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对此,我们着重对“德育合力”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侧重阐述小学内部德育合力的形成与强化。  相似文献   

2.
朱婉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1):120-120,122
江泽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从德育地位,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对青少年德育问题作出了许多新的表述,促进了党的青少年德育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世界观中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中生态学价值观严重缺失;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后现代视阈中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凸显了这一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4.
网络德育--高校德育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高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德育系统本身是决定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未成年人德育系统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六个要素系统与幼儿德育、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包括中职和中师德育)三个层次系统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目前,未成年人德育的实效性不是很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德育系统本身的原因,也与德育系统所处的环境有关。本文拟从德育系统本身的角度,以未成年人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评价为主线,结合幼儿德育、小学德育和中学德育对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试作  相似文献   

6.
德育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代性质、德育目标等相适应的新德育观,即以人为本的主体一发展性德育观;连结生活世界的生活德育观;面向整个社会的终身德育观;经及充分满足人的复杂性的综合德育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德育的研究应该由传统的决定性研究范式向过程性研究范式转变。过程哲学视野中的德育是以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德性生长的动态过程。德育的动态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过程性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传统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德育着力点—外塑性转向内生性;德育模式选择—由简单机械性转向有机系统性;德育角色定位—由二元对立性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实施方式—由理性控制性转向自由体验性;德育效果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德育工作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基本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定位的理论 ,为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的再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要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必须构建起与之相称的德育内容新体系.这一新体系应包括认知性德育内容、实践性德育内容和物质形态的德育内容三大层面,以加强研究生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要得以实现,必须注重并研究德育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德育可以采取确保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研究德育内容与目标相契合的方法三种有效方式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环境下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优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的临近,迫切要求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延伸到网络社会中来.但传统德育是在现实社会中展开的,而网络德育是在虚拟社会中展开的,所以网络德育就具有与传统德育不同的特征.与传统德育相比较,网络德育具有开放性、互交性、及时性、隐身性、趣味性、仿真性、非强迫性、个性化等优势.德育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空领域,分别利用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不同的优势特征,做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世纪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目标。如何以邓小平德育理论为指导来创新与发展新世纪的德育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 ,李康平、张吉雄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邓小平德育思想体系研究”的结题成果《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一书 ,就是一部研究新时期德育指导性理论的力作。该书从“大德育”的理念出发 ,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  相似文献   

13.
德育衔接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性研究的理论问题。德育衔接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概括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德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然要引申出或提出德育衔接规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它意味着学校德育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德育过程的各阶段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整体,德育教育的每一阶段不仅具有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和质的区别,而且这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及不断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独立性、连续性及整体性的辩证统一。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德育衔接的规律是德育过程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一致性;但同时,作为德育过程的阶段衔接规律在其概念内涵上又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德育衔接规律这种特殊性的内容,在目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德育衔接规律不仅应该从德育过程及德育过程之阶段衔接的内在矛盾去认识、理解和表达,还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去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新的巨大变化”,必将冲击着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无疑也要受到知识经济大潮的影响,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这里,笔者仅就知识经济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新机遇、遇到的新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创新高校德育之路,略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知识经济区于高枝花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相似文献   

15.
德育要实现社会发展价值与个体发展价值的统一,关键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但学界过去对屯此所作的论证由于基于"社会一规范性"、"个体一主体性"这种简单对应对立的思维模式,因而并未找到二者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从道德的根本属性上看,一定时代的普遍伦理、一定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一定阶级的价值导向以及个体人格理想的规范性同类的主体性、文化与阶级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在其内部结构层次上是交互统一的.为确立上述德育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形态,应对传统内容派和现代形式派德育模式作辩证分析,从认识、实践、审美的角度对德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进行全面理解和运用,把主体性资源的开发同道德价值的规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要增强德育的实际教育效果 ,必须紧紧把握德育的现实环境和高校改革的时代特点 ,构建适时有效的德育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总结了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德育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德育状况相比较,提出了对我国德育的启示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德育叙事即通过德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德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德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其对德育者、德育对象、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都具有突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以往的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必须重视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建设,加强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改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探讨高校德育有效性有着重要启迪意义。当前,要加强高校德育有效性一是要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其中重点是要把德育列入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树立高校德育新观念、德育工作要有创新、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等;二是要开动脑筋,抓出实效。即通过加强行为规范训练、宣传典型、树榜样、参观党史展览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