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州统战》1999年第2期载《胡适与民国总统擦肩而过》一文,叙述了1948年召开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前,蒋介石曾要胡适参选总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我想说的却是在那次国民大会上正式亮相与蒋介石竞选总统的另一个人———居正。1948年初,居正宣布参加总统...  相似文献   

2.
、族夭篇矢名台湾府志校注清代汉族与平埔族之间的矛盾和融合蒋毓英《台湾府志》序言论郑成功尊君而不忠君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作}者:除碧夕督协主陈碧笙陈碧笙i东碧笙陈在正孔立又万孔昭等编陈在正陈在正 出版处、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木刊1985年第4期香港《大公报》1985年6月20「l香港《大公报》1985年9月19「l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立立r﹄l匕7,甲丁郑成功与泉州二三事加强海防与台湾建省论台湾张丙起义与闽粤械斗台湾朱一贵起义与吴福生起义供词的 比较研究台湾番族与林爽文起义冈山考清代台湾械斗史实辨误郑成功与厦门国共两…  相似文献   

3.
郭铁成 《同舟共进》2009,(10):70-70
张耀杰的新书《民国背影》与此前的《历史背后》和《北大教授》等书,都是以"政学两界人和事"为副标题的,其中所贯穿的治史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惜繁琐与辛劳,对诸多史实重新查证、  相似文献   

4.
国共秘事     
梅剑 《协商论坛》2008,(11):49-51
为丰富广大政协委员和工作者的文史知识,“文史春秋”栏目从本期摘要连载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国共分合三部曲·国共秘事》一书。该书对我党统战工作的渊源、演变和发展历程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希望该书的连载对大家深入了解党的统战工作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金武 《协商论坛》2012,(3):44-44
“这期文史资料收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史实,澄清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具有收藏价值……”读过《沁阳文史资料》第15期的干部群众,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诞生于天津,历经英敛之、王郅隆、新记公司三个阶段。“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大公报》悲壮地告别了津门父老,辗转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艰辛流徙,坚持抗战,由地方性报纸发展成全国性报纸。日本投降后,《大公报》返回故地天津。百年兴衰,几度起伏,跨越了几个时代,解放后《大公报》进入新生阶段,最后落脚于香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毛泽东对新记《大公报》办报的政治倾向所作的“小骂大帮忙”的论断为依据,运用大量史实,揭示新记《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办报方针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并对其采取“小骂大帮忙”办报方针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王连弟副研究员的专著《抗日战争时期国共青年运动风云录——中国共产党青年抗日统一战线方针与三民主义青年团》一书日前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国青年运动历史的成果。该书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青年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作为抗日青年统一战线主要对象的国民党领导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建立、发展、覆灭的整个历史。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青年运动的方针、政策转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用大量的史实记录了国共青年组织的合作与磨擦的状况;忠实地反…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在中国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历史地位,不仅居于当时的舆论首席地位,而且是唯一荣获国际新闻奖的报纸。然而《大公报》在我国的新闻史教材中长期处于冷落状态,往往未被专章专节论述,篇幅比重偏小,而且历史发展轨迹模糊不清,不符合中国新闻史的真实图景。这种情况既有对《大公报》政治骂名的规避,也受到政治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学界对《大公报》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但这些成果并未充实进新闻史教材,造成研究成果与教材编撰的脱节。  相似文献   

10.
陈开心 《今日民族》2002,(10):32-33
我的老家在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茶马古道顺(顺宁)下(下关)线上,我的祖祖辈辈都在这条道上摸爬滚打,就连我求学也在这条道上无数次的徒步行走,所以对这条道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但在我所看到的文章及电影电视作品中,提到这条古道的微乎其微,似乎它已鲜为人知。凤庆(旧称顺宁),种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的“滇红”茶诞生地,也是全国产茶大县之一。关于凤庆茶事,明代的《滇略》、《徐霞客游记》,清代的《滇南新语》、《滇行日录》、《滇海虞衡志》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的《顺宁府志》,民国的《顺宁县志》都作…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1,(11):47-47
中国社科院几代研究者主编的36册《中华民国史》,于辛亥革命百年前夕出版。研究所研究员韩信夫对30年前的"民国大事记"作了完整的修订。以前中共的事情排在前面,这次的标准是,影响大的事情才能上,谁影响大谁就排前面。在"大事记"里,"遵义会议"的条目中,加上了"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1949年9月26日新增一条史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武汉通史》精要连载之八,主要介绍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携手、共同抗日,进行武汉会战,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解放武汉等史实。  相似文献   

