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之很难。言下之意是拒贿难。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遗叶,看看古代的清官廉吏是怎样用多种方式拒贿的,或许可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资以借鉴。在我们静思回味之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之很难。言下之意是拒贿难。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遗叶,看看古代的清官廉吏是怎样用多种方式拒贿的,或许可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资以借鉴。在我们静思回味之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古代廉吏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有言曰:“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之理,同于治国”、“明内而齐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故而,大凡清官廉吏,不仅自身清正,其家风也十分严谨。现辑录几则廉吏治家轶事,以飨读者。书诫训子。唐代房玄龄深得当朝皇帝李世民信任,任宰相达15年之久,其女为皇妃,子为附马。房虽位高权显,但为官谨慎,治家有方,他经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更不能以本家的威望权势欺凌百姓。为此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诫,逐条抄写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套,时刻用这些家诫来约束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4.
妙语拒贿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物才能佩带!”  相似文献   

5.
论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马中柱廉洁是做官的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中国古代把廉洁作为选择官吏的重要标准。秦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份“为吏之道”,其中第二条便是“廉”。西汉文帝、武帝诏举“廉吏”,东汉朝野把举“孝廉”作为仕进必由之路。以后各代的清官和贪官的主要分野也是...  相似文献   

6.
古人的幽默拒贿乐章提古人的幽默拒贿●乐章及拒贿,人们头脑里首先会浮出这样的语汇:铁面无情,义正辞严。接着便如数家珍地道来羊续悬鱼、包公掷砚等大义凛然、愤慨拒贿的典故。不给行贿者面子和台阶下的迎头痛击值得称道,然而嬉谑中藏真善,柔软里隐锋芒的幽默拒贿,...  相似文献   

7.
以史为鉴     
《春秋》2001,(2)
“清官廉吏”,是个亦老亦新且常谈常新的话题。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开设“循吏列传”以来,几乎历代的史书典籍都对“清官廉吏”留有记载。在民间,“清官廉吏”的各种事迹、传说,经过艺术加工,更是代代传唱,经久不衰。包拯、况钟、海瑞这些“清官廉吏”,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了黎民百姓精神上的期盼与慰藉。这个现象,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公元两千多年前,形容憔悴、神情悲愤的屈原在苍凉风劲的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可见。他当时遭遇的不仅是一个昏君,而是一种“全民”皆“昏”的局面。推而广之,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尽管每个朝代表面上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国法朝纲和律令条文,比比皆是的却是清官廉吏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贪官污吏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9.
古人是崇尚清廉为官的。历代忧国忧民者,不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希望有清官廉吏治国理政,使得四海清晏.国泰民安。西安碑林中有一座官箴碑,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碑文是明永乐年间理学大家曹瑞和天顺年间清官年富所作:碑是清道光四年时任陕西延绥道台颜伯焘倡议刻制的。  相似文献   

10.
胡昌方 《今日浙江》2013,(24):56-56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无不崇尚“羞耻”之美德。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崇尚“羞耻”美德的,大概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拟出游南山观光休闲,因害怕臣卿指责而作罢。  相似文献   

11.
诗,堪称文学艺术的瑰宝,它以特有的声情韵律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浩如烟海的诗宝库中,我国古代的廉政诗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封建社会,贪官污吏居多。但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廉吏也不乏其人,他们中有些人以诗言志,砥廉诫贪,被传为美谈。研读这些廉政诗,不仅饶有趣味,对加强道德修养和党风廉政建设也颇有裨益。现撷取数首,与诸君分享。 晋代吴隐之赴广州任刺史路过石门 (今广东南海 ),此地有一泓泉水人称“贪泉”,相传饮此水者,就是廉洁的人也会变得贪婪,吴闻听后坦然饮之,并赋了一首《酌贪泉诗》:“古人饮…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宣传媒体上表扬某人清正廉洁,经常出现:共拒贿多少多少次,计金额多少多少元。似乎拒贿次数越多、金额越大,就越能体现“某人“的“清廉“。对此,笔者却有似是而非之感。一个人拒贿不辍,当然是有人行贿不已;而有人再三行贿于你,在通常情况下无疑是与你拒贿不力有关。历史上“顾协棒打送礼人“和“羊续悬鱼“的故事是许多人熟知的。前者说的是南梁通直散骑侍郎顾协,面对一个学生送来的两千钱,怒不可遏,令家人将来者重打二十大棍,从此顾家“绝于馈遗“。后者讲的是下属给东汉庐江太守羊续送去一条鱼,羊续再三拒绝,下属还是把鱼留下,羊续便把鱼悬在屋檐下,直到晒成臭鱼干。人们见此情景,再也不敢给羊续送礼了。如果上述送钱、送鱼之举为行贿的话,那么顾协、羊续拒贿次数仅仅是“一“  相似文献   

13.
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保安人员拒贿续篇之二)一吕朝林、马永亮,安徽省阜阳市保安公司驻中国银行阜阳分行保安局。1997年1月29日下午4点,保安员吕朝林、马永亮正在一楼大厅执勤,忽听有人大声呼喊“快抓小偷”。他们奋不顾身,迅速冲出大厅,往颖河西路方向紧追不...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古代廉 吏拒贿,主要有 五策: 一 为“婉辞拒之”。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宝玉,把它献给被人称作“仁相”的司城乐喜,乐喜推辞不收。献玉者以为乐喜不信此为真玉,便强调说:“这玉已经行家鉴定,确实是稀世美玉”。乐喜淡淡一笑说:“我以不贪婪的品行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若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 二为“柱上悬鱼”。后汉羊续任南阳郡太守时廉洁自守,竟到了连自己的妻儿都养不住的地步。一次,下属给他送来几条鲜活的大  相似文献   

15.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脂民膏;宽一文,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份,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是清朝礼部尚书张伯行的“拒贿檄文”。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中国青年报》所载《胡富国前村除霸》,感慨颇多。简言之,有喜有优,由化转喜。先说“喜”。古往今来,一切清官廉吏无不把老百姓当成“衣食父母”,视为政权的“载舟覆舟”之水。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深明此道,所以听到平陆县常乐镇前村村委主任裴安军一伙村霸鱼肉百姓的情况汇报后.“感到震惊,心情沉重”,亲率一班人马,进村调查处理,并当面向老百姓表态:“当官就要为民作主;为民理事,如果你不为老百姓办事,你还能吃老百姓的饭吗?请乡亲们放心,如果哪一个干部不为老百姓理事,甚至包庇坏人,省委。省政府一定撤了他!”在…  相似文献   

17.
何述强 《当代广西》2009,(13):54-55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第一”,他的初仕之地是广西罗城(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库全书》收有他的《于清端政书》,开篇第一卷就是《罗城书》。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诗歌李建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言志、抒情、神韵三种诗歌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对此作一点粗略的论析。一、言志诗:人与自然在道德上的合一“言志”一说源于《尚书·尧典》。“诗言志”,要求诗歌的内...  相似文献   

19.
学会放弃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代廉吏于成龙》,感触很深,一方面,为他的清正廉明所震憾,在那样一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成风的大染缸里,他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清贫,敢于大刀阔斧地向贪官开刀,确实难能可贵。另一方面,又为他遇到的好运叫绝。他在短短的二十四年仕途生涯中,由一个普通知县升任两江总督,可以说,春风得意,扶摇直上,最后,还获得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言志说檀小舒“言志说”发端于先秦时代。在中国古代经典《尚书.舜典》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明确提出了“诗言志”的主张。这个被朱自清称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开山纲领”的论说与先秦儒家学说完全合拍。孔子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