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德 《学习论坛》2003,(11):20-2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和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科学地界定、认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应当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应当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的“政绩观”,科学的“集体政绩观”和自觉奉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2.
时下,对领导干部的时髦称谓是“老板”,还有的把地方领导干部称作“父母官”。把领导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自己称为“公仆”的却越来越少了。 如何称谓党的领导干部,看似小事,有些领导干部也不以为然,其实不然。把党的领导干部称为“老板”、“父母官”,其结果是颠倒了主仆关系。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西安市灞桥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近日与全区270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签订了《家庭廉洁承诺书》,对领导干部及子女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醒领导干部家属不要充当“钱内助”、“贪内助”,要争当“贤内助”、“廉内助”。于是,有人把其概括为领导干部的家属应是“家庭纪检书记”。仔细琢磨琢磨,这种提法,还真有些滋味。身为领导干部的丈夫,都是一级行政长官,但不管怎么说,在家庭的“两人世界”中,妻子与丈夫拥有同样的地位和权利,是“妻管严”也好,是“夫管严”也…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和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的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提出了“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谈“官态”     
领导干部的“态”,说的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形象问题,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有“官态”。“官态”是什么样的“态”?笔者认为,这种“态”应是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在行为举止、态度上的表现,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具体说来,就是领导干部应具有良好的心态、适合的仪态、超然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陶庆 《理论建设》2002,(1):59-63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其中,解决好干部“能下”问题是改革的难点和难关。本文分析了造成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难“下”的原因,探讨了界定不胜任领导干部的标准和考核评价方法,还论述了领导干部“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努力抓好“选”、“育”、“管”三个关键环节,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在管理监督上下功夫。“选”是基础  所谓“选”,就是选拔任用,就是选人用人。“选”是基础,是决定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前提。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好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把好领导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将德才平庸、素质低下、动机不纯者拒之门外,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首要环节。要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必须始终做到三点: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相似文献   

8.
对领导干部的“三严四自”要求,即“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江总书记在新形势下针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干部监督工作中贯彻“三严四自”要求,就要认清“三严”和“四自”二者的相互关系,使二者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三严”、“四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三严”是从组织管理、组织监督角度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四自”则是从领导干部自身方面提出的某种约束。对领导干部来讲,二者是他律和自…  相似文献   

9.
蔡建军 《党课》2014,(22):77-78
“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重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是邓小平的重要论述。实践证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擅长“笔杆子”是非常重要的。 毛泽东曾多次提倡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写文章,并把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提高到学风、党风的高度来认识,为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蔡建军 《党课》2014,(2):20-22
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是思想“保健”疲软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不容忽视,这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  相似文献   

11.
“我戴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这是山东省供销社原党组书记、主任矫智仁在法庭上说出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的榜样郑培民同志常告诫家属子女们的一句话。两句截然不同的话,反映出两个领导干部对待“后院”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前者是一位领导干部“后院”失火后的深刻反思,后者是领导干部为创造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后院”、树立一个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良好形象的人生态度。翻开一些领导干部的犯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多犯罪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在其犯罪中越…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少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头雁”。领导干部“头雁效应”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定方向、谋路径、控速度、稳队形、争高度实现善治。在治理实践中,领导干部“头雁效应”的发挥主要受到领导干部个体禀赋、规章制度和文化氛围、班子成员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要通过锻合格之头雁、积载翼之厚风、培团结之雁群,推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做到全面监督,特别是强化对其“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一、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违法违纪的主要表现   第一,“灰色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在“八小时以外”。从领导干部的“灰色收入”来源来看,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住房装修、出国出境、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刘体峰 《党课》2014,(5):56-58
领导干部的“话风”连着作风、反映党风、引领政风,决定事业的成败。“说话”不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也是领导干部指导工作、引导群众、探讨问题的重要工作形式之一。那么,领导干部应怎样与群众“说话”呢?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往往认为是“企业”或者是“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做”、群众“听”,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似乎没有必要,思想政治工作的“矛头”不应对向领导干部。其实,这是绝大的误解和偏见。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从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来看,领导干部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应当坚持,而且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6.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被公众看成是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日前,《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当今社会,交友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普通人一样,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交往。但领导干部又是“特殊人”,领导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交际范畴的小事,而且是事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因此,领导干部交友应该慎之又慎,自觉做到“门无杂宾”。  相似文献   

18.
赵雪峰 《当代贵州》2011,(29):17-17
群众意见是“镜子”,它照出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群众意见是“尺子”,它量出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短长。  相似文献   

19.
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增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然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因循守旧”“一知半解”“一蹴而就”“照搬照抄”等。为此,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贯通“守正与创新”的逻辑关联,涵养历史思维;搭建“了解与吃透”的桥梁纽带,锤炼历史眼光;实现“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把握历史规律;构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渠道,强化历史担当,以有效破解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0.
蔡建军 《党课》2013,(24):64-66
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而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恰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