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近读《历代西域诗钞》,书中辑录了林则徐十余首诗,那种不计个人祸福,唯图利国报民的高尚情怀洋溢于诗中,读罢令人感奋不已。 林则徐禁烟抗英,触怒了清廷。道光皇帝下台,将主战派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流放新疆伊犁。清道光二十二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出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两首壮别诗,诗云:“出门一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6,(21)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宏宇和《冶金报》记者高建平在《瞭望》周刊第二十八期发表了《一起冤案是如何造成的?》一文,指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违反法律原则”,将“博士研究生”、(注:是研究生,并非“博士研究生”)“冶金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余崇礼定罪判刑,断言这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3.
舒芜 《瞭望》1992,(12)
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八引《漫叟诗话》云:“诗中有一字,人以私意窜易,遂失一篇之意,若“相公亲破蔡州来,,今‘亲’字改作‘新’字是也。”胡仔曰:“《酬王十二舍人雪中见寄》云:“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前平满白皑皑。今朝踏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今‘从’字改作‘仙’字,则失诗题‘见寄”之意也。” 舒芜按:二首皆韩诗;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亦有论“诗从”不当  相似文献   

4.
含笑花     
吴然 《瞭望》1987,(49)
一 这是1987年2月12日。诗报《含笑花》出版两周年了。 一封寄自“中共北京军区委员会”的挂号信,送到编辑部。信中写道: “几十年的军旅生活,使我们对战地诗有着一种很深的感情。战争年代那些和胜利捷报一道流传的‘诗传单’,那些带着炮火硝烟的‘枪杆诗’,曾经给予我们这些老兵许多鼓舞。如今《含笑花》又以新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团结》编辑部: 本人由于工作环境关系,接触《团结》杂志机会较多。看到贵刊98年第二期封底落款为“中山先生诗丁丑秋书于连滨植元”的书法作品,“中山先生诗”应是汤增壁代孙先生执笔,为悼刘道一烈士所撰挽诗。江西文史研究编的《江西文史》(1994年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就讲到悼刘道一烈士这首诗作的由来。该文系李铝正作,标题是:“成文自足一家言”,副题是“记毛泽东同志萍乡籍老师汤增壁”。其中写汤“长于文笔”一节,就比较详细列举了他代孙先生撰挽诗的事,当然还有他也代黄兴撰写过给汉口《国民日报》的题诗。现就  相似文献   

6.
易名 《瞭望》1992,(25)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学术疑案之一,证见《瞭望》1991年49期陈晋先生《引诗证史》一文。文中引有毛泽东读《明史纪事本未》卷45批注:“吾疑赵风子、刘七远走,并未死也。”又云:“得毋象黄巢么?”  相似文献   

7.
有位同志谈说理诗,是讲通过形象来说理,认为唐人的说理诗胜过宋人。举的例子里有王之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诗中的名篇。《唐诗三百首》里孙洙批:“二十字气象万千。”《唐诗别裁》沈德潜批:“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称赞它写景是气象万千,称赞它有骨力。这首诗通过写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1期以“特稿”形式,加“编者按”选登了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四篇短论:《树立五种崇高情感》(二OO三年七月十七日)《文风体现作风》(二OO五年八月十九日)《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二OO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相似文献   

9.
千虑之一失     
宏图 《瞭望》1993,(33)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如,沈从文先生的“宁馨儿”——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刘西渭先生评语),精美绝伦。小说原连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十一卷,当年10月即由生活书店收入《创作文库》初版。初版前,沈先生对原作作了多次修改,精益求精。唯第二节描述“安静和平”的边城时,于“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  相似文献   

10.
张定浩 《党政论坛》2012,(20):27-27
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里讲,“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占有。在记忆中拥有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如果要我挑选几首伟大的中文诗,《春江花月夜》一定在其中,这首诗里的不少句子都被后人引滥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读过这首诗。闻一多称赞这首诗是“诗中的诗,  相似文献   

