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阳 《政府法制》2014,(32):25-25
徐世昌当过几年“中华民国”的总统,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昭彰的劣迹。“七七事变”后,汉奸王克敏曾以师生之谊前来拜会,企图拖徐世昌下水。徐闭门不见,并向人表示“我没有这样的门生”。曹汝霖也来充当说客,声称徐如能出山,和日本订立亲善条约,日本即可撤兵.徐以年老婉辞。曹告辞后,徐对门房说:“以后曹若再来,就说我不在家。”1938年,日军师团长坂垣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约徐世昌定期会面,徐托病未见,从此装病,闭门谢客。  相似文献   

2.
李海 《西部法苑》2003,(4):35-35
2003年元月23日,从兵团检察工作会议上暴出喜讯:博乐垦区人民检察院、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哈密垦区人民检察院,为兵团检察院首批命名的2002年度基层“先进检察院”。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直系军阀吴佩孚欲北上讨伐张作霖,却为军费不足而犯愁。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妙法。他立即致函邀请一向攀附直系的下野军政大员,要他们“立刻晋京,共商国事”,而且都给以总司令部的“顾问”、“咨议”、“参赞”等名目的聘书。  相似文献   

4.
刘典 《政府法制》2014,(36):27-27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后,指使亲信徐树铮等人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安福俱乐部,由此形成了一个民国初年影响力颇大的政治团体——安福系.该系在政界颇为活跃,甚至一度包办了民国政府的选举,于1918年8月成立新国会,推徐世昌为大总统.因国会唯安福系马首是瞻,故而这届国会又称“安福国会”或“安福政府”.  相似文献   

5.
河北村姑钱华女扮男装与留日归来的北京女子徐小嫒(化名)订婚并同居长达6年。两个女人演绎了一个现代社会“夫”唱“妇”随的诈骗奇案。这对“假凤虚凰”一个自称是日本贵族富商“中泽华一”,一个自称是“中国纯种贵族”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孙女。靠着“显赫”的身份,两人合伙疯狂行骗上千万元,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从1996年春节到2002年9月,与钱华一直同居的徐小  相似文献   

6.
9月11日上午,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镇太石村的数百名村民,盼来了镇政府的一纸公告,政府同意了太石村村民罢免村官的动议,不久,村民可通过投票方式,自行决定现任村委会主任陈进生是否“下野”(9月12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1905年8月26日上午,北京正阳门车站,车水马龙,岗哨密布,朝官贵戚前来为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洋考察送行。当机车与车厢挂钩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发生了炸弹爆炸。这次炸弹袭击事件是革命党人吴樾所为。吴樾是安徽桐城人,保定高等学堂学生,他受革命书刊影响,认为“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他在遗书中说,决不能相信满洲政府的立宪。他认为立宪骗局施行,必将阻碍革命,便决定  相似文献   

8.
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的末日即将到来。为了苟延残喘,蒋介石宣布第二次下野,让李宗仁代总统,收拾残局。宣布下野时,在座的有李宗仁、孙科、吴忠信、邵力子、谷正纲、蒋经国等国民党官员。会场上气氛冰冷,蒋介石首先发言,他的声音低沉无力,失去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法编纂及学说继受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法典编纂前史──旧民法典起草前的民事法制状况(一)立法状况──民事单行法立法先行明治政权诞生伊始便开始了法典编纂工作。1870年在太政官制度局内设立民法会议,当时在江藤新平的直接组织下试图以翻译法国民法典的方法在短期内编纂一部日本民法典。江藤新平曾经出任过左院[1]副议长、司法卿,后来因过激地主张“征韩(即征讨韩国)论”导致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于1873年被迫下野。江藤新平曾经有一句名言:“误译亦无妨,唯需速译”。 [2]另有介绍说,江藤还说过:“我们可以将法国民法典中写有法兰西的字样改成帝国或日本”。[3]在江…  相似文献   

10.
张洁池 《政府法制》2010,(24):42-42
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难过的一天当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广州,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好不容易要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宋美龄的声音。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其实.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11.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克劳塞维茨在分析界定“荣誉”与“荣誉心”的基础上,对“功名”和“功名欲”、“自尊心”和“自豪感”、“声誉”和“桂冠”,以及“耻辱”和“耻感”、“虚荣”和“虚荣心”等进行详细阐发,对“祖国的荣誉”、“政府的荣誉”,“人民的荣誉”、“军队的荣誉”、“军人的荣誉”和“统帅的荣誉”等进行了深刻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荣誉和荣誉心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湖南省监狱局历经三年多精心设计打造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采用“两个分支”、“三个阶段”、“三方评价”、“三个结合”的架构,解决了三大“难题”,促进了四个“优化”,实现了五方“突破”,革故鼎新,求真务实,脉络清晰,独具特色,开创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新路径,在试运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胡健 《政府法制》2008,(23):9-9
笔者虽然从不抽烟、不嗜酒,但活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供”产品。后来发现,不仅是烟酒,哪怕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也有不少冠上了“国宴专供”、“内部特供”的头衔,而打上“XX海”、“XX堂”、“XX台”旗号的,更是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张涌  向荣 《人民调解》2012,(8):14-15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司法局创新工作理念,在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探索建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明星调解室”,先后在四县区建立了“汪梅调解室”、“马驰调解室”、“谢大荣调解室”、“祝相成调解室”等“明星调解室”9个。“明星调解室”的建立,丰富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内涵,创新了调解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2010年,“量刑规范化”、“非法证据排除”、“执行联动”……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举措不断,亮点纷呈,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也得到了法学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看到“清澈的水”,没有杂质;“清明蔚蓝的天空”,天朗气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清心明目时,大概谁都会“神清气爽”吧!中国语言中的“清”字,原本指水纯净。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又从自然事物的“清”对入的美好作用中,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官、清廉、清高等以“清”字为核心来评判人格品性高低的许多词汇。一个“清”字,从古至今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当下的一些学会、协会、社团,热哀于编织各种各样的荣誉帽子出售,变成了“帽子公司”。只要你愿意出钱,什么“英才”“名人”“脊梁”等等的“帽子”,可以任你挑选。尽管一些“帽子”与“头寸”明显不合,比如将“百强县”的“帽子”戴在贫困县的头上,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买方愿买,卖方是照卖不误的。出售假的荣誉“帽子”,玷污了真正的荣誉,是精神领域的一种严重的假冒伪劣,应严加查处。  相似文献   

19.
赵艳生 《政府法制》2011,(29):40-40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让群众参与对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的考核评议。让群众当考核干部的“评委”,打破了以往干部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选手”又是给自己打分的“评委”的尴尬局面。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地方,让群众当“裁判”、当“评委”给“选手”打分,往往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常常是“大众评委”的分数被打折了,占总成绩的比例很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银 《政府法制》2009,(13):28-28
如今,“70码”已成为继“躲猫猫”和“俯卧撑”之后的又一个网络流行语。5月10日,网友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表示对“时速70码”结论的质疑。如今,“70码”已被做成了网络头像、签名,并登上了文化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