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段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建立起项目审批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等,把众多审批环节和事项集中到一起,“一厅式办公”,这种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然而,个别地方的审批中心功能很不完备,一些审批项目在中心无法直接办理,还需拿回原部门审批,直接办结率不高,使“一厅式办公”流于形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着力点是要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规范审批权力的行使,使行政审批更加法制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把政府有关部门归拢在一个大厅内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一厅式”服务。要把有关部门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还需…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需要由"封闭式决策"转向"开放式决策",这既是保障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需要,更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的必由之路。要在民族自治地方成功推行开放式决策,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的决策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探索适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开放式决策之路。  相似文献   

3.
最近,审计部门通过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决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经济规律,绩效不高,亏损严重,甚至酿出腐败问题,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类:一是盲目追求政绩,决策失误,造成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方政府或个人为追求政绩,在项目实施前,不经科学论证,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盲目决策拍板,致使投资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亏损的黑洞。有的地方不顾政府财力,借债建设,不仅使投资项目成本增加,而且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二是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4.
政府重大决策事先征集公民建议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啸天 《法学》2014,(3):26-34
征集公民建议是政府的义务。政府不应在民主不健全的状态下"负债经营",征集公民建议有利于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制度建设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障。征集公民建议的关键是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征集公民建议不能搞"花拳绣腿",征集公民建议必须不怕引来公众对政府的批评。征集公民建议制度建设的要点:一是,征求公民建议是政府决策的"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二是,建立"可溯源、可追责"的政府重大决策信息公开制度;三是,政府在重大决策酝酿阶段应主动向社会公开决策意向;四是,针对决策意向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五是,政府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决策听证会;六是,人大常委会应当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  相似文献   

5.
从3月1日起,湖北省黄石市全部免征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性收费项目(基金)122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对涉企行政审批项目实施"零收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1.2亿元。2012年底至今年年初,黄石市对本市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针对一些部门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工作作风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在探索创新中形成了以政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两种主要的行政审批改革路径。通过对同一城市两个辖区行政审批改革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政务中心模式和行政审批局模式不是前者被后者取代的线性演进关系,而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方向的两个并行不悖的改革选项,各自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地方政府选择不同改革路径和模式,固然要考虑到模式特征和优势是否适合本地需要和制度环境,但也更受到地方竞争的影响:在没有上级政府干预和命令的前提下,政府间的竞争可能受两种机制的支配,一种是同区域间不愿学习借鉴的"排斥"机制,另一种是跨区域竞争下的积极学习并力图超越的"赶超"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在探索创新中形成了以政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两种主要的行政审批改革路径。通过对同一城市两个辖区行政审批改革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政务中心模式和行政审批局模式不是前者被后者取代的线性演进关系,而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方向的两个并行不悖的改革选项,各自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地方政府选择不同改革路径和模式,固然要考虑到模式特征和优势是否适合本地需要和制度环境,但也更受到地方竞争的影响:在没有上级政府干预和命令的前提下,政府间的竞争可能受两种机制的支配,一种是同区域间不愿学习借鉴的"排斥"机制,另一种是跨区域竞争下的积极学习并力图超越的"赶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不强,甚至出现了甘当污染企业"保护伞"、决策导致环境破坏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定位为"监管者监管之法",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的以区域管理为主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监管机制。另外,由于缺乏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市场机制的缺位、公众参与的不足,因此地方政府在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过程中容易和企业达成一致,牺牲环境保护的公共职能。为此,立法者必须重新审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理念,努力完善"监管监管者之法"。  相似文献   

9.
在新近公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四川省政府要求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在以往,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部门在出台重要的行政决策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充分的调研论证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关门决策"、"拍脑袋决策"的嫌疑,公众的知情权被代表,导致一些决策出来后不能让群众满意。应认识到,重大行  相似文献   

