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泽民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始终高度关注,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在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搞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并领导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使扶贫工作从部门和地区的局部工作上升到全党、全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践中,江泽民对扶贫工作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发,回答了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消除贫困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一直被作为国内外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一直未作为旅游开发项目的核心内容来对待。笔者认为,通过开发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与当地扶贫工程结合,是西部民族地区摆脱贫困与落后的一条重要途径。扶贫与旅游结合战略的优劣势甘孜州新龙县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与优美的旅游资源共生的地区,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资源,但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贫穷落后地区。贫困与生态资源的孪生性是实施扶贫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战略的根本诱因,也是该战略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1993年,国际生态协会(TheEco-tourismSoc…  相似文献   

3.
研究贫困治理的逻辑问题,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与贫困的关系,更要考虑中国共产党坚持减少和消除贫困的决心、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改革、社会文化转型等因素,这是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关键。基于对宁夏贫困治理东西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金融扶贫的"盐池模式"、易地扶贫搬迁的"平罗模式"的分析,构建贫困治理的逻辑与贫困治理体系,对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和成果巩固有重要意义。使经济发展惠及贫困人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贫困治理的政治定力;突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是贫困治理的活力来源;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进行"造血式"贫困治理,是减少和消除贫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规划是提升产业扶贫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证明,产业扶贫是治贫的根本性措施,是走出贫穷的根本出路,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产业扶贫是一种"造血型"的扶贫开发模式,能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一、加强产业扶贫的意义(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措施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就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扶贫就是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产业扶贫是扶贫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盈江县的精准扶贫开发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困难。从盈江县的精准扶贫开发实践看,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一是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引导,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二是构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劳动能力和素质。三是加大"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扶贫工作力度。四是狠抓"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精准帮扶。五是经费有保障,确保贫困地区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才能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黔东南州抓住脱贫攻坚扶志、扶智"牛鼻子",紧盯勤、能、富三项目标,探索形成就业扶贫"三扶三转"(扶志转勤、扶勤转能、扶能转富)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扶贫工作新模式。黔东南州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为13.6%,仍有55.6万贫困人口、1510个贫困村。如何通过扶志、扶智,有效激活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成为摆在黔东南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后2020"时期,如何防止贫困反弹并实现扶贫效果长久化、制度化,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面对和考虑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在辨析贫困概念内涵基础上,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政策及其成效。研究指出,"后2020"时期,绝对贫困即将成为历史,相对贫困将会显现,为应对相对贫困,需要调整扶贫标准,克服扶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痼疾顽症。文章最后提出了"后2020"时期扶贫工作对策:一要克服扶贫管理碎片化现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要继续加大对深度贫困的攻坚力度;三要建立起脱贫再返贫防范预警机制;四要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推动可持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石漠化特困地区。截至2015年底,该州共有贫困人口43.23万,在其9县(市、新区)中,有7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贵州省4个同步小康最困难县中,仅在该州就有3个。"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确定黔西南州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179人),接近该州总人口的1/10。搬迁规模大、贫困覆盖面广、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2)
正固阳县开展扶贫攻坚定村、定责、定效"三定"工作以来,累计选派176名优秀后备干部脱产蹲点驻村帮扶,形成了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为主的党建扶贫新模式。固阳县全县总人口21.4万,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包头市4300元贫困标准测算,全县有贫困人口1.9万户、5.13万人,是包头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固阳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0.
正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旅游+扶贫"战略部署将民族文化旅游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借助旅游业发展,为贫困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对黔东南州全面小康建设意义深远。还有84.3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1.6%,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贫困人口全省第二。这是黔东南州脱贫攻坚面临的"硬骨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沿河自治县以"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减贫成效、整改成效和资金使用成效"为重点,掀起脱贫攻坚"大比武"热潮,助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片区特困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30个,农村贫困人口8.1562万人,贫困发生率13.18%。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一系列产业扶贫新举措,沿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脱贫攻坚路子。  相似文献   

12.
<正>大小凉山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彝区贫困问题,2010年以来,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因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彝区连片贫困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今年1月,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工作,打一场彝区扶贫开发攻坚战。"一份拔除彝区"穷根"的扶贫方案迅即开始制定。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在凉山13个县(区)强化"十项扶贫工程",从  相似文献   

13.
消除贫困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边疆民族地区,我国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模式——政府合作扶贫。它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区协作、比学赶帮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对口支援、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对口合作的发展演变阶段。全面系统梳理、分析政府合作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将为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贫困文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文化扶贫正是一个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兴农的有效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高县是四川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重点县,现有贫困村50个,贫困群众18239户、48852人,贫困发生率为10.3%。我们立足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县情实际,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着力严和实,加快补齐"短板",确保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在精准识别的行动上体现严和实。  相似文献   

16.
正化隆县在发展扶贫车间"促新业",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的同时,对无法走出家门,在家难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积极探索"扶贫车间"试点项目。目前扎巴镇本康沟村"扶贫车间"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个,带动周边村社非贫困劳动力37个。投资231万元在德恒隆乡西后加、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广西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精准扶助贫困大学生成才,实施陪伴式乡村教师精准扶贫式混合培训,精准推进农村扶贫创业工作,形成了"师范教育为贫困地区培养优秀师资""继续教育抓好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培养农村致富能手"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上述实践,总结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可以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参与集中连片区的脱贫工作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赵立雄 《求是》2012,(12):58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曲靖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近年来,我们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攻点,以"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866"  相似文献   

20.
地处滇黔交界处的宣威市田坝镇彝族地区被纳入曲靖市“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重点帮扶对象及“866”扶贫工程项目,是滇黔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田坝镇彝族地区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田坝镇彝族贫困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彝族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期望能为滇黔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