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议把会议主题“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中的“精神”二字去掉,“注”改为“融”字(“精神”一词让人担心要把我们的文化彻底改变,“注”有强制、单向的感觉,二者恐怕均不太符合当前科学普及的发展趋势),叫“将科学融入我们的文化”就显得不那么过于强势.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这次主办“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研讨会,这么多科学家、学者到会,几位80多岁高龄的院士、学者都坚持参加了会议的全过程,对我们的工作是鼓励,也是鞭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把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来考察我们的文化。我国是五千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时候世界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有其一。到了两三千年前,是古代中华文明和新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4.
关于“让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题目实际蕴含了两个大的前提:首先,它假定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类的普适价值;其次,它认为在今天中国文化需要用科学精神进行一番改造。对这两个前提我都是认同的。下面就这两个前提中更为丰富的内涵展开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魏利民 《淮海论坛》2007,(4):27-28,16
和谐徐州建设既是当前我市工作的重点.也是900多万徐州人孜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而且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从人文精神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实现传统人文精神与弘扬新时期徐州精神的交融.将进一步推动“和谐徐州”、“法治徐州”、“温情徐州”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是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民主与科学杂志社近日在京举办“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专题研讨会,来自科学界和社科人文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当前的社会文化存在哪些问题.科学精神在文化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如何促进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相互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登与会学者的发言摘要与文章,希望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用的词汇也许是我 们并不了解的词汇,如“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民主”、“因特网”,还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的确,人们把它挂在嘴边,但追问下去,能说出逻辑上自洽的几条来并不容易。 过去我在《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中也谈到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新科学就…  相似文献   

8.
钱拥军  郭定昌 《求索》2007,(5):81-82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时代的声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流行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世俗化的倾向。流行音乐文化的世俗化体现了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建设,解决好“扬弃”问题;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入于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与创作;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丁霞 《理论月刊》2008,3(5):35-37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人文精神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揭示主体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相伴相随,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多层面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共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既以实践为基础,也表明了实践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独断论的极度扩张和工具理性的强势渗透是当下人文精神失落的重要原因 ,但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多有“呼唤”少有“建设”、勤于“呐喊”而疏于“构筑” ,没有将讨论继续理性地引向深入。而要建构一种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当代人文精神 ,我们必须要秉持一种新的科学理性精神 ;要合理处理好人性中“有限性”与“内在超越性”的矛盾 ,并使两者之间始终保持必要的张力 ;要具有世界视野 ,并始终保持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既然如此,这也应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是一种文明,必须以一定的文明精神为基石。江泽民同志重新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种提升了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中发展,在不同的文化、文明里,在历史发…  相似文献   

13.
我们怀着很不平静的心情编发了这组有些“驳杂”的消息。这里面,有地方政府和残联组织的有力措施;有企业的一片爱心;有个人的拳拳之意;有残疾人自己的感激之情。不管怎么说,“文化助残,爱心赠刊”活动确实在神州大地掀起了爱的热潮,在广大贫困残疾人心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我们殷切期望有更多的人献出更多的爱,让更多的残疾朋友共享更多的精神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建戍“文明之岛”,必须重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靠的是普及与提高的教化。这就要广泛注入文化因子,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培养公民的文化心态,营造文化环境,使公民懂得人与人怎样相处,人与社会、自然怎样协调,以至学会明辨是非,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侯羿君 《前沿》2013,(19):44-46
科学精神是人类实践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就需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意识,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唐璇  王勇 《前沿》2014,(9):230-231
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源归生活”的文化观念和“和谐文化”的精神意识四项精神特质,有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在工艺品、织绣印染、建筑和生活小物品等设计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认为,人文精神是尊重人及其文化的历史存在与价值的精神,是一种不与科学相对、不与神本相对的精神,是对抗物本并在反对人的物化过程中彰显的精神。科学只是人文之一种。与唯科学主义者相区别,唐氏亦觉察到了科学本身的限制,总结出了科学对中国的多种价值,并认为科学之价值,应自中国文化中之仁教上立根。唐君毅人文主义的科技伦理观体现了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反思中所透显出来的现代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解除人文与科学的分裂及其所带来的困惑,为我们研究并正确处理人文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引进是多年来国人喜欢谈论的时髦话题,也是企业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技术引进确实给我国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使我们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观察技术引进的发展轨迹,就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引进、引进、再引进”只引进,不创新的怪圈之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