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九师一六三团农五连女职工黄春花,自通过"绿色证书"培训以来,用所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精心管理,在承包土地和大棚种植上都喜获丰收,2007年,她种植的20亩红小片打瓜,单产在120公斤,纯收入14000元,20亩饲料玉米  相似文献   

2.
曾经,他默默无闻,如今,他远近闻名.2011年,他种植的400亩棉花单产达到了420公斤,种植的150亩青贮,单产达到6500余公斤,种地纯收入达40多万余元.  相似文献   

3.
曾经,他一贫如洗,如今,他拥有资产近百万。2006年,他种植的400亩棉花单产达到了400公斤,纯收入达26万元。  相似文献   

4.
2005年,农三师五十三团工会积极动员鼓励全团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团场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实现了增收。为全团2960户农工划分了18400亩“两用地”,划分率100%,并为每户发放两用地固定证和使用证。团工会看准市场,鼓励农工在两用地种植棉花10792亩,现该团两用地棉花平均单产籽棉285公斤,总产308万公斤,新棉总收入1291.8万元,除去成本784万元,户均收入2648.65元;种植冬、春麦,正播、复播玉米30500亩,单产350公斤,总产1068万公斤,总收入1494.5万元,纯收入747.2万元,户均收入2524.7元,其他作物1850亩,总收入214.5万元。户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5173.35元。  相似文献   

5.
丁淑荣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去年种植了67.5亩辣椒,单产454公斤,纯收入12万余元,成为六连的致富带头人。她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从土里刨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家去年种植了100亩地的滴灌打瓜,单产达到了150公斤,市场价格是13元,卖了近20万元,除去成本,100亩地净挣了10万元以上,每亩净收入达到了1000元以上,取得这么  相似文献   

7.
陈朝文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七连的一名普通青年职工。一六三团举办"绿色证书"培训以来,他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年年带头靠科技勤劳致富。2007年,他冬麦单产530公斤,打瓜单产80公斤,玉米单产达1吨,年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成为一六三团种植业致富的佼佼者。陈朝文思想开放,勤奋上进,始终把科技作为自己发展的动  相似文献   

8.
从1992年到1995年,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米覆膜面积由3.5万亩增加到7万亩,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旱地覆膜玉米单产增加到400公斤,每亩纯收入180元,解决了7万多贫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1996年,翁牛特旗实施水稻种植新技术,一举抛摆秧10760亩,比1995年增加1万亩,实现了大的跨越,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1998年,翁牛特旗创建了全自治区惟一的一家水稻种子生产实验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原种场。通过品种更新,每亩收入均在16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旗每年水稻生产总增收16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巾帼风采     
种甜菜的女状元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女职工张丽华靠勤劳的双手在土地里“刨金”,2005年种植的800亩甜菜平均单产3.5吨,400亩打瓜平均单产120公斤,270亩食葵平均单产150公斤,获纯收入达28万元。在张丽华从事农业种植17年的历程中,2005年春天并不明媚,4月30日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张丽华夫妇就在为新承包的1100亩加压滴灌地播种完而松一口气时,一场8级以上的特大风灾席卷了全团投入18万元铺好的地膜、滴灌带一夜之间被刮得七零八落。面对如此惨状,欲哭无泪的张丽华一下子病到了,在医院整整挂了3天的吊瓶。就在连队职工普遍猜测张丽华会不会放弃这1…  相似文献   

10.
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镇新邱村党支部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烤烟业和畜牧业,改善村容村貌,走上了"项目引领"促农民增收致富的基层党建之路。2015年,全村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全面发展烤烟生产。成立了由党支部发起、党员牵头、村民参与的益民烤烟合作社,占地面积3.66万平方米,种植黄烟4400亩,建立烤烟小区2个、育苗大棚36栋,真正形成了一条完备的合作农业  相似文献   

11.
今年33岁的郑建华,是一三六团一连的农工,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自己耕耘的黑土地上刨出了闪亮的金子,实现了她人生的价值。 前两年,郑建华继承父亲的业绩,搞起了蔬菜种植。在父亲的指导下,她不仅种植传统的蔬菜,还自筹资金6000元,修建了一个简易温室大棚,在早春时种上油白菜、菠菜和香菜,仅大棚一项,纯收入就达5000多元。另外14亩菜地,她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用10亩地专门种植韭菜,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用14亩地种植棉花,虽然去年受灾减产,但纯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她见缝插针,利用地边、地角,点上冬瓜、茄子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年下来,这块土地就给了她2万多元的纯收入,加上丈夫开车  相似文献   

12.
<正>"我定植的0.5亩立体草莓,保苗株数8000株,是常规草莓种植的2倍。今年,我的草莓纯收入12万元,蔬菜纯收入2.2万元……"11月13日,在十二师工会召开的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创业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一○四团七连职工陈江正在向40多名与会代表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情况。3年来,十二师党委积极开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坚持  相似文献   

13.
持之以恒,三大措施打造石榴强村 "一村一品",产业富民."要想富,种果树".铜矿村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石榴产业,截至2005年底,全村种植石榴8790亩,投产面积5000亩,果品年产量525万公斤,石榴产值1098.7万元,人均产值1.02万元,人均纯收入7279元.石榴销售现金收入超过20万元的农户有3户,10至20万元的有9户,5至10万元的有44户,1至5万元的有184户.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收入增加了,农民富裕了.  相似文献   

14.
她以前从未种过棉花,却创下了棉花单产568公斤的纪录,连续多年获得团植棉状元称号。她身材单薄,身高不足1.5米,却种植着90多亩棉花,8亩枣园,饲养着180只羊,年收入近2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16.
农二师二十七团二连女职工李华英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竟然也有了辉煌和灿烂,从番茄状元到辣椒王,两顶红色的桂冠当之无愧地落在她的头上。 2001年李华英承包了36亩番茄,单产10.016吨,纯收入4.05万元;2003年她承包的24亩辣椒,干椒单产531.7公斤,纯收入5万元以上。 2000年底,二连番茄平均单产才2.7吨,到了2001年春上,很多人都不敢再种了。可出乎人们意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2)
<正>黑龙江省实施两大平原改革实验以来,宝清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农发资金1.08亿元,重点实施龙头桥灌区配套改造工程,累计建设高标准水田28.4万亩,超过了过去15年建设高标准水田面积的总和。经过改造治理,灌区粮食平均单产由43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3万多农民直接受益,人均纯收入由7500元提高到14728  相似文献   

18.
今年,在宜宾县永兴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指导下,"川南藕协"大力组织、协调藕农种植莲藕,使永兴镇莲藕种植面积增加2000余亩,累计达到7000亩.预计今年莲藕总产量上万吨,总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大关,藕农人均收入达500元.  相似文献   

19.
今年42岁的薛显云,在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这块土地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凭着自己的泼辣能干,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9年她怀着对兵团的热爱,来到了农十师—八四团,成为五连的一名正式职工,当年,夫妇俩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收入达1万余元。2000年,她承包了30亩棉田。不懂种植技术的她,就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棉农请教,抓住农时精心管理,做到棉田干净无杂草。由于管理有方,30亩棉花籽棉单产335公斤,总产量10吨,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76万元。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又收入近万元。2001年,她承包了39亩地,年底棉花籽棉总产量13吨,纯收入达2万余元。薛显云又投资1.3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四轮,夫妻俩仅帮别人解放棉苗、浇水、打顶、拉运棉花收入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农五师八十九团青年农工王文华,在5年的时间里,带领7名贫困职工,在780亩新开荒戈壁地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向国家交售棉花136万公斤,创产值600万元,户均纯收入20万元,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