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高峰 《法制博览》2023,(18):109-111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理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类犯罪侵害对象众多且不特定、罪犯作案手法变化多端,为此类案件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受害民众防骗意识欠缺,司法办案机关案多人少,受害民众要求尽多、尽快地挽回损失的需求与客观上无法及时足额追回损失的矛盾突出。本文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管理人引入为视角,并尝试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构建管理人制度,力图通过第三方助力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上海商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为发展现代商业、开创上海商业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投身改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保持和发扬了共产党员和国家主人翁的良好精神风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少数党员干部职工,尤其是一些青年党员干部职工,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冲昏了头脑,利用职权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滑入犯罪的泥坑.一、值得警惕的青年党员干部职工经济犯罪现象1992~1994年,上海商业系统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95起,其中经济案件140起,占71.7%,总案值达2692.9万元,案犯中局、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28人,党员74人.上述案犯中,35岁以下的有105人,占案发总人数的54%,年龄最小的只有23岁.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大案中,案犯的年龄更趋年轻,青年党员干部职工为主体的经济犯罪还表现为几个“多”:  相似文献   

3.
《反有组织犯罪法》规定了国家监察机关介入反有组组犯罪工作。监察机关作为国家政治机关,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既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监督者,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国家机关处置有组织犯罪既有协同配合,也有行权逻辑不同等差异,其介入有组织犯罪的机制应建构在以涉有组织犯罪的公职人员为对象,规范行使监察权、反腐败和反有组织犯罪相结合的基础上。监察机关介入有组织犯罪处置的规范路径应针对有组织犯罪向基层政权渗透、“保护伞”问题突出等发展趋势展开,坚持预防为主、惩防并举的方针开展监督、调查和处置工作,将反有组织犯罪纳入到国家监察体系中。监察机关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目标,注重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实体和程序上的衔接,从“纪法衔接”和“法法衔接”等维度完善介入反有组织犯罪机制,实现有组织犯罪的综合治理,巩固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的成果,拓展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导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从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以下态势:在人数上和占犯罪总人数的比例上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明显增加,暴力化倾向加剧,严重犯罪日益突出,而且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低领化趋势明显,而且相当一部分未成年犯罪者在此犯罪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论显著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效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实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要显著提高这项工作的实效,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进行再认识。认清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变化趋势的严重态势,认识到犯罪研究也是生产力,把犯罪研究纳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总战略,让少年法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所实践,从组织上真实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犯罪发生,有犯罪便有犯罪被害人,由于受到犯罪侵害,他们都要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不仅可能会使他们物质上受到损失,而且可能使他们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以至于难以恢复到他们受害之前的生活状态。而国外有很多国家已建立了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来保护被害人。本文作者结合200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呼吁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国家补偿制度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和分析我国不同类型的经济犯罪中,很容易发现,很多经济犯罪都与会计犯罪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联系。所以要想降低经济犯罪,就必须要防治会计犯罪。本文主要研究会计犯罪的防治措施,期待能对我国会计犯罪防治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也是当代俄罗斯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腐败盛行,严重阻碍重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解决,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妨碍有效发展国际经贸联系,助长了有组织犯罪。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主席В.瓦西里耶夫声称,今天俄罗斯存在大范围的腐败,它严重地威胁了国家独立以及进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象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社会治安上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消极因素所滋生的一种苦果。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特殊时期,客观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与青少年刑事犯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尤其对复杂的青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较为深刻而又复杂的联系。当前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局昧的无罪心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类型的腐败现象,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数意志薄弱者不惜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侵占国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有上升趋势,为了防止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危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部门应对渎职犯罪行为进行一定的惩治。从犯罪防控机制的角度出发,对渎职侵权犯罪及早地防控在犯罪预防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同时也避免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对渎职侵权犯罪防控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也属于犯罪种类的一种,从犯罪性质上看和成年人犯罪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国家在未成年人案件上特定的刑事政策和价值取向,未成年人犯罪的适用程序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是从程序方面,针对我国在未成年人案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争论热点及缺陷和误区,展开分析和论述,借以抛砖引玉,希望对我国未成年人的刑事程序保护提供一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犯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迅速增加,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网络犯罪危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其损失之巨,是普通刑事犯罪所无法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内外网络犯罪者结构看,青少年占有很高比例。笔者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预防措施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抽取1997-2007年十年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四本杂志上的研究文献(共1646篇)为调查对象,从犯罪原因、预防矫正、研究方法、各类犯罪类型及特殊人群犯罪研究五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即1997-2007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预防矫正主要从社会文化因素当中的社区矫正着手研究,占据了此类文献的绝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还是很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在各种犯罪类型当中,有关性犯罪的专项研究最多,其次是校园暴力及毒品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承载着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如何进行犯罪治理的概念,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概念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在青少年犯罪概念诞生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的是一元化的刑事政策。伴随着西方juvenile delinquency概念及其知识谱系的启蒙,国家逐渐开始对少年这一群体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在其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却被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事实所建构。青少年犯罪概念的建构,不仅使得我国重视并科学化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可能,而且还具有包容juvenile delinquency知识谱系的功能,使得有关少年司法的理念能够通过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载体顺理成章的进入中国。然而,这种"暗度陈仓"的方式,不仅为青少年犯罪概念争议和理论分歧埋下隐患,也使得青少年犯罪的治理结构存在二元张力。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结构既非一体化治理,也非二元化治理,而是少年与成年二元混同治理结构。随着少年司法在我国渐臻成熟,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修改,"少年"与"青年""犯罪"与"非行"在概念和知识谱系上的分离不仅必须,也是必然。这也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二元治理结构混同模式到了必须分离的时候。少年与成年犯罪的二元化的治理结构转型不仅关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的准确定位,还关乎未来的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少年司法制度是国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大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现象不仅越来越多,而且破坏力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在很多国家,几乎成为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同样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减少犯罪也就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理论课题。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严重的犯罪形势,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与人们的期望相比还相差甚远,而且,  相似文献   