13.
《世纪》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 ,旨在为读者了解历史 ,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丰富文史知识。《世纪》充分凭借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 ,努力开掘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 ,以第一手资料披露中国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介绍各界知名人士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 ,并反映改革开放的社会热点和展示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 ,主要栏目有 世纪特稿、史卷拂尘、名流综谱、国共舞台、百年留真、黑匣曝光、社会经纬、故人旧事、域外传真、台港澳幻闻、人间杂谈、笔记掌故等。《世纪》内容丰富、史料翔实、…  相似文献   

14.
孙牧 《北京观察》1999,(6):26-28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著名研究员。《百年潮》杂志主编。长期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文化史。著有《中华民国史》,《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海外访史录》、《横生斜长集》、《南社史长编》、《黄遵宪》、《朱熹及其哲学》等书。他说,历史本相并不是一眼可见、一索可得的,它需要历史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广泛而充分地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资料,然后严谨、细致地加以考辨、分析,才能有所发现。历史学家的叙述要能经受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的读者的检验和挑剔,力争做到:你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推翻不了我阐述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7月26日上午,台湾文史专家秦风收藏民国历史照片展览,在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揭幕。省政协副主席吴冬华出席揭幕仪式。秦风,本名徐宗懋,原籍福建古田,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近年来,他根据历史照片,出版了《民国南京》、《铁蹄下的南京》、《抗战一瞬间》、《宽容与正义》、《岁月台湾》、《宝岛风情》等历史图文集,在文史界和收藏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秦风先生热心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和文化交流,此次应邀来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民国老照片,皆与南京以及民国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版照片,对于民国时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提到晋商乔致庸到武夷山贩茶的经过。但剧中没有具体地提到与武夷山哪些茶商做岩茶贸易。晋商在武夷山做岩茶贸易,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据《常氏庄园儒商文化书系·榆次车辋常氏家族》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6月,《大公报》迎来了她110年华诞。它是世上惟一的一份过百年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是入选联合国推选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是惟一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荣誉奖章的中文报纸。英敛之,1866年生人,满族,家境贫寒,少年习武,准备入军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到举石挽弓的技艺已"见遗于社会,无补于身家",遂在20岁弃武从文,自学成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台声》2014,(9):91-93
继2012年出版《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今年年中,作家白先勇与台籍历史学者廖彦博合作出版了关于其父的新作《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书中重寻“二·二八”事件发生后,白崇禧受蒋介石委派赴台宣慰、处理善后事务前后16天的历史片段。书籍封面是浓云密布中缝隙的天空,其寓意似乎也显而易见“拨开云雾见天日”。白先勇直言写作这本书是为了还原历史、填补空白。在他看来,虽然史观与史实是两回事,但真相只有一个。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真相更能愈合历史悲剧带来的悲情。  相似文献   

19.
<正>"大公王"是指《大公报》天津籍著名报人王芸生,这名字是毛泽东起的。说来话长,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系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卢沟桥事变天津陷落,《大公报》关闭,人员陆续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恢复发行,总部迁回上海。1952年,"大公王"率领上海《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界推出了许多反映二战历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书籍。在这些众多的著作中,胡澎女士的《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以下简称为《团体)》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鲜为人知的史实、详尽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而博得广泛赞誉。胡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团体》是她在北京大学完成的同名历史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充、修改而成的。从确立题目到正式出版,作者孜孜矻矻、费时4载。据作者讲,当初拟定这一题目的契机,是2001年加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大课题“日本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