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卡片     
性格是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多维的心理特征,它不存在道德评价问题,属于中性的范围。即性格无好坏之分。而品德则是人品的尺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及美丑等。这两个看似容易区分的概念在现实教育中极易混淆,如活泼好动被认为不守纪律,而安静木讷则被认为是老实的表现等。因而许多师长都比较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认为他们不与别人争吵、磨擦,不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老实听话的孩子能顺从师长,按师长的意愿行事,比长期违拗师长的孩子好管教。实际上,老实不老实是品德评价,而安静木讷、活泼好动是性格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冰 《半月谈》2005,(3):66-66
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闶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所关涉的是刷新教育理念的大问题.是传统的师生、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位.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和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不杜绝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启 《半月谈》2005,(3):71-71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认识到赏识不是对孩子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由我国教育理论家周弘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周老师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表明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有实践意义。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突破应试教育的僵化体系针对中国现实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对待孩子应该像农民对待庄稼,考虑孩子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欣赏和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责备孩子,而应反思教育者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首先是建立在教师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有爱才会有赏识。赏识教育是建立在教师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耐心等优秀品质基础上的。赏识教育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基础上的。我们怎样进行赏识教育呢?我们要赏识学生的什么呢?第一,赏识学生的努力。(略)第二,赏  相似文献   

6.
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孩子、培养人才,就像一种“农业生产”,要顺应孩子身心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而企图将教育变成一种生产千篇一律“合格产品”的“流水线”,显然会违背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造成孩子的本能反抗。从家长、老师等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轻的是阳奉阴违、顶撞师长,严重的便荒废学业、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等等。其实,在心理学的专业词汇中,并不存在所谓“逆反心理”的提法,这是近年来人们约定俗成所创造的一种日常词汇,其主要含义是指孩子对成人的不顺从和种种“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7.
不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 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8.
婚姻需要爱情,更需要爱情结晶。孩子是增进夫妻感情,让婚姻之舟顺帆满航的催化剂;没有孩子,婚姻路上便会少了许多欢乐,多了几多坎坷。当然.生活中也有另类.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只愿意享受两人世界的风花雪月,不愿意孕育新的生命来增添家庭生活的快乐,是谓“丁克”。当丁克的女人与不丁克的男人结合后,冲突便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孩子和平等对话,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而忽视或不主张对学生采用惩戒手段。诚然,对孩子激励和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正确使用惩戒手段,教育罪错未成年人,并保护另一部分受害的未成年人,仍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0):50-51
夏季来临,暑假将至,又是一个幼女性侵害案件易发期高发期,有必要把这么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幼女的性侵害及性保护,提交给孩子的师长及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总是这样说:“投资于教育,犹如储蓄,可本利双收”,“父母留给孩子的宝贵财产是使其接受足够的教育”。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人是重视教育的。日本的教育实行六、三、三、四制。其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共九年实行义务教育,其普及率高达97%,是普及义务教育彻底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在日本,教师受人尊敬。皇太子结婚,婚礼的仪式很多,其中有一项称作为“拜见师长”会,把教过是太子夫妇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教师都请来,以示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培育之恩。教育犹如储蓄  相似文献   

12.
何兰生 《黄埔》2007,(5):18-19
丘之纪(1902-1957)别号帛臣,广东揭阳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曾参加第一次东征与平定刘、杨叛乱。1925年3月升步科官生,1926年1月毕业。因成绩优异而受张治中将军赏识,点名留校工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叶剑英师长所部急需中下级军官,丘之纪被再分配任连长、营副。  相似文献   

13.
《半月谈》2004,(20):52-57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李科  于溟 《人民公安》2013,(23):27-28
"每个孩子背后至少有25个大人与之有关系.而孩子传递给大人的正面信息往往能让火人们更加相信和信服”.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对456个孩子跟踪研究20年的发现。在广东省梅州市.这样的理念已经被公安机关熟稔应用于警察公共关系实践中了。  相似文献   

15.
怀乡     
神.鬼.人:我的恐惧症 小时候,我是个孱弱多病的孩子。母亲生我时已届中年,又长一身病,想必是孕期的营养不足,我便先天地种下了孱弱之根。亲戚中流传着一句话:“这孩子老鸦都叉得去”,所谓“叉得去”,即衔得走的意思,形容其瘦小之极。总之,“这孩子难养”。  相似文献   

16.
曾经打架、抽烟、喝酒、搞对象 牛文荣,今年19岁,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文静、清纯的女孩子,但令大家意外的是,去年的3月份,她因为被学校劝退离开了石家庄,她曾是一个不敬师长,不孝父母,有抑郁症,老想自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云阳县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扎根山区20余年,用心、用情、用爱从事农村教育,被留守孩子亲切地称为"大海式的师长"。他就是云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云阳县宝坪初级中学校长朱文正。在硬件上不能掉队在离云阳县城40公里远的宝坪镇,只有一所仞级中学。600多名孩子在校寄读,90%以上是留守学生,他们的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焦点     
《协商论坛》2012,(11):60-63
"中国式接孩子"不只是家长的问题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仿如集贸市场。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吃过苦。现在条件好了,想方设法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确,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财、自理能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面对大把的零花钱并不会理智地支配.没准还会因此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  相似文献   

20.
赏识可以使学生的智慧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学生一次小小的建议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认可甚至采纳,一次班级晨会的积极发言,一次家长会筹划主持,一次歌咏比赛获得了好成绩等,都将成为启迪学生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火把的好时机。面对学生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对学生一句轻松的问候、祝福,也会带去包容,带去谅解。多一份赏识,多一份发现,多一份理解信任,多一份友爱宽容,多一份关爱扶持。真诚对待、发现、赞扬每一位学生,才是教育的真谛。赏识能使学生也学会赏识。引导学生做一些对家庭或社区有用或有意义的事,诸如烧火做饭、买米买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