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主权原则为国家行为与国际关系提供了基本规范。随着现代性思潮的扩张,其所塑造的全球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权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绝对统治力。从国际政治实践来看,主权国家在国内与国际政治生活中仍起着关键性作用,全球化所弱化的主要是国家主权的身份属性,但若能积极探求国家主权的权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空间,将有利于突破既有国家主权理论的边界与变革传统国际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看,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即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9,(1):113-134
网络主权虽已成为中国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原则,但其逻辑正当性仍需阐明。国际规范的兴起和扩散有其内在规律,其中规范的功能价值会对其是否被接纳、扩散并社会化产生影响。主权原则作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体系的核心特征,其重要功能之一在于保障国际体系的秩序稳定。具体来说,这种秩序性功能体现在约束体系暴力、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平等发展和保护文化特性等方面。网络主权的缘起便在于这一新兴空间上述秩序功能的失位。同时,这也意味着网络主权实践应受到秩序维护的限制,从而表现为一种"有限度的"主权。基于上述理解,本文进一步对《网络行动国际法塔林手册》和特朗普政府《国家网络战略》中明示或暗含的网络主权理念进行了评析。这些案例均存在对网络主权的过度主张,从而损害而非加强网络主权的秩序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兆昌在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网站发表的《双赢的学术“联姻”》一文中认为,巴里·布赞院士与理查德·利特尔教授合著的《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突破了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从世界历史的整体视角,将对国际体系发展历史的考察从17世纪一直延伸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城邦国家的出现,上下逾5000年之久。不唯如此,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国家形成之前由采猎群、部族及酋邦为基本单位所构建的前国际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按照布赞院士的自述,  相似文献   

5.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绝对、排他的国家主权原则。随着国际组织的发展,国家主权的绝对性、排他性特征已不存在,各主权国家都在自愿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给国际组织,以协调各国行为,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但有些国际组织在国家非自愿的情况下,为第三国设定义务,强迫实力较弱的国家签订对其不利的协议,要求不同意国际条约修正案的国家接受修正的内容,这对国家主权造成严重损害。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继续推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加强在国际组织中的议程设定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理论历史演进的角度 ,国家主权理论经历了古典主权理论与否定或限制主权理论两个阶段。 (关于古典主权理论 ,笔者将另行著文 ,代表人物有布丹、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否定或限制主权学说 ,主张国际社会 ,在处理国家间关系 ,国家间交往中 ,限制或否定国家的主权。这期间涌现出许多代表性学者如狄骥、凯尔森、马里旦等。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理解这时的主权理论有较大帮助 ,因而做如下探讨与述评。一、狄骥的主权理论L·狄骥 (LeonDuguit 185 9- 192 8) ,法国公法学家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创始人。社会连带关系是狄骥整个理论的核…  相似文献   

7.
主权是国际法上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从16世纪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探讨主权的内涵,并建构了各种国家主权理论.文章在分析了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后,分析了国家主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并运用博弈论、博弈均衡理论、效率理论等工具对主权的一些理论性问题进行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国家主权理论体系.文章认为主权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身份意义上的主权与权能意义上的主权,而权能意义上的主权内外表现又有所不同,其对内表现为主权权力,对外表现为主权权利,主权权利又可以分为基本主权权利与一般主权权利、绝对主权权利与相对主权权利.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从近代向现代的发展是伴随着主权观念的变迁进行的.近代绝对主权观念的形成受到博丹、霍布斯等西方思想家的影响,认为主权国家拥有至上的权力,是不服从于任何其他权威的绝对权威.这样国际法一诞生就出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悖论国际法体系规范的对象因为被赋予的绝对主权之故,脱离国际法的约束;被国际法赋予的绝对主权因为从逻辑上而言可以脱离国际法的约束,从而自身被赋予的至上权力失去国际法保障.这种内在的悖论阻碍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的弱化从而解除自身蕴含的悖论基础之上.国际法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逐渐消除自身蕴含的逻辑悖论、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和权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依据《罗马公约》设立的国际刑事法院,是当代国际法制从威斯特伐利亚法治模式向自由法治模式转变的重要标志,转变的同时有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规则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引起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问题的审视。国际刑事法院设立以来,对非缔约国主权的影响问题、与国内普遍管辖权的协调问题、对刑事豁免权的态度问题凸显,这也是中美等大国拒绝加入《罗马公约》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冲突,以具体的案例为证,揭开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治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的单一国家治理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并存阶段及二战后的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并存阶段。国际关系治理模式作为一场深刻的历史变迁,有其外在和内在逻辑。在外在逻辑上,国际关系治理表现为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在内在逻辑上,国际关系治理深受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影响。国家主义、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的良性互动,有力推动国际关系治理模式进入有序演进轨道。  相似文献   

