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一开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宣布解除科济列夫外长职务,任命普里马科夫出任新的外交部长。西方政界和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评论,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官员直率地表示感到震惊和不安,并对俄罗斯未来外交政策的走向表示关注。 科济列夫担任俄外长5年来,颇得西方政要们的赞赏。他们不仅喜欢科济列夫的为人,而且认为他同西方的合作富有成果,一直被视为西方的朋友。去年10月19日,  相似文献   

2.
1月初以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政府进行了重大改组。在这次政府人事变动中主管经济工作的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和外长科济列夫被解职最为引人瞩目。舆论界普遍认为,丘拜斯的去职表明俄将对现行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丘拜斯现年41岁,经济学副博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是否加入北约在今年1月的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和平伙伴计划,是俄政界和舆论界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俄副外长丘尔金4月5日宣布,科济列夫外长拟于4月21日前往布鲁塞尔与北约签署协议。叶利钦总统随即于6日声明,这将是一项“特殊协议”,要“符合俄在世界和欧洲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俄的军事实力和核地位”。 自从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给莫斯科带来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以后,俄是否应该加入这一计划问题成了最高权力机关以及舆论界争论的焦点。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去年关于北约扩大成员国问题争论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专电举世关注的俄罗斯第8次非常人代会经过4天激烈斗争,于13日在紧张对峙中落下帷幕。这次大会宣布第7次人代会上作出的“关于稳定宪法制度”的妥协性协议失效,否决了叶利钦总统坚持的关于举行全民公决等所有建议。与会代表还决定责成最高苏维埃审议将俄主要舆论工具——奥斯坦基诺电视广播公司、俄通社—塔斯社划归议会领导,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和人民代表选举,解除副总理丘拜斯和外交部长科济列夫的职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值夏季休假的俄罗斯,其政坛又惊雷滚滚。叶利钦总统于吕月9日宣布解除担任总理不到3个月的斯捷帕申的职务,任命联邦安全局长和安全会议秘书普京取而代之,同时指定普京竞选总统,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在去年3月以来的18个月内,叶利钦总统4次更换政府总理,这在世界大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表面看来,这是不严肃的轻率之举。实际则不然,这是叶利钦总统根据俄罗斯的具体局势,经过精心准备而采取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扭转目前不利于叶利钦总统的下届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形势,确保叶利钦政权的连续性,以便在叶利钦不再担任总统后俄罗斯能继续…  相似文献   

6.
俄与北约既合作又斗争本刊特约记者张铁钢莫斯科专电经过半年的拖延与权衡,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最近在荷兰举行的北约外长理事会上,出人意料地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和平伙伴计划”及“俄罗斯与北约广泛而深入地对话与合作”协议。签字之日即开始生效的这两项文件表明,俄...  相似文献   

7.
国际要闻     
《瞭望》1995,(19)
国际要闻(4月24-30日)俄支持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在4月24日联合国审议和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坚决主张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称不这样作、就会“破坏国际稳定的基础”。俄成为亚太经社会成员俄罗斯4...  相似文献   

8.
江冶 《瞭望》1992,(20)
东京专电 日本外相渡边美智雄日前对俄罗斯等独联体三国的访问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在苏联解体后,围绕领土问题的日俄谈判正全面展开,两国政府要人频繁接触,都表现出了解决领土问题的愿望,但由于各自出发点不同,双方想法难达成一致,领土问题的根本解决仍为时尚早。 渡边是为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日俄外长定期会谈而前往俄罗斯的。今年3月,渡边与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在东京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专电举世瞩目的俄罗斯全民公决在4月25日举行,约10600万18岁以上公民对一年多来的叶利钦总统和他推行的政策作出自己的评价,并对是否重新选举总统和人民代表表达自己的立场。此间26日透露的初步结果表明,总统叶利钦和议会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已正式启动,共有7人正式登记参加将于3月14日举行的俄罗斯新一届总统选举,其中现任总统普京的优势最为明显,其他候选人参选目的各异,但普京获胜几无悬念。 普京最担心的是投票率。自担任俄总统以来,他结束了叶利钦时代的混乱状态,保证了总统和国家政令的  相似文献   

