“华侨的丰功伟绩,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写,让谁去写呢?如果我们写不出华侨的光辉历史,就是失职,就对不起我们的华侨先辈和子孙后代!”这是一九八二年在北京的一次华侨史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华侨史的研究者廖钺慷慨激昂地发言的一段话。廖钺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经常梳得很整齐的黑发中畧跳出几根银丝,举止庄重,谈吐健雅,有着学者的风度。但是他更像朋友们常称呼他的“南洋伯”老华侨的样子,满身好似蕴育着热情的种子,说起话来总爱激动。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了,但他健康、精神,显得比他的实有年龄年轻多了。不过,他经历过的动荡生涯,却使他常常将自己的命运同广大华侨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使他下决心竭尽心力,去研究华侨的光辉历史,也因此他成为我国建立专门的华侨历史研究机构的最早创议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八桂侨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截至2017年底,已经走过了30年的风雨路程。30年来,国内学界对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华侨华人学科业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显学。《八桂侨刊》在发展的道路上,坚持原办刊宗旨,紧密关注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问题,搭建研究平台,进行学术交流,传递侨情资讯,促进了华侨华人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