10.
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头等大事,也是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但目前关于省级层面研究较少。论文选取浙江省、河南省和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现状及其绩效,探寻行政审批改革的共性规律。研究发现:理念上,行政审批改革初步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呈现出有限、法治、服务和创新的特点;从实施过程和绩效来看,推动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带动了新增企业单位数和投资项目增长,激发了市场活力。据此,归纳出有限政府理念下,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权力分散和"因需施政",导致地方在行政审批清单化过程中存在很多差异,还需纵深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若英 《中外法学》2011,(2):270-284
我国关于政府征地制度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较多集中于赔偿标准和地方土地财政,但我们还应关注第三个维度:针对征地制度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以征地项目为单位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信息不对称使部分地方政府在强制拆迁中的暴力行为和其他权力滥用行为造成"柠檬市场",影响公民和媒体对政府征地行为的判断,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被拆迁人的救济都难以理性地进行。建立以征地项目为单位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将会增强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用性,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公信力,为公民知情参政权的实现提供制度和人力资本保障,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实现民主财政这一基本宪政价值提供更坚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2.
近日,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因私自收取消毒企业产品检测费等违法行为,被依法撤销登记。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的行业协会在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行业协会的一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声誉,更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分析某些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沦为"敛财协会"的原因,首先便是角色错位,有的行业协会由于"脱钩"不彻底,对行政权力"狐假虎威",甚至"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在对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时"重审批、轻监管",这也助长了一些行业协会利用"影子权力"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政府、污染转移者和受害者的环境关系失衡是污染转移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污染转移情形中,污染者面对的是弱小的受害者,政府却偏向于污染者。公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在污染预防阶段维权缺位,在污染侵害阶段维权地位不利,使环境污染态势仍在加剧。因此,要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这种不平等博弈的局面,应促进公众参与遏制污染转移,使其在污染预防阶段能够参与项目的决策,在污染侵害中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形成对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武俊 《经济与法》2001,(11):34-35
从行政法的角度讲,行政审批通常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是指行政机关通过颁发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为某种行为的资格。行政审批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客观地讲只要存在资源的稀缺性,行政审批就不可或缺,合法有效的行政审批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行政审批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使行政审批做到既不要缺位也不要越位。  相似文献   

15.
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打造廉洁政府、高效政府的题中之义,更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但是,权力"下放"或精简,并不意味着服务理念可以减少,相反更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并要在深化服务中,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工业企业转产新规定国家经贸委和国家体改委对工业企业转产作出了新的规定。具体内容是:一、凡企业主导产品为国家明令限制或淘汰;主要产品积压严重,超常库存一年以上;产品质次价高,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有望扭亏为盈的,可批准或由企业主动实行转行转产。二、企业转产儿不要求政府提供外部条件的,可自行决定,需政府提供外部条件的,必须由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和转产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报经同级经贸委审批,其中涉及到基建和技改项目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及程序办理。三、企业转产可视为上新项目。在资…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8月起,成都市政府针对全市审批制度中存在的审批权限不明、范围过宽、环节过多、程序过繁等问题,在对全市政府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的基础上,取消了行政审批事项343个,为参与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条件。 明确清理原则 为了把过多的行政审批项目核减下来,成都市政府决定对市政府部门所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在清理中,市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确定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从繁忙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加强宏…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内生与外源互动”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内输入”型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这一体制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和缺陷。为此,本文提出构建“内生与外源互动”的新的决策机制来对原有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进行发展和更新,主张从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证制度和社会听政制度方面来对决策机制进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国务院撤销了9个委管国家局,这些局原有职能划归国家经贸委,使经贸委的工作范围、职责和相关权力都面临着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经贸委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监督。主要采取4项措施:一是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如推动技术改造投资管理从直接审批项目向宏观调控过渡,由过去只注重个别企业技术状况转为向公共领域提出技术信息服务项目,并对一些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试行公开招标,减少项目审批和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相似文献   

20.
有些地方政府为避免对企业干预过多,侵害企业自主权,开始把过去的“插手”企业具体业务,改为“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粗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个观念的变化。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又不干预企业的具体工作,应该说对企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吧。然而,事实是不少企业负责人提起“服务”,不仅毫无兴趣,反而面带惧色。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先看几种“服务”的形式。决策服务。某县属企业计划上一新顶目,为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他们派出本企业的精干力量,通过调查论证,终于筛选出3个比较好的项目。后来,该企业又从这3个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