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人类永久的期盼,是人类长期的向往。天空因有了和谐而阳光普照,雨雪丰沛,充满勃勃生机;大地因有了和谐而承载万物,孕育生命,让人类繁衍生患。和谐像一弯明月,照亮暗淡的天空,那如水的月光,柔柔地洒向江河湖海,山川,大地;和谐像一场春雨,滋润着干涸的田地,那绵绵的雨丝,滋养着蓬勃的万物,让世界郁郁葱葱。和谐是真善美的交响曲,她能让人间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多一些善良,少一些凶恶;多一些美丽,少一些丑陋。  相似文献   

3.
贺军 《党课》2007,(4):10-15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制度建设在实现党内和谐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以制度建设保证党内和谐的自觉性;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入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和谐,就会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和谐的表现: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差;在学校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对学校教育来讲,如果家庭教育起不到好的作用,那势必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实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要实现诸要素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师生关系和谐了,校园才能处处充满人文阳光。  相似文献   

6.
蒋大力 《世纪桥》2008,(11):60-60,62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和谐校园伦理。和谐校园是具有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具有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方面丰富的伦理意蕴。和谐校园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公平正义性、真诚关怀性、创新有序性、绿色生态性等。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人道与和谐协调发展等基本伦理原则;加强校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与先进伦理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和管理的伦理建设;发挥师生在建构和谐校园中的主体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7.
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柱,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充满亲情的民族是和谐进步的民族。亲情是成长、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感恩教育的缺失,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亲情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实施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王锐 《党课》2008,(9):34-39
教学对象:高校大学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党课,一方面使大学生党员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知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使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蓝恭品 《世纪桥》2012,(7):98-99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却仍然有一种不良、不和谐的现象——“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存在,始终影响和阻碍教育的快速、和谐发展。杜绝体罚不良现象,努力构建和谐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及师德修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谐教育一定也会的得到顺利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活动设想:北京京源学校围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精品学校的发展规划,学习温家宝总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精神,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今天怎样当教师”的主题党日活动。目的是引导党员教师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的教师准则。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之间真诚合作、充满人性、富于教育意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是保证教育秩序正常运转、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施的基石,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陈东平 《党课》2010,(17):10-17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中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两点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要求,切实履行好党员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学生良好的个性应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个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个体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良好个性培养上,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以期达到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设和奥运会的筹备,给西城区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遇;金融街的发展和功能街区的推动,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什刹海等地区的传统风貌保护,让这个古老城区充满了韵味;奥运环境建设的全面完工,让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民生改善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居民生活更舒适,社会更和谐,这在西城已不仅是一个愿景,而且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起源于希腊语“calocagatia”一词,是指健美体格和高尚情操的结合。最早全面阐述和谐教育的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应通过德、智、体、美诸因素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在和谐的交往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和之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说:“这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愚以为,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窄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学中,从儿童的各种兴趣人手,实施“兴趣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把兴趣寓于育人之中。只有肯定并满足其兴趣爱好,才能保持儿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全面培育他们素质,使他们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人们能了解和谐社会中存在矛盾的普遍性,有利于理顺情绪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能证明其有用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20.
秦玉莲 《世纪桥》2008,(3):131-13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新课标下,识字教学既要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不能减弱它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遵循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和采用适宜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可采取以下方法:集中识字;分数识字;注音识字;奇怪联想识字;趣味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