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民事司法改革运动蓬勃兴起,波澜壮阔.由于"正义"(justice)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包容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许多国家以"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其司法改革的主题、口号和旗帜.  相似文献   

2.
张进德 《法治研究》2014,(5):115-122
民事司法领域的接近正义运动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中后期,旨在让普通民众更加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大致包括了加强保障公民诉权、改革法律援助制度、扩张公益诉讼制度、发展ADR机制以及简化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必会受到接近正义运动的影响。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接近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接近正义/司法的权利是所有法治社会承认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影响当事人行使接近正义权利的普遍性因素是:诉讼的成本;解决争议所需要的时间;司法制度发现事实真相和适用法律的正确程度。以“接近正义”为主轴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基本上是沿着裁判的公正性、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这三个维度展开的。本文拟就英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其绩效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司法改革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剧变,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变化。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作为国家法律改革乃至社会总变革的一部分,与法律改革和总变革在相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在同一轨道上发展,实现着改革的共同目的,带有社会改革固有的基本特征和缺陷。一1991年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俄联邦司法改革构想》(以下简称《构想》),它以浓缩的形式规定了司法改革的目标模式:第一,司法权运行价值取向的改变。改革前,司法机关活动的主要价值目标是保护作为社会共同的、平等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政策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使司法正义惠及人民群众。《决定》把法律文书说理作为司法公开的前提性条件。毫无疑问,这项政治性要求将会增强司法文书的正当性、权威性,从而为深化司法改革再添燃料和助力。本文主要以民事判决书说理为例,探讨其说理的制度细节。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讨论民事司法改革的著述之中 ,齐树洁教授主编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研究成果《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可谓独树一帜。其独特之处在于本书的编著者不仅从具体的制度层面上探讨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如何合理借鉴外国的经验 ,更为难得的是 ,本书将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置于各国普遍性的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和审视 ,从而使本书对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探讨具有了开阔的视野。介绍国外的司法改革的著述 ,目前尚不多见。作为齐树洁教授访欧归来第一手资料的梳理 ,本书对欧洲各国及日本和美国的民事司…  相似文献   

7.
论刑事司法中的自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是被《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障的一项基本人权。赋予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 ,旨在保障公民能够通过司法途径、并经法院的公正审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保障公民获得法院的公正审判 ,首先要保障公民接近司法、进入法院的权利 ,这一权利常常被称之为“诉权”。① 在我国的民事和行政诉讼中 ,公民的诉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重视 ,司法救济被认为是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权益的最后手段。在以国家公诉为主的刑事诉讼中 ,公民的诉权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这是因为 ,在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改革的断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司法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体制改革是使司法走上正轨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具有司法权威的独立司法部门以及一支献身司法事业、誓愿维护法律、公正裁判案件的司法队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一些改革目标非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其中一些改革措施具有相当难度,需  相似文献   

9.
《中国审判》2010,(5):8-9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作为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司法公开是落实公正廉洁执法、实现司法民主、保证司法廉洁、确保司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几轮司法改革中都列入重要的改革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日益向社会敞开司法大门、让民众接近司法、知悉司法活动、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自上而下的路径选择 中国的司法改革,起步艰难.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法院系统开展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争先恐后地"摸着石头过河".但由于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司法体制弊端,宏观上缺乏统一推进,使得改革的力度非常有限.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改革由此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1.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后,司法改革便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最明显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次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司法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民事裁判的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内设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铁路法院、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在对民事司法改革的诉讼效率进行研究时,大多以法院为研究对象,以法院的审判效率为视角来衡量诉讼效率的高低,诉讼效率几乎等同于审判效率,提高诉讼效率似乎就是提高审判效率。于是,在"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的名言感染下,追求审判效率的提高几乎成了一些法院在民事司法改革中提高诉讼效率的主要工作。应当说,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诉讼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案件审理周期有所缩短,结案率有所提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我国实现司法正义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是当代中国推行法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要真正实现司法正义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权保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价值目标;而加强对司法的法律监督则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并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司法正义,就应对司法体制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实践1993年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广泛涉及民事司法体制、民事审判程序不同阶段的划分、诉讼进行方式、陪审团作用等方面的改革。一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并不局限于民事程序制度的改革,而且也涉及民事法院体制的改革。改革以前,芬兰的民事第一审法院有两种,分别为:①1市法院,这种法院在比较古老的市镇即在1959年以前建置的市镇运作;2地区法院,这种法院在新市镇的乡下地方运作。这样,在1993年12月1日以前,芬兰的民事法院等级体制自上而下表现为:最高法院-上…  相似文献   

15.
1993年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广泛涉及民事司法体制、民事审判程序不同阶段的划分、诉讼进行方式、陪审团作用等方面的改革。一、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芬兰的民事司法改革并不局限于民事程序制度的改革 ,同时也涉及民事法院体制的改革。改革以前 ,芬兰的民事第一审法院有两种 ,分别为 :市法院 ,这种法院在比较古老的市镇 (即在 1 959年以前建置的市镇 )运作 ;地区法院 (kihlakun nanoikeus) ,这种法院在新市镇的乡下地方运作。这样 ,在 1 993年 1 2月 1日以前 ,芬兰的民事法院等级体制自上而下表现为 :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市…  相似文献   

16.
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中外法学》2010,(6):928-943
@@ 民事司法改革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话题,但我国的改革目标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西方主要国家的民事司法改革,是在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过高,所以他们司法改革的矛头自然就对准了以上两个问题,期望通过加快诉讼速度、降低诉讼成本来使司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使民众更容易、更方便寻求和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参加这个研讨会,是因为我们关心司法改革这个事件。正如报告前面所讲的,通过司法实现正义,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和知识分子,尤其是法律从业人员,法学从业人员不可能不关心,也必须要关心的一件事。笔者是一个对司法改革很关心,但没兴趣的人,因为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政策,是一个实际工作部门的问题。笔者就报告的前言后语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民事司法改革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也是改善诉讼现状的基本要求.本文指出通过考察日本司法改革的成绩和缺陷,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程序正义的实现,我国亟待对级别管辖、审限、举证期限、鉴定、诉讼义务等规范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司法多元化、电子化和专业化的改革。有效的司法管理可以促进民事司法高效运转。但民事司法不是服务。为了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要求,未来应当反思"司法服务论"的观点,并调整诉讼效率、当事人满意等考核指标,转而维护法官法定、武器平等、直接与言词等诉讼原则。尽管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尤其是在线调解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司法的未来仍取决于诉讼而非调解。司法多元化的改革,仅意味着司法由两大支柱体系转向由诉讼、公证和调解构成的三大支柱体系。在"纠纷预防胜于纠纷解决"的政策指引下,对我国公证进行电子化改革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28-128
江涌在《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前一阶段的司法改革形成了一些悖论,主要是:1.合法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法治,但是司法改革的许多措施恰恰是违法的,有些司法机关的改革已经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如郑州市中原区法院的“先例判决制度”,黑龙江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首次实行“辩诉交易制度”,北京海淀区法院试行的“被告认罪普通程度”,辽宁抚顺市的“零口供规则”等。这些改革客观上妨碍了法治的生成,是对法治秩序的极大破坏。2、权威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理想是法治秩序的生成,而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是“法律至上”,但在改革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