11.
俄美从“蜜月关系”转为“现实合作”本刊特约记者黄慧珠莫斯科专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最近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晤后宣布,俄美的“蜜月关系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合作”。两国关系的现状表明,俄美合作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坎坷不平。与美发展“伙伴关系”一...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专电 7月9日,俄罗斯公布了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正式结果,现总统叶利钦得票率为53.82%,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获得4O.31%选民的支持,另有4.83%的人对他俩都投了反对票。 叶利钦争取连任成功。在7月4日宣布选举初步结果时,他发表电视讲话,呼吁全国各党派实行和解,团结一致,振兴俄罗斯,同时任命切尔诺梅尔金再任总理,组织新政府。他的就职典礼将于8月9日举行。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29)
叶利钦表示不再连任总统俄罗斯《消息报》7月6日发表了总统叶利钦的访谈录,叶利钦表示将不再寻求连任。他指出,2000年的总统大选应该是公正的选举,希望新总统年轻、充满活力和富有新的治国思想,因为俄罗斯需要能应付新世纪挑战的新生力量。塞拉利昂签暑和平协议全球要闻7月7日,塞拉利昂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宣告内战结束。根据协议,革命联合阵线将放下武器,作为交换条件,其成员可以在政府中担任公职。塞拉利昂内战自1991年爆发以来已经使至少20万人丧生,200多万居民背井离乡或流亡国外,给塞拉利昂经…  相似文献   

14.
去年岁末,叶利钦最后离开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时,将一支绘有龙的笔送给了普京,并对他说:“照看好俄罗斯”。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至今,经历了15年的折腾,使俄罗斯这只“熊”的伤势越来越重。正如普京在其撰写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所说的,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因此,“照看好俄罗斯”,不仅是叶利钦的临别赠言,更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人民的期盼。鉴于普京主政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车臣战争上,加之总统选举临近,他为了争取各方选民,需要深藏不露,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15.
8月23日,俄罗斯局势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叶利钦总统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解除任职才4个月整的基里延科的总理职务,并解散以他为首的整个政府。更耐人寻味的是,正好5个月前被叶利钦总统请出政府大厦白宫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又被他亲自请回了白宫。叶利钦...  相似文献   

16.
全球要闻     
《瞭望》1998,(43)
叶利钦总统中亚之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两次推迟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之后,终于在10月12日访问了阿拉木图。此前,叶利钦于11日至12日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叶利钦总统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了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统签署了哈俄1998—2007年未...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俄罗斯的态度,对波黑塞族进行长时间大规模轰炸,同时加紧向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渗透.西方大国在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损害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削弱了它在中东欧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外交部门表示了不满,国家杜马更是对外交政策提出了严厉指责.俄罗斯外交的困惑和走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专电 6月12日,苏联最大的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举行了首届总统选举。正式选举结果预定在6月22日公布,本刊发稿时获得的初步结果表明,叶利钦得到的选票已超过半数,当选已不成问题,不久即可宣誓就职。序幕今年3月17日,全苏曾就是否要保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举行了全民公决,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居民还就共和国是否要确立总统制表了态。公决结果。赞成俄罗斯联邦设立总统职位的人达到了参加投票人数的69.85%。这意味着选举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势在必行,剩下的只是法律手续问题。 4月5日,俄罗斯联邦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经过激烈辩论决定在6月12日举行总统选举。5月下旬俄罗斯联邦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通过了有关设立总统职位的法律,并确定了6名总统候选人,他们是: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苏联国家安全会议成员、前苏联内务部长巴卡京,苏联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军区司令马卡绍夫上将和克麦罗沃州苏维埃主席图列耶夫。  相似文献   

19.
“整顿政权一治理国家”是叶利钦总统不久前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的题目,也是俄罗斯当前的迫切需要。 5年多来,俄罗斯尚未完成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重组。去年经济继续滑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财政状况恶化,拖欠工资和退休金近100亿美元;车臣分立主义势力坚持闹独立,威胁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政府受各种因素牵制,行动不力;北约东扩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咨文把整顿政权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3月20日宣布在全国实行“特别治理”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当天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叶利钦,并期待着4月初同叶利钦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会晤。叶利钦这一非常措施在国内引起很大震动,在国际上也令人关注,克林顿的反应反映着美国对俄政策的主要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