11.
国家理论是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重要线索。处在16世纪历史拐点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以主权理论为内核,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制度性安排进行了卓有远见的论证和阐述,引发了近代欧洲对国家理论的系统论述,开启了国家理论的近代之门。  相似文献   

12.
条约是国家之间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则的国际书面协定,而国际法本身又是国家交往中形成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条约的内容能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在近代世界,殖民主义国家往往借口传播文明和发展经济而对弱国小国发动侵略。这时期签订的许多条约就是这种现实的写照,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般认为,世界上具有近代意义的条约是起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参加签字的是刚刚结束30年战争的欧洲国家。41年后,1689年中国同她的邻邦俄国签订了头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是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野中的国家主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中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化对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和文化主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遭受侵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仅应反对西方国家干涉主权的各种企图 ,而且还要摒弃传统的绝对主权观念。  相似文献   

14.
国际体系与当前国际体系运转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体系与当前国际体系运转的特征杨铮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国际舞台变化速度骤然加快,两极体制消亡后,尽管雅尔塔体制被打破后的惯性余波仍在,但是原有的世界结构瓦解已成定局,世界面貌将重新塑造,国际体系将重新架构。这次国际体系转换的特点是,一反威斯特伐利...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16日—20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中央党校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阶段划分问题 许多代表认为,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应按照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形成的国际体系(或体制)划分为四个阶段:17世纪中期的威斯特发里亚会议;19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6.
布什政府动员全世界应对新的威胁,但全世界公开质疑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是否合法。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的逻辑翻转与布什政府的帝国—霸权观带来世界政治的变革。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聚焦于,利用单极实力保护自身利益。美国统治着世界,却并不遵守规则。这个帝国的政策在国内不可持续,在国外不受欢迎。赋予美国单极秩序以自由主义特色的政策建议,就是提供更多公共物品、参与多边规则和协议、分享战略决策等。美国应该超越均势和帝国的认识,成为自由主义的利维坦,以便建立美国单极权实力与广泛认同的规则和制度相结合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主权问题是中国近百年来在国家政制建设方面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敏感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主权问题已经受到严重挑战.文章围绕李道刚先生的著作《欧洲:从民族国家到法的共同体》反思了主权理论的建构过程及解构过程的必然性,并指出,对当代中国而言,主权问题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绝对的,我们一定要理性的对待它.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内涵中最重要的部分.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经济主权面临着诸多挑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如何对待WTO及其规则上.应该抱有何种主权观念,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因为主权观念是实践中我们维护主权所施手段和行为模式的先导和前提.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其鲜明的主权信念之下,构建了一套对于国家经济主权的保障机制,富有实效,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应当在理论上建立一种实效主权观,在实践上及早建立自己的经济主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的主权理论中,主权被认为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分享的,具有绝对性。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不断加强,客观上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主权的让渡已成为不可避免甚至司空见惯的现实,主权已由昔日的绝对性向相对性转变。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分析。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一)来自国际组织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如同国内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规制一样,要保证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正常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权意义或宪法意义而言国家是统一的、唯一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民法意义上国有财产的所有权并不是统一的,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主体也不是唯一的。拥有主权并不一定拥有所有权。主权或宪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发挥着不同的规制功能。用主权取代所有权如上所述是行不通的,而拥有民法上的所有权也并不能说明就相关不动产拥有主权。相比较而言,公法法人所有权理论结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人所有理论、政府的经济人角色以及财政民主的发展成果,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作为虚幻共同体思想的启示,应当说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有财产所有权理论在今天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