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思想古已有之,但那时却更多地烙上了工具性标记。以人为本作为人本思想的本质,是人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政本”(或“邦本”)到“人本”的转变,是统治演化为领导的根本标志。人本领导在其价值观、权力观与服务观的假设上,与传统领导理论有根本性区别。人本领导是领导理论创新、积累并推动和谐社会实践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哲学的视角理性分析了人的多元追求与领导方法创新。提出了尊重人的多元文化需求,坚持“和而不同”、满足人的多元利益追求,坚持顺民意得民心以及体现人的多元主体价值,坚持人本领导等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兰芬 《理论探讨》2007,3(6):153-15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领导方式的人本化方面出现了殊途同归的现象。由此看出,"以人为本"是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广大领导者应清醒地认识这一历史规律,努力实现领导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本行政文化将人本化作为构建行政文化的应有之义,坚持万物人为本、万事人优先,牢固确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本文从行政文化的角度对“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从行政文化意义上加深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推动人本行政文化的构建,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其中,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需要政治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刘俊祥所著的《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就从人的政治主体性与人本政治的一般理论;“劳动人”的政治主体性与马克思的人本政治思想;马克思人本政治思想中国化与中国政治人本化的理论及实践这三个视角,对“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的有关基…  相似文献   

6.
左玲玲 《学理论》2013,(6):65-66
激励是领导活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人本化管理的社会中,领导如何激励下属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西方的经典激励理论,从我国公共部门领导激励的方法以及领导对追随者和下属成员所属的团体激励两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郭阳 《学理论》2009,(14):130-132
文章以人本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其起源、发展、现状三个层面讨论了图书馆科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策和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凸显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与“物性标尺”相统一的人本身目的的实现过程,是以物的必然性的扬弃为基础的人的发展可能性的实现过程。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本为何人”。考察社会发展的“本人史,”有从“神本”、“资本”到“人本”的趋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要挣脱传统家长制的人身依附、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人本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9.
“问题领导理论”即新领导理论。它认为领导是一个过程,是管理某个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整个过程的人。该理论的核心———问题领导模型描述了问题领导行为的构成维度,以及问题领导行为的前因、中介因素、后果。对问题领导理论的探讨可为职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董圆圆 《学理论》2022,(9):37-40
《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人本思想是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与“政治的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阐发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解,认为共产主义是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他指出真正的人是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解的人、与社会统一的人。《手稿》表明了马克思具有深厚的人本底蕴,对新时代人本思想的发展充满价值意蕴: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精神动力,为深化生命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