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汾阳 《同舟共进》2009,(10):71-71
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施雅风口述自传》是其中一部。施雅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如今的浙江大学是他的母校。当年在浙大求学时,施雅风不仅体验了师生们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有机会看到了生活于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并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10,(6):79-79
“读书不仅长了知识,提高了效益,还能得奖,这一举几得的事何乐不为呢?”山西省绛县吉峪村村民李小怀拿到奖品时高兴地说。他在本村举办的第六届“农科杯”有奖读书活动中获奖,奖品是一台价值100多元的农药喷雾器。  相似文献   

3.
孔干先生是我在汇文中学(后改名二十六中)读书时的班主任老师。先生渝北长寿人也,四川大学毕业,先参军,后赴朝,1954年归国转业,即分配到了我的母校,教“政治”课,并当了我们初二6班的班主任。1954--2013,整整六十年,一个花甲子,我们师生之间,从未间断联系,甚至包括在“文化大革命”当中。  相似文献   

4.
榕树下     
文榕  登豪 《福建乡土》2012,(2):16-16
自1985年离开母校福州三中已二十几个年头了,校内操场上的那棵大榕树却一直茂密地生长在我的心扉上。那年少岁月的记忆像幽静的湖水,常常在午夜的梦中轻漾。 我初一考入三中,于母校就读整整6年。我们曾在校园的榕树下做广播体操、读书、讲故事;也时常唱歌、跳舞和说笑话。花朵一样的年龄,像浸在蜜里,如今忆起齿颊尤甘。在宁静、诗意的校园中,我内心萌生的文学之芽曾得到了两位园丁的辛勤浇灌。  相似文献   

5.
和海内外众多的校友一样,93岁高龄的汤永谦先生与其夫人姚文琴女士,对祖国的建设和母校的发展一直倾注着巨大的热情。1997年,在浙江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汤永谦先生与夫人从美国专程回到母校,毅然捐资240万美元,在求是园里兴建了“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十几年来,又先后为母校捐资兴建和设立了“永谦数学大楼”、“文琴艺术总团”、“汤氏化工奖教奖学金”等八个项目,捐助资金累计近1亿元。  相似文献   

6.
苏元复(1910~1991),浙江海宁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先在天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后考取中英庚款公费去英国留学,193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本来,他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回国后本想创办人造丝厂,正逢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决定改业兵工,担任四川泸州兵工厂的主任工程师。3年内,他先后完成了液氧炸药、油脂水解、甘油提取等研究,将实验成果变成产品,为抗战作出较大的贡献。1941年苏元复应母校浙江大学之聘,到贵州遵义任教授兼研究生导师。抗战胜利后,苏元复先后担任过上…  相似文献   

7.
拿自己说事     
李彬 《现代领导》2006,(5):23-23
有两件事激起思绪,总是挥之不去。一件事是浙江卫视访谈节目采访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金庸先生,金庸先生谈到年至耄重选择读书时,他讲了这样的话:“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人家说我学问不好,不够做院长。别人指责我,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另一件事是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给中直机关作中日关系形势报告时,他回忆起童年在腔东农村老家,老母亲领着他东躲西藏,生怕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清华园里□读书贺承军在曾昭奋先生的《清华园里可读书?》之后,又有资中筠先生忆《清华园里曾读书》(两文分别见《读书》1994年第七期和1995年第一期),均谈及清华园读书的新事和旧事。我生也晚,学也无多,在清华读书至今已十余载,对母校的历史,却仍旧很陌...  相似文献   

9.
自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读书始 ,许德珩的一生与北大的关系是育于斯、教于斯。北大是哺育他成长的摇篮 ,又是他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讲台。从“五四”运动以来 ,他一刻不曾忘记母校的培育 ,不曾忘记祖国 ,不曾忘记民主与科学。热血青年学生领袖1915年暑假 ,许德珩考入了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北大的学费对于许德珩来说尚是沉重的负担。课余他总是到图书馆去读书 ,这样可节省购买灯油之资 ,在冬季还可免去购买取暖的木炭。但生活上的艰难未能影响许德珩的志向。国家危亡 ,人民涂炭 ,北大的陈腐学风 ,这一切都激励着许德珩发奋读书。1917年…  相似文献   

