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立极 《台声》2011,(7):28-28
6月28日,千呼万唤的赴台个人游终于正式起动,首批大陆游客兴冲冲飞赴台湾,台湾业者也一团欢喜等待贵客登门。在这个时刻,想起鲁迅先生在《立论》中写过的故事,在一个新生儿的满月礼上,说这孩子富贵的得了好报,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遭到痛打。但是恰恰是说富贵的是谎言,说要死的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客见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为周朝制礼作乐,制订了许多制度,还提出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周公是孔子十分推崇的圣人。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见周公,周公从门内喊出来:“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那客人说:“在门外就说外交的话,在门内就说内心的话。让不让我进门呢?”周公赶紧说:“请进!”客人又说:“站着说义,坐着说仁。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呢?”周公又说:“请坐!”客人又说:“大声说,大家都知道;小声说,又怕你听不见。说不说呢?”周公点点头说:“不用说,我知道了。”第二天,周公就带兵去诛杀管叔…  相似文献   

4.
新婚妻子对他说:“我结过两次婚,还有一个10岁的女儿……”他听后沉默无语。妻子生下了他的孩子,又说:“儿子死了……”他不禁顿生疑窦。历经许多波折,他得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然而,这是自己的儿子吗?  相似文献   

5.
当服务人员与客人发生矛盾时 ,不要与之争执 ,要让客人从服务人员既维护企业利益又得理让人的语言艺术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 ,要让得自然、巧妙 ,要讲究方法和艺术。一、给错了的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服务员追上企图逃帐的客人 :“对不起 ,先生 ,我忘记给您结算房费了。”客人付帐后 ,服务员又说 :“谢谢 ,耽误您时间了 ,欢迎下次再来我们宾馆。”显然 ,服务员既避免了宾馆的损失 ,又给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 ,客人会在心里感激服务员的。但是 ,如果服务员抓住客人指责他企图逃帐 ,客人很可能为了面子死不认帐 ,反而投诉你污辱了他的人格 ,给…  相似文献   

6.
黄种生 《福建通讯》2002,(8):7-7,10
这本书取名《团团转集》,有三重含义:一是从事新闻工作大半辈子,一天到晚总是要忙得团团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二是党报的新闻工作者,正像鲁迅先生公开宣称的“遵命文学”一样,总是要围绕中心任务团团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三是毋庸讳言,也围绕着各种各样的“牵挂”在团团转。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萧军     
萧军、萧红送给鲁迅先生的第一张照片──1934年摄于哈尔滨。无求无惧寸心声,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昔,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际,折款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这七律,是老作家萧军“悼鲁迅先师”中的一首,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当夜──1976年10月19日,这是“十年浩劫”进入“尾声”的时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一开始就说道:“一个人要做到伟大,不要装成‘伟大’!”几十年来,“鲁迅”这响亮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拥戴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从来…  相似文献   

8.
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的伦理观、人生道德和修养理论不同程度地被其他学派所接纳,被不同阶层的人所实践。鲁迅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鲁迅先生的这一比喻。  相似文献   

9.
开心乐园     
布朗非常欣赏他的小儿子,一次他和一位客人聊他的儿子有多聪明。布朗说:“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他长大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来,我让你看看。”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把博比抱到膝上,打开书,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博比,这是什么?”“马马。”博比回答。他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博比回答说:“猫咪。”然后布朗又指了一张狮子的画片,博比说:“狗狗。”他又指了一张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  相似文献   

10.
心萦百草园     
一川 《天津人大》2006,(10):45-4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一课文,我能背得烂熟。从那时,就清楚地知道绍兴周家新台门后有一个百草园。作为鲁迅先生童年“乐园”的百草园,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非常神圣的地方。百草园记载的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甜美的回忆,衬托出先生一颗天真的童心;百草园也承载着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我从十几岁就想:能亲自到百草园看一看,玩一玩是莫大的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12.
闲言碎语     
人们生活习惯了的东西,好像就是真理,其实也未必然。咱中国人世世代代就有个习惯,在孩子懵懂之中,便要其立志将来,当大官、读大书、做大老板,女孩儿长像稍稍水灵点,左看右看都像演员。所以三岁背诗百首,数数千余,人前背后夸赞孩子聪明有佳。在大人的诱导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问他们将来志向是什么时,得到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当大官、大科学家、大老板或演员,没有几个孩子说将来当个好工人或厨师的。如果那个小孩真的这样说,不仅是丢了小孩本人的面子,也丢了家长及老师的面子。  相似文献   

13.
卡耐基说:“每个人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它们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毁灭你,并将深深地改变你的一生。这两个重大决定是什么?第一,你将如何谋生;第二,你将选择谁做你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罗素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有关的经历的组合。一个人可以选择一个职业终生从事,也可能一生不断转换职业。所以这个长达一生的过程就需要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5.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您别着急,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  相似文献   

16.
山之子     
一孙勇9岁的儿子孙昊见了生人腼腆得像个小姑娘,写作业有问题都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孙勇倒像个客人似的,他感慨地说:“我这儿子跟我不染(方言:不亲热)。”孙勇的妻子武玉霞说:“他老不在家,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警察爸爸像个收不回来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17.
于欢 《黄埔》2012,(2):54-55
孙中山先生关于创办黄埔军校暨第一期生的阐述:“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得救国救民的责任,便要从今天起,先在学问上加倍去奋斗;将来毕业之后,组织革命军,……所以要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尘,更要用这500人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眼睛眼睛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然而,没了眼睛呢,要怎么画?真想问问鲁迅。  相似文献   

19.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