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锷(1882—1916)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式的爱国英雄。在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他曾以坚定的革命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才干,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人们在评述蔡锷及其历史功绩时,往往侧重于剖析他的政治态度的变化及其行动的后果,而对他那富有特色的军事救国思想,则常常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为此,我们试图对蔡锷的爱国思想及其军事救国道路作点粗浅剖析,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民主思想,如地方自治、人权法治与民主宪政,而且也一直热心参与并积极推动了当时的民主运动进程。因此,他丰富的一生及其民主理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变迁。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沈钧儒的民主主张未能得以完全实现,但其提出的民主理念仍然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政治的转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方自治与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河南大学马小泉博士建立“地方自治”的政治制度,是清末以新式绅商为主体的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救时改制的目标之一,也是体现绅商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立宪党人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水平的一项政治成就。清末地方自治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传统政治...  相似文献   

4.
曹军 《长白学刊》2010,(3):133-136
清廷于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对于立宪派特别是其中的地方绅士和新兴资本家颇具诱惑力。作为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和激进的革命党人,宋教仁迅速作出反应,对清末新政及其政治权力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主宪政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徐纬光 《前沿》2013,(4):30-33
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有着明确的价值立场。关键在于,这一价值立场对于他的整个认知活动的展开,具有根本的建构性意义。而内在于这一价值取向与政治认知之间的裂隙,也构成为托克维尔政治思想中的根本难题。  相似文献   

6.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8,21(2):47-49
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清末湖南留日学生提出湖南地方自治的主张;革命派从反满革命的立场宣传湖南地方自治;改良派主张通过地方自治以救湖南从而救中国;两派的宣传为湖南地方自治作好了舆论和技术准备,也推动了全国性地方自治舆论的形成,但二者都有过于功利和浮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事迹,虽然诸多历史学家已写下了许多专著,但对于他在1916年秋至1927年春这段时间里,曾一度超脱世外,遁身茅山的往事,却至今鲜为人知。康有为一生中,曾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为什么到了晚年,却偏偏会与茅山结下不解之缘呢?应该承认,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晚年政治上趋于保守。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心情抑郁,但仍未能忘情政治。他一面组织"孔教会",发起"定孔教会为国教"的活动,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与盘踞在江苏的张勋等人保持密切联系。1916年夏,有位茅山道士到上海找到康有为,邀请他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茅山一游。康有为对于那位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 ,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政党思想 ,比较起同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思潮 ,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如超前性、移植性、趋同现象和过渡性。而且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进步、民主的性质也是不必质疑的。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启迪了国民的政治意识 ,提高了国民的政治觉悟。同时 ,它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也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恽代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青年运动的领袖,在国民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演讲、撰文等形式,发表了一系列对政党的观点、主张及见解,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政党思想。他的政党思想,既反映了早期共产党人对政党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对前人政党思想及十几年来中国政党实践的思考。这些思想对于纠正错误的政党观念,推动革命形势发展,促进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都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人民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自清末保路运动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多次演讲,撰写了不少著述、函扎、文电及公牍。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爱国忧民、追求真理的一生,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摘自《张澜文集·后记》  相似文献   

11.
张溪 《人民论坛》2010,(1):102-103
百年以前的清末,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法制变革的重要时期,司法领域曾发生了部院之争和礼法之争,反映的是司法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透过司法权力场域中人与人立场、观点的异同,可以清晰窥见部门利益的冲突和纠葛。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地方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红娟  高昆 《理论月刊》2005,(3):124-126
中国地方自治思想始于清末,历经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党时期,至今已有较大发展。特别行政区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地方自治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对传统政治以"中国式民主法治"予以定位把握的逻辑之下,钱穆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思想。其中既有他对中国历史上地方自治的认识,也包括他对现实中地方自治的主张。从逻辑构成来看,钱穆地方自治思想分为地方分权和社会自治:前者以汉代郡县之制为例展开,主张精简政府层级,任用地方贤能,使统治重心由中央政府下移到地方政府;后者以宋明社会自治为例展开,主张加强乡村建设,推进基层自治,给地方社会开放更多自由空间。以自治佐成统一是钱穆地方自治思想的历史意涵所在,体现了其具体的现实政治诉求;而打通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节是其地方自治主张的超时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4.
解放 《传承》2009,(17):38-39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著名的才子叫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别号王湘绮,湖南湘潭举人。王壬秋饱读诗书,淡泊功名,加之他处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法施展抱负,但又不甘屈于人下,生性落拓不羁,风流洒脱。王壬秋在仕途上基本是个布衣,虽是布衣,但他却敢睥睨王侯将相,在清末民初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5.
良师三赞     
说来也巧,我从大召中学调到南宫市教研室任政治教研员是在1981年春,《思想政治课教学》创刊也是1981年春。九年来,我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我政治思想上的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态度而受到广大政治教师和教研员的爱戴和信赖。她对  相似文献   

16.
张富文 《传承》2012,(6):52-5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和一致性。二者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他们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立场和共产主义的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湖南的联省自治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地方自治的区域尝试。毛泽东在经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提出了湖南联省自治的思想,这也是毛泽东首次就中央和地方关系这一重大的政治体制进行系统的阐发。通过对毛泽东关于湖南联省自治思想考察与探析,可以发现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及他从一个民治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李大钊就是民主政治的执著追求者,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民主政治的实质,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他强调资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要发展为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而未来共产主义的平民主义就是自由平等的个人间的自由联合;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自由,而且要发展自由,实现农工经济上的自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应在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以求得大同团结。所有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成泓 《求索》2013,(6):53-56
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清末改制效仿西方法制的产物。该制度的引进既是源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刺激,并且有着力倡律师的观念和思想氛围作为精神支撑。清末律师制度滥觞于《大清民事刑事诉讼律草案》,但因过于激进,该草案遭致流产,致使其后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不得不后退一步。之后律师的法律地位在《法院编制法》中得到正式承认。1911年《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正式确立了律师制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发展史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