10.
秦义民 《今日上海》2012,(12):55-57
少小离家老大回 接光明中学校友会、校长室通知:1967届校友孙建东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鱼知水恩报深情。离校、离沪43年后孙建东从云南昆明回来了,向养育他的家乡、培养他的母校深情汇报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为展示家长和孩子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的美好和感动,进一步引领培育家长学生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和社会氛围。近日,义马市高中举办“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成果展览。展出了18位获奖学生的亲子读书征文、6幅获奖家庭读书摄影作品。展出排版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引来众多师生观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永其,1995年12月从秀洲区王店镇应征入伍,1998年6月入党,现任嘉兴消防支队直属一中队班长,二级士官。入伍6年来,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消防部队热火朝天的训练、战斗和生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几年来,他先后受到各级嘉奖14次,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最近,孙永其被浙江省消防总队授予“士官标兵”荣誉称号,并被荣记个人三等功。  相似文献   

13.
尤中先生于1956年开始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已达60年,并恰逢他的鸿篇巨著《中华民族史》(共6卷、460万字)出版面世。尤中先生于1927年出生于云南宣威。7岁开始发蒙读书,中小学阶段,在当时治旧学的老师的训示下,他熟读先秦典籍,打下了坚实的古汉语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天助(1911~1997),浙江金华人。1935年7月上海东南医学院毕业后,到安徽芜湖弋矶山医院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他作为军医随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抗日部队辗转印度、缅甸一带。1945年,李天助在抗日部队回国休整之际,来到西迁在贵州湄潭县的浙江大学附中,探望任校医的妻子贺绣君。此后不久,湄潭县发生了疫病,麻疹、百日咳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李天助毫不犹豫,以医生的天职与其妻一起投入抗疫治病之中。他的热情和高明的医术,受到了师生的称赞。在竺可桢校长和教授们的挽留下,他担任了浙江大学医务室主任。当时师生们因营养缺乏,多患浮肿病、夜盲症、…  相似文献   

15.
在1936年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竺可桢已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气象、地理学家.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当了十三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特别是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他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历尽艰辛,带领浙大师生跋涉二千六百余公里,遍及浙、赣、湘、桂、闽、粤、黔七省,五易校址,于1940年到达黔北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这被称为是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16.
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报社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 □中华青少年新世纪读书俱乐部(北京文和文化传播公司)参赛说明2002年5月4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八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同时向广大团员和团干部进行一次团的知识的普及,特举办本次知识竞赛。一、本次竞赛活动设一等奖3名,奖品为价值5000元的个人电脑一台;二等奖20名,奖品为价值1000元的精品图书;三等奖200名,奖品为赠阅2002年下半年中国青年报;另设先进集体奖和优…  相似文献   

17.
<正>在1936年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竺可桢已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气象、地理学家。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当了十三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特别是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他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历尽艰辛,带领浙大师生跋涉二千六百余公里,遍及浙、赣、湘、桂、闽、粤、黔七省,五易校址,于1940年到达黔北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这被称为是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文军长征"。在颠沛  相似文献   

18.
《理论月刊》2006,(9):F0003-F0003
施雪华教授,1963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嘉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83年、1986年浙江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至1988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进修,1988年至1989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突尼斯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至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届法学(政治学)博士毕业,师从著名学者曹沛霖、王沪宁、孙关宏教授,1994年回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任副教授,1998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授;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听过许嘉璐讲话的人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实在太健谈也善谈。这应该归功于他从1959年开始的讲台生涯。但多年来,他对自己却谈的很少,也很少去索求什么,所以一直到1998年夏天,他仍然住在他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八十年代初分给他的一套建筑面积70...  相似文献   

20.
贤村妇不敌小师妹当年,23岁的王德明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川北大山中的五洲电源厂。这对一心想在大都市做电子专家的王德明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失意中,他和农村姑娘陈东梅结合了。婚后,陈东梅鼓励失意的丈夫继续读书。三年后,王德明成功地再次跨进母校的大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