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大建设》2010,(1):46-46
问起中国的较大的河流.常人脱口而出的便是长江、黄河、淮河,而曾经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齐名的中国四大水系之一的济水.则鲜有人提及。这也情有可原,遍寻如今的中国水系图.济水一名早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左犀 《北京观察》2005,(3):50-51
问题的提出 中国南北大运河南起杭州,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到达北京,纵贯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南北跨越10个纬度,全长17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3.
风云鄱阳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颗镶嵌在长江腰带上的瑰丽明珠,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1800公里,水系贯通赣江、抚河、信扛、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湖区包括12个县、市(区)61个乡镇,流域达16.2万平方公里。每年汛期,由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的水量为1457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水系入海量的总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所处地理、气候环境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地理位置特殊,致灾因子多.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各类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时期之一.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民政部门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了多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覃茂鑫 《当代广西》2009,(17):18-19
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空气清新,这是众多外地游客对广西的第一印象,也是广西良好生态最感性、最直观的体现。 “当今中国,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珠江水质最优;珠江水系中,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水质最好;大陆沿海,最洁净的海水就是广西北部湾,最美丽的海岸就是广西的海岸。”这是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陈秋华对我区生态环境质量充满自信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西部开发重中之重 西部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国内主要水系的上游,也是许多跨国水系的上游,如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恒河等,此外,以新疆为代表的雪山融水内陆水系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生态环境的基础是水,没有水谈不上生态环境,而生态的失衡又会造成流域资源浪费和水系环境恶化。洪水泛滥和江河断流都与江河生态的失衡有密切的关系,水系上游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下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西部水系上游不采取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方针,水系下游就会变成中上游…  相似文献   

7.
淮河防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邓玉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基本情况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组成。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为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扬...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水系航运体系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部分。长江水系有干流及大小支流3600余条,流经十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支流有岷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巢湖水系和太湖水系,并与淮河水系、京杭运河连通。 长江水系的货运量1952年为0.36亿吨,1990年达到4.21亿吨,1990年货运周转量955.7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03亿人·公里。 1990年长江水系拥有通航里程57447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的52.6%。其中三级(1000吨级)及三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3042公里,四级(500吨级)航道1596公里,五级航道(300吨级)2108公里,300吨级以上航道占全部通航里程的11.7%。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六百年来水灾频发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中国减灾》2007,(12):42-43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云中山、大岳山,北倚蒙古高原,包括滦河水系、蓟运河水系、海河水系以及鲁北平原的徒骇河、马颊河,它们分别从流域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向渤海湾汇集,其中海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大的水系系统,目前海河水系包括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水系。  相似文献   

10.
凝神戴村坝     
李玉洋 《春秋》2012,(3):40-41
运河,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中国的运河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凿邗沟。隋朝隋炀帝建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进一步沟通了南北水系,加强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为改变国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的格局.建设通过山东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