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诉人法庭地位探讨杨矿生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律对于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地位与作用作了明确规定。但如何正确认识公诉人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公诉人与诉讼各方的关系,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一、公诉人在法庭中与审判员的关系关于公诉人与审判员在法庭...  相似文献   

2.
一、民行公诉人的概念及特征民行公诉人是检察机关经立案审查认为对侵害国家、集体财产、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需要提起民行公诉时,根据检察长的指派,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出庭参加诉讼的检察官。这种民行公诉人与普通民行诉讼当事人相比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民行公诉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原告的诉讼代表人又是对正在进行的诉讼实施监督者。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现阶段我国公诉人的素质尚不适应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需要.研究和分析公诉人的素质,探讨增强公诉人素质的途径,对于充分发挥公诉人的职能,进一步提高公诉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家公诉人应有的素质根据公诉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地检察机关多年来公诉实践的经验,国家公诉人应当具备政治、业务、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4.
公诉权是检察权最基本的内容,检察权发源于公诉权的设立。公诉人做为一个法律术语,既是一个法律的专有名词,又是对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自然人主体的职业称谓。我国的检察制度自设立以来,公诉权的运作一直是以检察机关的整体名义进行,对于直接行使公诉权的公诉人则未赋予其独立的以检察官个人名义行使职权的资格。这种传统的检察制度理论正与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日渐悖离。本文拟就设立职业公诉人制度的动因、职业公诉人制度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做些粗浅探讨,以供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5.
陈永全  陈林 《中国检察官》2003,(4):26-26,47
一、职业公诉人概念界定 所谓职业公诉人,是指在检察机关中,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固定、专门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并出庭公诉的职业化的检察官。职业公诉人以公诉为其职业,与普通检察官和一般公诉干警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性。长期性是职业公诉人的时间特征,也是其职业性的表现。2.固定性。公诉人履行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和全国优秀公诉人,经过十天的角逐,已于10月28日脱颖而出。这次评选活动采用“以赛代评”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新选出的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邹开红等十名“全国十佳公诉人”,和江西省南昌市检察院熊洪文等71名“全国优秀公诉人”,于10月28日上午,在长城向祖国庄严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追诉犯罪,保障人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和政治部主任张常韧参加了这次活动。赵虹副检察长在讲话中强调:这次评选活动,既选拔了优秀人才,又杜绝了评选中的不正之风,各项考试为公…  相似文献   

7.
公诉人职业的特性要求其应当具备高尚的司法人格,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这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公诉人司法人格具有个体性与司法道德的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由司法理性、司法情感、司法习惯和司法技能等要素组成。培养公诉人的司法人格要从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陈晓东 《法学杂志》2008,29(2):100-102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执法理念,执法理念直接决定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没有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执法理念,公诉人的公诉能力建设乃至公正执法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认识更新公诉人执法理念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面分析公诉人执法理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公诉人执法理念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谈公诉人举证问题刘军**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州市人民检察院庭审方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庭审中举证责任的转移,把原来的法官示证改为公诉人当庭举证,既强化了检察机关在法庭上的控诉职能,也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责任。因此,公诉人如何搞好出庭举证工作,就显得非...  相似文献   

10.
公诉人的司法理念是国家公诉人员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刑事司法制度的综合性、严谨性、原则性的理性认识。它对于提高公诉人的理论修养,保证公诉权的正当行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诉人的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法治理念、程序正义理念、诉讼效率理念以及公诉合理理念。公诉人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符合司法改革的国际化趋势,有利于检察官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司法文明和司法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出,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是公诉人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公诉人在矛盾化解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从公诉人及公诉部门两个层面着手,提升公诉人化解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关强化公诉人素质能力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息过,随着三项重点工作的提出,对公诉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高素质公诉人队伍的建设需要制度予以保障,而公诉人素质能力提高机制的建立又是公诉人具备高素质能力动态、律动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该项机制的研究,试图建立起增强公诉人素质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务中,公诉人受到职权主义、证据审查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因素的制约,难以履行好客观义务。对此,应通过探索建立公诉人心理辅导机制等克服职权主义影响,并在机制建设上保障公诉人客观义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公诉人队伍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正视公诉人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公诉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证据学的原理,公诉人的举证责任是指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提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是解决由谁进行证明的问题。明确证明责任,并要求司法机关及有关当事人积极主动地收集或提供证据,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是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那么,公诉人应如何履行举证责任呢?  相似文献   

16.
刑讼祛加重了公诉人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同时也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不仅要向侦、诉人员陈述自己的受害经过,提供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还要参加庭审指控犯罪活动,接受挫辩双方的询问,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被害人的陈述及所提供的物证等是公诉人举证的关键证据,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发挥被害人的积极性,使其在诉讼中与公诉人密切配合,是关系到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试谈公诉人与被害人的配合问题。一、摸清被害人心理不同案件被害人在接受询问时各有…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市院公诉处先后召开了第九、十次"上海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论坛"。来自全市公诉部门的近30位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和市级优秀公诉人出席论坛,论坛由市院公诉处季刚处长主持。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庭审中常见问题的处置办法,旨在加强各级公诉部门出庭规范化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公诉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针对庭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事先拟定了60余个  相似文献   

18.
王凯  王理想 《法制与社会》2010,(17):143-143
公诉人在法庭上承担着指控犯罪的职能,在法庭审理中,公诉人一言一行不仅展现着个人的魅力,更体现着检察机关的形象。公诉人出庭的表现十分重要,因此对公诉人有着更高的要求。公诉人的出庭效果除了要吃透案情,谙熟有关法律法规,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雄辩的口才外,还取决于其基本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控辩式庭审方式中 ,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控诉职能 ,在法庭上是唱主角的 ,公诉人素质 (包括讯问、询问水平 ,灵活运用证据指控犯罪的能力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庭审的效果。因此对于公诉人来说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 ,牢牢控制住法庭辩论主动权是最重要的。第一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灵活运用证据 ,重要的是选准突破口。首先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中突破。公诉人可以通过对被告人采用避实击虚 ,迂回包抄等方法迫使其交待罪行 ,获取对定案有利的证据。以共同犯罪为例说明 ,由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分工、作用不同 ,承担的罪责也不相同 ,相互间推卸责…  相似文献   

20.
答辩是公诉人出庭公诉中指控犯罪,反驳被告人及辩护人错误观点的重要方式,因此,公诉人能否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的观点及时、准确、客观、有力地进行答辩直接关系到出庭公诉的成败。笔者拟就出庭公诉中的答辩技巧谈点粗浅体会。 一、从驳斥对方论据的角度进行答辩   刑事诉讼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被告人有罪与无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公诉人与被告人及辩护人辩论的焦点,即双方的论点,其各自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则为论据,而对事实的认定又源于对证据的认定。因此,证据、事实和法律成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