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很多人都是从党史课本中知道李立三和“立三路线”的。“文革”期间,李立三更被称为“十次路线斗争的反动代表之一”。直到1980年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后,人们才对这位我党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有了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但是在中国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不知吃了多少教条主义的亏,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对革命的危害最为严重,使在土地革命初期辛苦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受到惨重的损失,这是血的教训。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天  相似文献   

3.
李立三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①但李立三同志也和所有革命者一样,不是完人。他曾在中央主要领导岗位上犯过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即“立三路线”。对“立三路线”的研究有两个问题引起笔者的思考。一、李立三是否代人受过众所周知,李立三同志在历史上未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六大”以后,党内出现一条“左”倾错误路线。为什么在清算这一时期路线错误时,把这条错误…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福建苏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所渭“罗明路线”的斗争。这场斗争从福建开始,迅速蔓延到江西,在江西也开展了反对所谓江西的“罗明路线”。接着,发展至整个中央苏区以及其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矛头指向以罗明同志为首的闽粤赣省委。把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践"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概述了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的经过和主要人物的归宿,分析了湘鄂赣苏区反罗明路线鲜有人论及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1933年春的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斗争,过去近80年了。长期以来,对这场斗争的起因、经过、实质、目的、教训的研究,定位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等文献中的论断,罗明撰写的《关于"罗明路线"问题的回顾》一文(见《反对所谓"罗明路线"问题》一书),则成了  相似文献   

9.
一瞿秋白“盲动主义”发生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众所周知,从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前提下开展的。起先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经过1925年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6年的北伐战争。到1927年初,国民革命就席卷大半个中国,出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不久,由于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工  相似文献   

10.
1919年,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为了争取合法活动,李立三送给萍乡县知事范子宣一篇请求准予开办平民学校的呈文。他打听到这位范知事举人出身,为人清高,所以呈文便用四六文写成。 几天后,县知事派人来请李立三到衙署叙话。李西装革履,胸前还挂着几枚法国证章,显示留洋的学历。  相似文献   

11.
1945年11月,辽宁部队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28周年纪念大会上,主持人宣布:“请李隆郅同志作报告。”只见一个瘦高个中年人接过话筒就讲开了。当讲到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时,李隆郅提高了嗓门说,李立三先后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武汉、九江,幻想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当时,毛泽东等同志对这个命令的下达和执行提出不同意见,“左”倾冒险主义者不但不听,反而指责这些正确意见是右倾,对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打击。后来,在瞿秋白、周恩来同志支持下,党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李立三的错误,才结束了…  相似文献   

12.
1966年到1976年在我国发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和国家以及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就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言,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和存在的某些积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当选大国领导人的先有42岁的梅德韦杰夫,还有47岁的奥巴马,现在是43岁的卡梅伦。这一批政治上的“年轻人”,都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大多具有很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同时,为适应新时代民众的要求,他们几乎都具有个人魅力突出、爱好运动、精通多国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30年,为了使中共对中国革命的忠诚与对共产国际的忠诚统一起来,共产国际决定对中共的立三路线加以批判。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开始从组织、思想等方面坚决贯彻国际指示,国际路线在党内逐渐被神化,并成为统一党内意志的最后选择,而那些对国际路线表示怀疑、不赞同、不积极拥护以及不坚决执行的党内同志则往往遭到残酷的打击。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时而让步,时而坚持自己对军事发展方向与战略方针的认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与所谓的国际路线保持一致,从而导致在宁都会议上被排挤了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扩红运动,这项在苏区根据地中经常开展的活动,一向涉猎不多,属于苏区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了对扩红运动有完整的认识,前不久,陈晓光、吴国安两同志以《福建反"罗明路线"事件与苏区团的工作》为题,就"左"倾表现的反"罗明路线"斗争对扩红运动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苏区的共青团工作,曾有过大好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一九三三年二月八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福建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日中央红军北上长征止,历时一年零八个月。斗争的结果,乃使福建苏区的各级党组织遭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底,羁旅国外达15年之久的原我党重要领导人李立三从海参崴乘苏联军用飞机,回到了祖国东北的哈尔滨。在自己犯了严重错误,饱经忧患之后,被党以其中央委员的身份重新召回到革命队伍中来,这意外的喜悦,使他周身热血沸腾,从而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无穷的革命干劲,即刻投身到东北革命的洪流之中。在直至1949年2月这整整三年时间里,李立三在东北局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了革命“坦克车”的精神,为东北解放及革命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北伐时期,南北双方不仅在军事战场进行激烈的对抗,还在思想战场上进行着无形的观念竞争。为应对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反帝、反军阀口号,张作霖、孙传芳等人树起反赤化旗帜为自身行动确立正当性与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在政治宣传方面的优势,主动出击,在思想领域一方面反驳反赤一方对赤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努力确立赤化的合理性,由此导致现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对于赤化和反赤化的评述多出自中共之手。  相似文献   

19.
李立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为李立三开了三次追悼会,其中两次为周恩来主持,可他仍然生龙活虎地战斗在最前线,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德日法西斯崛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全力应对希特勒德国的同时,又力图避免与日本发生战争,制定了通过开辟陆路交通线,从物质上援助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达到制约日本、保全自己的战略,"打通国际路线"就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方针。"打通国际路线"既是苏联的需求,也是中共的需求。中共中央及红军在长征后期和长征结束后积极实施这一方针,对中央决策和红军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中共及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及红军始终未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