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八中八小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是2006年5月经应县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办学3年来,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内部管理和一流的教学实绩而在应县城乡声名雀起。该校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高中升学率均在全县排名第一。学校先后荣获应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工作红旗单位”、市级“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集体、全国民办学校“守诚信、重教育质量”双保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创造了塔乡大地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2.
简讯     
应县监察部门大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山西省应县纪检监察部门长期以来把基层信访举报工作作为重头戏,着重围绕解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严格监察,狠抓落实,铸就和谐稳定的应县。该部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3,(4):20-20
目前,全同已有29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一些地区的方案由于¨槛过高而遭受质疑。专家建议,对异地高考方案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不能全指望异地高考方案,还需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08,(7):F0002-F0002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建校60年来,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历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仅1985年以来就有15人获河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创造了河北省高考的奇迹,彰显出石家庄市一中“文理并重,突出特长”的教育传统和辉煌业绩、目前该校毕业生已遍布祖国各地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千余人获得博士学位,可谓是“桃李天下尽芬芳”.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0,(19):F0004-F0004
位于雁门关外的应县古城,山河壮丽,人杰地灵。这里酿造的美酒源远流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公元855年晋王李克用在应县降生时,住宅井内一只金凤飞出。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0,(13):7-7
由中共朔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应县县委、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旅游文化节于5月21日在山西省应县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7.
日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应县人民法院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近年来,应县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优秀司法文化,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家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公众网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9.
“为稳步推进‘六好’活动有效开展,今年我们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工作目标,把‘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走访活动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平台、密切检民关系的纽带、服务大局的抓手。”日前,山西省应县检察院的干警们都忙着在分组讨论,“如何把各自负责走访乡镇的民情民意了解实、解决好?”检察干警下乡走访民情民意,与群众拉近距离增加感情已经成为应县检察机关助推“六好”活动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黄全锁 《政府法制》2013,(20):58-58
近年来,“新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农村有所抬头,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家庭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有待提高,二是高昂的费用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三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无奈之下,一些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要么选择初中毕业即辍学,要么在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面对高额学费彷徨观望,不知出路在何方。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我同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消除“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笔者认为应积极采取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文 《政府法制》2010,(23):18-19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全县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人口30万。应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应县木塔(释迦塔)、净土寺就坐落于此处。应县境内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产业特色鲜明,是全省知名的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2.
贺美晓 《政府法制》2010,(19):62-62
“家乡县城的面貌真是大变样了!”远在江西工作的山西省应县籍李先生在回到应县县城探亲时看到县城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这也是众多在外工作多年的应县儿女回到家乡耳目一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肖群 《法治纵横》2011,(4):48-49
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相对滞后,国家为鼓励贵州考生,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对贵州生源有所照顾,分数线相对较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铤而走险买卖户籍,帮助外省考生“移民”贵州参加高考,从中获取暴利。  相似文献   

14.
雨蕊 《政府法制》2008,(2):43-44
2007年夏天,砀山高考出现集体舞弊事件,602名考生被取消报名资格。随着调查的深入,涉及教育、公安、医院等多个部门的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去年,该县共有12445人参加高考,分布在7个考点,一共有395个考场,涉嫌舞弊的学生几乎遍布每一个考场。  相似文献   

15.
李小英 《法制与社会》2010,(16):237-238
随着2004年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多样化的教育评价理念,2007年高考作为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首次高考,必定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目前,各省都在积极尝试高考改革,但是都处于实验论证时期,短期内高考的各种弊端仍将存在,改革的效果以及对中学生及高三教师产生的影响情况,都有待及时调查收集考试参与者的反馈信息,从而论证改革措施的成效,为今后的改革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3月16日,山西省应县一中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了校长聘任仪式,新任校长蒋石文从应县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的手中接过了聘书,他感慨地说:"是王书记的一颗殷殷为民之心和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了我,让我接任了应县一中校长的重担,我一定以此为动力,努力工作,奋力进取,给应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相似文献   

17.
逸民 《政府法制》2011,(21):11-11
很多人将高考比为古代的"科举",民间乃至媒体也将各地高考的第一名誉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科举不是考学,而是考官,是古代国家的文官考试,更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等,历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负责考察发现人才的“中正官”,将本地人才分为九个品级,向朝廷推荐,朝廷量才录用。这种选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观,但在重门第讲关系的中国,只要是地方推荐,  相似文献   

18.
王慧志 《政府法制》2014,(34):56-56
在全国首个扶贫日来临之际,山西省应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了“扶贫助学捐赠”活动,全体干警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共捐款1.3万元。10月17日,副检察长赵志军代表全体干警向在八中、八小、八幼三所学校就读的孤儿捐赠了适龄教育类图书以及益智类玩具,并鼓励孩子们要充满自信,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日前,山西省应县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县人大、政协、妇联、共青团、人民陪审员等各界代表出席会议,院班子成员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谈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话要说,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身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母,如果农民工子弟依然因为父母是农民工而无法获得异地高考的权利,所谓的公平又该从何谈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