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党在人才实践与人才理论方面进行的创新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科学人才观、党管人才原则。三大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发展道路、人才理论体系、党管人才为基础制度体系的形成,三者分别作为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指导、推进、支撑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
喻丹 《当代贵州》2010,(12):66-66
<正>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成就人才",这在党的人才工作历史上,是第一次郑重提出。成就人才,就是要帮助人才成功。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立党之本、兴党之基和强党之要.中国共产党建党史是一部汇聚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发展史.党管人才,实质是党爱人才、党聚人才、党兴人才.党的十八大从根本原则、战略重点、目标任务、重大方针、工作方法、推进路径、动力保障等方面,对人才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和举措进行了科学设计.十八大对人才工作的战略布局,是人才学科建设的新发展,是党建理论的新开拓,是特色理论体系的新补充.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新部署,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资源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潍坊市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人才工作重大部署,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优化引才、聚才、用才环境,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资源调配和组织保障,做到人才工作超前规划、高端人才即时约谈、人才项目专题调度、人才问题包靠督办,引导形成人才为重、人才优先的良好导向。二是形成工  相似文献   

5.
人才管理部门是党对人才进行选拔、培养、使用的具体操作者。人才管理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管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一、善于学习,在精通业务上下功夫。当前,人才管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活动型、事务型人才管理干部多,思想型、学习型人才管理干部少,专业型、专家型人才管理干部更少,这是制约人才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人才管理干部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熟知党对人才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学  相似文献   

6.
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  相似文献   

7.
《求贤》2022,(11):32-33
<正>本刊讯近年来,东丽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区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开展人才引育留用,着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为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提供坚实人才保证。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打造人才工作“新引擎”一是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建立快速、全面、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开通12345企业人才直通车,推行“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推动成员单位强化横向联系,纵向深度链接市级部门,  相似文献   

8.
党建短波     
正牡丹江市以政策创新加速人才集聚牡丹江市大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资金补贴、给政治待遇、评优奖励、融资支持、服务保障等措施,科学精准地聚才育才用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力牡丹江全面振兴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打通企事业人才通道,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体。创新人才开发机制。通过重金奖补、选派研修、校地合作等措施,切实抓好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挖潜和使用。创新人才激励  相似文献   

9.
党建短波     
正牡丹江市创新人才引育举措,全力打造"人才洼地"为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新常态以及人才助推产业转型新优势,牡丹江市围绕产业链、科技链打造人才链。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近悦远来环境。着力构建统分结合、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实施"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刘克勤 《新湘评论》2010,(16):31-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然而,当前有些单位有了人才却不善于使用,或人才闲置,或大材小用,或求全责备;有的重使用轻培养,人才很快老化过时,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正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贵州围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人才工作迎来快速发展期:人才总量持续刷新,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人才事业生机蓬勃,对此,当代贵州杂志社和省人社厅联合推出贵州人才发展十大关键词。人才聚集地、创业新高地:是我省为了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养创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人才聚则事业兴,事业兴则人才来。贵州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连续举办人才博览会、省外知名高校人才专项引聘活动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断形成人才向"黔"进、"孔雀"西南飞、"贵漂"正当时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界定 :内涵与范畴所谓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以下简称人才评价) ,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形式和标准对人才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这一人才评价体系包括了三种意义的人才评价观念 :一是作为鉴定人才的绩效、划定人才身份级别并作为智力劳动报酬依据的人才评价 ;二是作为鉴定人才潜能、预期未来绩效的技术手段的人才评价 ;三是作为人才开发体系内在部分的人才评价。前两者是学界的基本观点 ,后者整合了上述思想 ,认为人才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 ,人才评价的需求决定了人才评价的最终价值 ;人才评价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岑巩县创新载体,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与人才、大数据、产业、电商等工作相融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助推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人才工作.人才是第一资源,岑巩县探索实施“人才引流工程”,研究出台“1+6”人才政策,实行“重点人才高薪高酬引、紧缺人才特殊方式引、高端人才柔性方式引”.现已建成人才公寓208套,兑现住房及安家补贴240万元,发放人才奖励327万元;加快实施教育、卫生、旅游及农业系统“三名”工程,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科技政策配套体系,吸引各类人才到岑巩安家立业,为全县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克勤 《学习导报》2010,(16):31-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然而,当前有些单位有了人才却不善于使用,或人才闲置,或大材小用,或求全责备;有的重使用轻培养,人才很快老化过时,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刘明森 《求贤》2009,(2):10-11
中共天津市塘沽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两类人才一起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性资源。当前,黑龙江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上问题。具体体现在:企业不景气导致人才吸纳能力低,现有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留不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中高端人才的事业平台偏少,对富有竞争力、高经济产出人才缺乏吸引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封闭,人才软流动程度与人才资源共享程度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平台少、层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宜都市按照“党管人才”要求,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创新人才观念和政策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宜都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于去年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市委组织部专门设立了人才工作科,配齐了编制和从事人才工作的人员,组织、人事、教育、科技、科协等25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人才工作领落实党管人才…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07,(9):31-31
文山州按照"立足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引进紧缺人才,爱护激励现有人才,倡导社会尊重人才"的工作思路,紧扣"资源、项目、载体",深入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大规模培训人才工程、人才智力引进工程、本地人才盘活工程),全州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3,(11):18-18
贵阳国家高新区提出以建设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优选优育、人才多样性和人才栖息环境工程,构建人才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人才城。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已完成2013年人才需求目录,经过对区域内800多家企业人才需求摸底调查,急需各类人才657名。贵阳国家高新区提出以建设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优选优育、人才多样性和人才栖息环境工程,构建人才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人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