16.
张宇晗 《法制博览》2022,(4):151-153
网络经济犯罪作为网络犯罪与经济犯罪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犯罪特殊形态,其危害程度远超传统的经济犯罪.文章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经侦工作中网络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其办理难点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经侦理论研究的创新和经侦部门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贿赂犯罪是严重的腐败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犯罪之一。由于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加之我国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特殊侦查手段远远少于法治发达国家,造成部分贿赂犯罪未得到应有的惩处,导致对贿赂犯罪打击不力。而人们将之归结于司法机关对行贿人的放纵,甚至有学者提出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贿赂犯罪,应当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对行贿人施以重罚。根据法律规定,行贿和受贿都构成犯罪,都应当受刑事处罚,如果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无疑使行贿人和受贿人为逃避刑事处罚而无形之中结成利益同盟,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办案难度。在当前形势下,要重点打击受贿犯罪以遏制贿赂案件的高发态势,应当坚持对行贿罪的轻刑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控制刑释人员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面对我国重新犯罪的情况逐年增多的态势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重新犯罪率普遍居高不下的状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和制定适当的战略目标、正确的战略方针、明确的工作重点和切实的措施,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体系。一、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的战略方针重新犯罪与社会犯罪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从犯罪主体上看,刑释人员在…  相似文献   

19.
对外来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的犯罪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更好地防范此类犯罪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课题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状况,除了具备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涉案比例高、案发呈现逆向上升趋势、毒品犯罪严重等特点;总体上看,民族身份并非犯罪发生的突出因素,但内在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依然存在。这和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当下民族政策的适用存在密切的关系。对此,从个案层面看,需要司法机关能在刑事诉讼中尤其关注涉案主体的审前人格调查,考察其成长经历尤其是民族身份所隐含的内在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特殊预防。从社会整体来看,除应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体的权益保障、大力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稳定外,还应正确处理好"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历来是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且有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趋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病态,虽有其自身发展所决定的人格特点,更有其赖以产生的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犯罪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较突出的法国里昂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卡萨尼认为:“制造犯罪者是社会,引诱人并将其推向犯罪的也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正是在特定情景下,作为社会脆弱群体的青少年缺乏支持而导致社会化过程失当的反应。于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构建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防患于未燃,以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