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第13条少年法庭在听取了犯罪少年、证人、父母、监护人或照管人、检察院及辩护人的证词之后,便可对犯罪少年进行裁决。法庭为了了解案情,还可以听取共犯及成年同谋犯的证词。少年法庭庭长为了犯罪少年的利益,可以使其免于出庭应审。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少年可由其律师、父母或监护人代替出庭。  相似文献   

2.
少年司法的起源:美国少年矫正机构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于19世纪兴起的少年矫正机构运动,是少年司法从普通刑事司法中分离出来的开始。少年矫正机构运动试图改革一元化刑事司法的弊端,为违法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矫正其罪错行为。显然,这一改革实际上也完善了对少年,特别是下层贫民、移民和闲散少年的社会控制机能。尽管这一改革充满着争议,但在“少年福利”的名义下,国家亲权成功地凌驾于父母亲权之上,奠定了少年司法干预权的合法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铁窗下的少年更是如此。提到这些未成年人,人们大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但在心理专家眼中,需要反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问题少年,还有他们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伴随着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而出现的。从本期起,本刊特约心理专家,为读者剖析问题少年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浩清 《检察风云》2006,(10):52-54
王同山,出生在徐州市铜山县、祖籍九朝古都开封市,1949年随军人父亲进入苏州市.14岁时父母离异,父亲脾气暴躁和对他的暴打,为王同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邪恶的铺垫.父亲转业后,在一家代号为265的军工厂任工会主席,将儿子送入寄宿的私立念达小学.野性少年在这里结识了大4岁的新加坡华侨子弟张慕天,一个新加坡偷盗世家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吴娅 《法庭内外》2013,(9):11-14
一个家境优越的15岁少年,因为误会母亲丢弃了自己心爱的枕头套,竟然举起菜刀“追砍”母亲,幸好被及时赶到的民警制服……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即使在DNA亲子鉴定结论面前,桀骜的少年仍然坚称生母是后妈。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过程中,庭前引入亲情感化程序,通过11次心理辅导,逐渐打开少年尘封已久的心扉。日前,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杀母少年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对其犯罪记录进行了封存。然而,这个案件背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和教育的纠葛,值得每一个家庭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去过一些少年管教所采访,在那里听到了一个个关于从父母离异的家庭里走来的少年犯的故事。这些少男少女少有甚至没有享受过父母双重的关爱。他们是有罪错的少年,但在少年管教所里,他们却有一个容易接受的称呼:学员。 与这些学员交谈,你会感受到心灵的沉重,但同时你多少也会为他们有今天这样的矫治环境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7.
法院能否指定少年被告人的父母担任其辩护人?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但对应指定哪些人担任少年被告人的辩护人,往往认识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当...  相似文献   

8.
阿宁  海剑 《检察风云》2005,(1):48-51
2004年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强档栏目“新闻会客厅”,用醒目的标题——“四少年冷漠杀人”——深入细致地报道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绑架杀人勒赎案。为了搞到钱上网,这几个犯案时均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密谋绑架了其中一人的小学同学。在残忍地将其杀害后,他们通过公用电话欲向被害人家属勒索150万赎金。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绑架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以绑架罪判处任亮、南猛无期徒刑;判处杨雨有期徒刑15年;三人附带民事赔偿29万余元;于天则被以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法庭上,受害人张为的父母悲痛欲绝。当检察官详细叙…  相似文献   

9.
姚建龙 《法学杂志》2007,28(6):64-66
中国现行少年司法制度的"小刑事司法"结构设计,不允许少年法官的过渡"社会工作者化",但是少年法官吸收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公民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基于"教育、感化、挽救"罪错少年的需要,少年法官从事"非审判事务"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不过,中国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整合的方向应当是建立以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为主体的少年观护体系,由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和完善的志愿者队伍,分担少年法官的非审判事务,为少年司法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价值诉求提供专业性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读着“内蒙古丰镇二中事故原因基本查明”这条消息,看着照片上那些少年的尸体和他们父母悲痛欲绝的惨景,我失声哭了起来,因为我知道那死去的21个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啊……而最最令我震惊和愤怒的是这样一个细节:事故发生后,学校老师给校长樊启打电话说学校发生重大事故,要求他立即返校,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强调或倾向于"宽罚",而在少年刑事领域,宽严相济这样一个概念却不够明了、直接,基于此,我们提出"宽罚严管"的少年刑事司法政策.它在强调对少年轻缓处罚的同时,要求我们对从刑事程序中分流出去的少年加强管教.无论是在现有的少年刑事立法中,还是在少年刑事司法实践中,都不乏"宽罚严管"政策的闪烁点,只是我们平时缺乏对之加以提炼并理论化、系统化."宽罚严管"的少年刑事政策在司法中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定罪量刑及刑罚执行的诸过程.  相似文献   

12.
恶从何来     
李腾 《犯罪研究》2014,(1):53-61
重庆摔婴女童李某不是所谓的天生犯罪人,也不是司法精神病学上的精神病人。她残忍的暴力行为与其冷漠、敏感脆弱、暴躁冲动等人格缺陷有关,而这种人格缺陷主要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以及家庭人文环境的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李某实施正确的处遇以防其再犯,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的介入,更需要少年司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大白天,一个78岁的农村妇女走在回家的路上,耳朵竟被两名骑摩托车的少年撕破,一对价值700多元的金耳环被抢走;一个38岁的家庭妇女在家门口附近被骑摩托车的少年抢走一条金项链.  相似文献   

14.
父母殷切的期望让16岁的少年背负起沉重的责任,一句"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的话令他怒火冲天,用电线狠狠勒住了女司机的脖子……  相似文献   

15.
2002年2月6日,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的法庭内,正在不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杀人案。令人吃惊的是,坐在被告人席上的是一个瘦弱的少年,他稚气未脱的模样让人很难把他与杀人恶魔联系起来,然而人们又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少年的旁边坐着他的父母。坐在原告人席上是被害人的父母,他们的眼里满含着悲愤,丧女之痛使他们显得更加憔悴。在法庭上,经双方  相似文献   

16.
一名少年在法庭接受讯问时神秘“失踪”。随后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他的父母一口咬定庭长草菅人命,将其儿子打死后埋掉。夫妇四处上访哭诉。三年后,正当法庭庭长面临渎职罪追究时。真相揭开了……  相似文献   

17.
吴娅 《中国审判》2014,(4):83-85
一个家境优越的15岁少年,因为误会母亲丢弃了自己心爱的枕头套,竟然举起菜刀"追砍"母亲,幸好被及时赶到的民警制服……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即使在DNA亲子鉴定结论面前,桀骜的少年仍然坚称生母是后妈。  相似文献   

18.
一名年仅17岁的少年,因为时常犯些小 错误,成为老师眼中的另类。校政教处 副主任对他的成见更大,曾让少年的家长签了 份如果再犯错误就按“自动退学”处理的“协 议”,并仅因他和同学上学迟到而强逼其退学。 结果师生间矛盾激化发生打斗,为人师表的政 教处副主任竟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将其刺 死……  相似文献   

19.
一名14岁的少年昨天上午在父母陪同下,到丰台区公证处办理遗体捐赠公证手续。这位名叫徐梦达的少年患肾病已6年,现在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说如果治不好,愿意用自己的器官帮助救治他人、用于科学研究,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20.
少年救人溺水身亡,双方家长对簿公堂,被救者应该对亡者父母予以法律上的赔偿,还是道义上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