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法学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环境伦理并不能为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提供充足的论据 ,而且在现实法律形态下也存在诸多障碍。学界对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分歧 ,根本上渊源于对“法”概念的不同认识。建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法律体系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曾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6):166-167
本文从应然与实然这一对哲学命题入手,厘清了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的优势之所在,并从西方法社会学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外部学术环境两个角度论述了其具有方法论优势的天然原因,接着从西方法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之广阔社会背景、研究对象之宏观立体维度、研究角度之动态实践切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西方法社会学之方法论优势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分析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国际法课程的内在逻辑需求及国际关系实践对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国际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高和完善《国际法》双语教学,亟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 法存在着实然和应然两个领域,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区分。实然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法。西方的一些法学家还把它叫做实证法(Positive Law)、制定法、意志法和主观法。因为它们能为人们的感觉所证实,是立法者制定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和体现。黑格尔把实法叫实定法,因为在他看来,自然法或哲学上的法也是实际存在的,只不过是它未经国家确认因而未能以确定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罢了。他认为自然法和实定法分别属于法的一个方面,自然法属于法的概念,实定法属于法的定在。法的理念就是它们的统一。应然法与实然法相对应,指的是应该存在但并未真实存在的法,由于它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只是表达了人们对法的一种价值追求,因此又叫理想法。  相似文献   

5.
实然与应然——法律伦理之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6.
“制度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大力量和治理效能而提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制度自视与制度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现了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之间的辩证逻辑,反映了制度认同与制度自觉的价值要求。从价值应然逻辑来讲,作为价值应然的制度自信具有先验教育意义、价值引导意义和政治规范意义,从理念认识、价值导向、政治原则视角理解制度自信,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属性制度中的绝对优势。从经验实然逻辑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时间范畴上的制度属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空间范畴上的制度形态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制度自信在文明范畴上的制度路径优势。从话语表达逻辑来讲,制度自信话语是新型制度体系、新型治理体系和新型道路的表达媒介,具有阐释功能、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制度自信话语是制度自信理论的阐释介质,制度自信认同影响制度自信话语现实建构,制度自信话语对制度自信理念起反塑作用。  相似文献   

7.
妨害清算罪立法的实然缺憾与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妨害清算有其法学上的内在规定性,我国妨害清算罪立法未能完全反映公司、企业清算管理制度在刑法上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扩大妨害清算罪立法调整范畴,将预先妨害行为、清算不作为及其他一些严重清算违法行为纳入犯罪范畴,是妨害清算罪立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发现客观真实与严格依法办案是司法的应然期待。然而,基于司法实然过程的复杂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一应然期待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是一个高贵之梦。因此,应当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规制司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消费的法律保障:应然抉择与实然存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河北法学》2007,25(11):100-106
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对于传统消费方式的超越和变革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活动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消费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对社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化以及和谐社会秩序对法律的需求为生态消费法律的创设确定了应然基础.作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生态消费法律在国内外立法实践中都有所落实和体现.生态消费法律主要包括了消费者社会义务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生态消费税收制度.我国应顺应消费模式变革的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消费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七大上,党中央就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胡锦涛同志也作了意义极其深远的讲话。目前"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检察系统也掀起了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的新高潮。检察机关必须深入学习理解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并将其贯彻到检察工作的指导理念中,贯彻到检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周珂 《政法论丛》2021,(4):13-22
气候变化事实与法治之间普遍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无论是司法对立法和行政的能动纠偏,还是在宏大的国家战略目标下对司法予以必要的指引,都从不同角度对能动司法提出实然与应然需求.能动司法更符合我国气候变化应对的现实,正确理解和把握司法能动性实然与应然的辩证关系,对于气候变化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至关重要.气候变化能动司法要有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完善和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机制,把加强对自身的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研究,确保"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确保检察机关的公信力,是检察机关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商主体理论在廓清商主体的边界和体系上存在重大不足,更欠缺商主体的立体构成描述,商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并出现诸如企业集团等灰色主体,企业集团可以从事部分商事行为,但涉诉后的商主体地位及诉讼主体地位尴尬不明,既不能满足商事交易需要,也不能公平公正解决商事纠纷.从应然性的层面分析,法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商主体样态的多元化需求,管理学中的价值链理论解释了商主体立体构成的客观性.从实然状况看,大量出现的企业集团以及从事商事行为的必要性、普遍性和现实性要求商法赋予其商主体地位,而不宜继续保留这些灰色主体.  相似文献   

14.
法的理念与制度是法的应然与实然外延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理念的培育和深化,推动了民主进程,促进了社会发展。从公民权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内涵,不断扩展公民的行政诉权,才能使我们正确把握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促进行政诉讼法不断由实然走向应然。  相似文献   

15.
监督公开是有效融合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可行途径。进一步规范、完善监督公开工作,形成稳定、普遍、规范的公开常态,是全面贯彻执行监督法、不断提升人大监督实效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愿望的客观需要。但从各地人大工作实践来看,监督公开依然存在着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等诸多欠缺。因此,客观评价监督法施行以来的监督公开情况,探析公开不足背后的相关缺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思考、完善和实践监督公开,更有效地推动监督法“落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卫民 《法学研究》2009,(2):107-120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这一判断在实证与比较法的分析进路中可以得到确证。由于当下中国刑事诉讼既有传统因素,又受到现实情况、国际因素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它的现实模型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与矛盾性特点,但在整体上是过渡式、转型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国家本位主义的诉讼形态。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实际存在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遵循本土主义、现实主义、演进与建构主义、创造主义等原则,力争形成一种“本土主义的现代型”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适用并不是简单的包摄与被包摄关系。制定法的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及滞后性决定了法律规范不仅是不明确的,而且是有漏洞的。因此,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往往需要经过设证、归纳及类推等环节才能最后确定可以适用于待决案件的裁判规则。不仅如此,从法律适用的过程t观察,法律适用实际上是应然的法律规范与实然的案件事实不断接近,以致最后对接起来的创造性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8.
紧扣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挖掘和剖析中国律师性质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以及其成败得失,尤其是中国新律师法所存在的不足。然后,反思当代中国律师性质定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后以律师职业的应然内容为主线论证当代中国律师应当具有的“四性”。  相似文献   

19.
蒋光福 《政法学刊》2005,22(6):29-31
按照大陆法系的民法传统,物权分为所有权和他物权,他物权又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以此为物权法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基本框架之下,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物权类型,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应对我国物权法的应然体系做以构建,以期对我国的物权立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倪正茂 《现代法学》2002,24(5):32-34
新世纪伊始 ,日本法学界大力推动、积极参与司法制度改革 ,不仅改革司法制度 ,而且首先从法学理论上开拓了新的课题、新的视野和新的学术境界。这对中国法学界来说 ,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