11.
夸张和跳跃     
诗人写诗,运用夸张和跳跃手法,这是用得比较多的。有时在一首诗里,这两种手法并用。李白在一首诗里运用这两种手法,用得比较突出。先说一首诗里兼用这两种手法的,如顾况《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里的“玉楼”,用“玉”来形容楼的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4,(31)
七月初,台湾当局在“大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对外公布了一份《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首次正式将海峡两岸明确界定成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说明书》通篇很少谈及如何发展两岸关系,却大谈两岸分裂、分治的所谓“客观事实”,只是将中国统一作为其未来长远追求的目标.诚如香港媒体所言:“总的来说,台湾《说明书》的精神,就是要中共及国际社会,承认两岸‘分裂分治’的现实,在‘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基础上,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有些报纸杂志讲到郭沫若“文革”后期曾经作过两首诗。第一首的开端是“春雷动地布昭苏”,第二首的开端是“读书卅载探龙穴”。这个说法首次见于报刊,可能是北京出版的《传记文学》一九九二年第三期上冯锡刚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郭沫若在文革后期”。文章中谈到1974年的事情时说:“2月7日,郭沫若以《春雷》为题,赋七律两首呈毛泽东。”作者抄录出这两首诗并对它们做了些说明和评价后说:“诗人晚年校阅出版的《沫若诗词选》包括建国初期至1977年的各个时期的作品,以纪年编排。耐人寻味的是1974年为空白。以技术而言,《春雷》(尤其是“其二’)远较入选的‘文革’时期诸多篇章高明。”  相似文献   

14.
对仗与平仄     
鲁迅的文言文小说《怀旧》中,描写私塾老师教学生对课,出题“红花”,对“青桐”不行,因为平仄不调,要对“绿叶”才行,平仄才调。这是旧时儿童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训练,会对对子以后,才学开笔做文章。当时是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八股文和试帖诗都要讲对仗,试帖诗尤其要讲严格的平仄  相似文献   

15.
唐诗人孟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流传很广,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皆由此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就此诗的艺术品位而论,历代评家早有定论,无须赘言。但参照孟郊作诗时的心态、起因及个人历史环境,这首诗却也暴露了孟郊热衷功名、侥幸高中之后的浅薄心理。可以说,品味之余,颇有  相似文献   

16.
辛岩 《瞭望》1994,(47)
《湖畔》,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于中国诗坛的一颗新星,虽然就时间而言,它只是“五四”以后的第五本新诗集,然而就诗的艺术风格而言,却可与郭沫若的《女神》媲美。诗集自费印刷3000册。迅速销售一空。当年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都曾写信向“湖畔诗人”表示祝贺。不少文学刊物发表了赞扬文章,朱自清对《湖畔》也曾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7.
衣殿臣 《学理论》2008,(15):81-84
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增添了光彩。2004年3月,《光明日报》率先开展“百城赋”征文活动,截至目前为止,已刊发近五十篇作品,势头正劲。在《光明日报》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18.
宏图 《瞭望》1991,(2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茅盾先生《致钱钟书》云:“忆有《宋诗选注》,似出先生手笔。近来有何著作?欣逢明时,想必精神畅快。” 十多年来,钱先生陆续整理、出版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七缀集》等学术专著,又修订、重印了《围城》、《人·兽·鬼》、《写在  相似文献   

19.
冰雪与诗词     
衣殿臣 《学理论》2008,(3):88-90
冰雪。作为大干世界中的一种自然景观,真可说是无世而不有,无人而不爱。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就会发现,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冰雪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就笔者考证,冰雪人诗始于《诗经》。咏冰诗,见于《大雅·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大意是说,把仙放在寒冰上,鸟儿展翅庇护他。咏雪诗,见于《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意是说,而今归来之日,雨雪漫野纷飞。  相似文献   

20.
《诗经讲义》是茶山丁若镛奉正祖王之命“条对”关于《诗经》的八百问而作。茶山秉承《毛诗序》的“诗刺”说,同时深入阐发“风刺”皆“美刺”之论,将《毛诗序》关于“刺”的文学修辞引申为社会政治修辞,“美刺”成了“温婉礼乐”的政治谈话修辞格,“美刺”政治唯美化。茶山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惧乱臣贼子,而删裁成《诗》,则是昭示唯美的三代理想政治,君子是“唯美”政治的主体承担者,“一正君,而天下正”是君子之首务。茶山发挥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阐述君子之性在于“好贤恶恶”。君子之性具有单一性向,君子成性具有超越的指向。另一方面,茶山强调君子成性在于“平日之工,行之有素”,是生命实践的自然与自为,君子之工“知易,行亦不难”。在茶山,君子人格是超越指向与易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