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 ,其特征有明显的矛盾性。台湾青年矛盾的社会政治心态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和对台海和平的期盼 ,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近年来日本、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从学术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新文学与鲁迅,以及台湾文学定位等方面,将两岸三地的研究状况相互参照,比较研究者在解读与考辨台湾文学时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两岸政经情势转变民主化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政治模式,主流看法基本认为其符合世界政治进步的方向。过去台湾受到重视是因为西方国家将它作为遏制、牵制中国大陆的一颗重要棋子,但现在它不止是一颗棋子了,除了在战略上的利用价值外,它也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等方面与西方趋同。  相似文献   

4.
姚同发 《黄埔》2007,(1):48-50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作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话说台湾栏目以大视野、大纵深、大力度介绍台湾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揭示台湾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作者姚同发先生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多次赴台作学术访问,出版有《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等著作。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析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现状及特点,乃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杜筱月 《台声》2005,(9):15-15
最近笔者赴厦门参加第六届两岸论坛,看见两岸青年互动频繁,心中颇有感触,是以提笔为文。或许,两岸来宾在政治见解有些不同,但听见大会串场音乐“老鼠爱大米”之后,许多扭捏就此不再生分。这似乎也显示出,透过俗民文化的穿透力量,两岸青年朋友们显然有机会建构共同的记忆,以及类似的文化图像。当口号充斥在两岸的政治对话里,难免让人感觉语意间的疏离。如果按照傅柯的说法,文字并不仅只是文字本身而已,而沟通也不仅是单纯的文字间的对话。我们必须从文字背后耙梳出文字的权力脉络与隐藏的深层意涵,才有机会找出真实的对话空间。因此,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10.
11.
温淑华 《台声》2003,(1):50-51
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4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追溯其根由本源,厘清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成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姚同发先生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很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1992年我曾率团到美国旧金山的"硅谷"参访,当时就有不少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旧金山科学工业园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一些朋友告诉我,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也办得不错。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到新竹作一次参访。  相似文献   

13.
兰文 《两岸关系》2008,(9):30-31
自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首发团成行以来,“赴台游”愈发红火与流行。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台湾各县市纷纷把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充分展出出来,那么,在台湾经济需要活力的今天,大陆居民赴台游能成为拉动台湾经济的新引擎吗?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攻台湾政治的博士研究生,我在去台湾之前得到的关于台湾方面的资讯都是从书籍、媒体或他人的表述中得来,对台湾的认知还是一种隔江观火焰、水中看月明的状态,没有亲身去接触台湾、感受台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2010年8月中旬,接到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大陆研究学会赴台研讨的邀请函,我就渴盼着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5.
吴宜 《统一论坛》2015,(3):31-33
近年来,岛内社会运动中青年参与的能量不断增大,"反中"色彩日益明显,以至于在2014年掀起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青年热衷参与社运,且"反中"情绪浓厚的根源,与青年成长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相对剥夺感"增强是青年参与社运的内在动因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相对剥夺感"越大,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就越强;社会运动是参  相似文献   

16.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2日,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赴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周边安全"学术研讨会,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解放军已变成"微笑好学的战士"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解放军的,是否受了您父亲的影响?主要通过怎样的渠道研究解放军?林中斌:我在美国乔治城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和安全事务。美国有一份政府提供的刊物,动用上百人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各地每天的有关资料,凡是他们觉得有需要的都译成英文,那是美国学者依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碧波 《统一论坛》2002,(6):16-20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最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和核心问题。中国之所以仍处于分裂状态。是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的结果。问题的实质是美国要把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为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这是举世共知、人所共知的事实。中国大陆解放、蒋介石逃到  相似文献   

19.
20.
柏连学 《两岸关系》2014,(11):13-14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并发表重要讲话,既对国家和平统一形式、内涵作出包容性很强的新论述,又着力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表明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的坚定立场。对此,台湾学者予以高度关注。阐明两岸和平统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统则强,分则乱"是一条历史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徵认为,这一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