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阶层分化伴随着阶层流动,二者交织,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尽管"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垄二代"等流行词语反映出"权利不平等——竞争机会不平等——利益差别"的资源代际传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这种阶层内部掌控资源的代际传承不是普遍的,断言目前出现阶层固化的普遍现象为时尚早。相比较而言,社会流动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阶层流动的脉象,并就进一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阶层和生活群体中发生的犯罪现象的考察,从思想意识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入手,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揭示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预防青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阶层和生活群体中发生的犯罪现象的考察,从思想意识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入手,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揭示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预防青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生态犯罪学思想源自对生态环境关系与犯罪互动关系的思考 ,将社会生态作为犯罪系统研究标志社会生态犯罪学的诞生。2 0世纪社会生态犯罪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所谓的新生态犯罪学理论和副文化理论。本文研究了生态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概括其理论成就及政策应用 ,评价其不足与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论犯罪原因     
一、犯罪原因概述犯罪原因是犯罪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犯罪学中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问题,至今尚有一些问题并未彻底弄清,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1.犯罪碌因历来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和法律以来,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犯罪的存在,迫使人们去探索犯罪的原因。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古希腊的著名学者柏拉图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尽管以犯罪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是,最终却是以人为作用对象。因此,犯罪学比一般的社会学更具有人的属性。在犯罪学研究中主张“价值无涉”原则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因为犯罪学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价值评判,从对某种犯罪的否定评价到对该种犯罪现象进行的研究,从对桌种犯罪原因的揭示到对某种预防、控制犯罪手段的采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评判的影响。对犯罪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学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实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e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激进犯罪学学派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时代突出的特点: (一)近4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9.
对犯罪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思考孕育了早期的生态犯罪学思想,对社会生态作犯罪系统研究标志着社会生态犯罪学的诞生。20世纪社会生态犯罪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形成过程衬托出了深刻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对以“圩”、“庄”等相称的皖北自然村落进行实体和象征意义上的考察,便于巡视乡村犯罪样态的更替。就犯罪学意义而言,其启示在于:犯罪学研究需要开辟新场域,注重特定场域犯罪的概念化和类型化处理,需要打开犯罪学研究的历史视域,注重观察与挖掘犯罪学中的标签意义。对传统乡村犯罪样态的历史梳理,对当下农村犯罪的治理及其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比较与借鉴意义。当代圩的失陷及由其衍生、滋养的犯罪形态警醒犯罪学研究者需要完成从“人”到“地”的重心转移,在发生学和犯罪学的意义上提炼其独立的理论品性。  相似文献   

11.
古典派犯罪学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是西方犯罪学研究的起始阶段。之后产生的实证派犯罪学、犯罪社会学派对于古典犯罪学派的继承和批判,使得西方犯罪学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犯罪呈现出新的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以当代著名犯罪学家库仑的理论为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从社会分层、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社会反应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犯罪态势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对当今犯罪现象的研究寻找一种更为切合社会现实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曾将犯罪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但是实际上这两种犯罪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至于犯罪原因,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考察。犯罪预防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预防再犯或累犯。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一门有用之学,而不是无用之学。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犯罪观;犯罪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人性和社会本质的独特视角和有用工具;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位学科,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犯罪学具有政治献策功能,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引作用;犯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通过犯罪学研究来科学地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此外,犯罪学研究还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训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犯罪生物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源时已久;说它新颖,是因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论理不清,众说纷纭。犯罪生物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有先天说和后天说,当今大多数学者已不再争论犯罪究竟起源于遗传还是环境,而是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犯罪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生物学因素,早期学者关注体质、外形等单一的生理特征,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多水平、多角度地探究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神经心理机制,包括行为、激素、脑结构、神经递质和基因等。半个世纪前,国际研究走入低谷。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犯罪学在个体因素研究上发展很快,已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国内研究起步晚、成果少。国内直接相关文章数量不多,以"犯罪生物学"为主题的文章只有20多篇,最早的是1989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美国教科书《犯罪学原理》中摘取编译的《犯罪生物学理论及其缺陷》,另一篇是实证研究《157例违法犯罪少年的社会环境、心理、生物学因素调查与分析》。迄今没有找到以"犯罪生物学"命名或以"犯罪生物学"为专题的书籍。如今,国内外犯罪现象异常。2013年,重庆"10岁女孩25楼摔婴"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吉林长春盗车杀婴案、北京摔婴案、河南安阳摔婴案……"摔婴现象"频现;《爸爸去哪儿》开播,引发了社会对父亲与子女关系的超强关注,人们大呼有爱,但是,爆出四川阆中禽兽父亲长期虐待强奸幼女案,一时激起千层浪,类似事件频频曝光。国外,类似犯罪亦层出不穷,连环母亲杀婴案等犯罪更是震惊世界。当人们"深度"挖掘当事人背后的行为逻辑而泄愤时,有识之士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冷静地思考,呼唤犯罪生物学的勃兴!怀着这份责任和担当,中国首次"犯罪生物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7日至8日,在河南警察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和河南警察学院翟英范教授的倡议和召集下,由河南省犯罪学研究会主办、河南警察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几位知名犯罪学专家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几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的河南警察学院教授、博士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不搞程式、不宣读论文,为与会学者准备了十个议题,请学者们进行面对面的观点交锋和思想碰撞。由于时间有限,仅仅初步探讨了五个议题,分别是犯罪生物学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犯罪生物学概念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犯罪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犯罪生物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生物性与社会性。犯罪学的包容性、多层次、全方位特点带进了论坛,会议发言是学者们厚积薄发、即兴发挥、形散神聚展开的自由发言,更丰富着挥斥方遒、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般的热烈讨论,加深了不少认识,达成了更多共识,增加了一些求同存异,形成了更好的研究合力。本刊连续两期登载研讨会纪要,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16.
犯罪原因的研究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在对原因论取得符合客观需要的理解之后,才有可能由此延伸到犯罪控制的研究领地(现实情况却是难遂人意的。许多司法对策似乎不屑于对犯罪原因做理性思考就可以出台——笔者注)。这种延伸实质上不是通过犯罪学的传播而实现的,相反,这种延伸恰恰是由刑事司法活动来实现的。以古典学派。实证学派、社会学派和新社会防卫论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原因论做为理论积淀,犯罪控制论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犯罪学就是原因学,所谓犯罪预防学中的司法预防的内容实属刑事司法的研究范围(早以缺…  相似文献   

17.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试论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同犯罪作斗争是从私有制、国家、阶级社会的产生、犯罪的出现而出现的,故有着漫长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全面、系统、科学的犯罪学的建立却只不过10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意大利著名法学家、犯罪学家加罗法洛(1852—1934)于1885年撰写问世的《犯罪学》,在犯罪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犯罪学”概念,它的出版将犯罪学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标志着犯罪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①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早在20年代已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说主张。”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对犯罪学的研究中断了多年,…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对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表述主要有四种,反映了对犯罪概念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仍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笔者通过对现有表述的商榷性探讨,提出了犯罪学中的犯罪“是危害社会或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对这一表述的理由加以说明。最后谈及对犯罪的主客观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