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报刊杂志,常常可以看到这类报道:某某君拒吃请多少次,拒贿赂多少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多少多少元。因此,有的便作为“典型材料”逐级上报;有的则受到提拔重用;有的则“廉政”之名传扬遐迩。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曾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虚报浮夸现象在一些地方重又抬头,弄虚作假、以权定数、以数谋私的现象时有所闻。一些统计数字“水份”很大,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因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不久前,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统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河南安阳县虚报乡镇企业统计数字问题进行了查证核实。结果表明,该县1993年上报乡镇企业总产值48.85亿元,实际为35.68亿元;该县1993年上报的“亿元乡”20个,“千万元村”125个,实际前者只有12个,后者只有86个;该县1993年上报乡镇企业实现税收8779万元,这次核实只有5197.6万元。1993年11月,该县为了保住自己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读报,时常被一些虚报浮夸案件惊得目瞪口呆。其中有将“芝麻”吹成“西瓜”的,明明几万几十万元产值,竟可虚报为几千万、上亿,“吹牛”幅度动辄数百上千倍;也有“无中生有”的,明明亏损,却能变戏法般的上报盈利若干万。企业倒闭已两年,销售收入、利润却能年年长;更...  相似文献   

4.
同是一个县的县长,也包括县级市的市长和县级区的区长,有的占用五间办公室,有的只有一间办公室;有的使用的是价值几十万元的办公设备,有的使用的是只值几千元的普通桌椅;有的装的是冷暖适宜的中央空调,有的用的是一般的吊扇落地扇。而且办公大楼和办公设备越是豪华者,越可以在别人面前抬头挺胸,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才决定建一群“超豪华办公大楼”。这些建筑确实有些离谱。6幢崭新的办公大楼、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气势恢弘;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相似文献   

5.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6.
近来,在舆论鼓励和相互影响下,很多人纷纷“下海”、“捕 鱼”、“捞虾”.这一点,不仅不能指责,还应肯定,人们需要从心理 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做准备。 对“下海”的宣传和评价,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有的单位为 “下海”者提供资金时,少则千元,多则数千元,报刊不遗余力地 正面宜传;有的报刊以大号字标题赞扬“下海”者是“好样的”、 “有觉悟的”等等。以致有些人“下了几次海”,星期六便不见踪 影。有的单位星期一找不到几个上班的。 对于事实上存在的“下海宣传副作用”,有很多人反映,现在 上班的不如混的,混的不如“下(海)的”,甚至有人反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读报,时常被一些虚拟浮夸案件惊得目瞪口呆,其中有将“芝麻”吹成“西瓜”的,明明几万十万元产值,竟可虚报为几千万,上亿,“吹牛”福度动辄数百上千倍;也有“无中生有”的,明明亏损,却能变戏法般的上报盈利若干万。企业利润已两年,销售收入,利润却能年年长,更有“笔下生金”的如某市乡镇企业局一夜之间就可“造出”利润2.1亿元,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相似文献   

8.
漫话假话     
讲假话的表现一是“添油加醋”法。少数领导干部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有一个著名的“政绩观”:“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有本事,就能提拔上去,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且看他的“政绩”:他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亳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千万,但善于“变魔术”的王怀忠大笔一挥,上报材料中产值就变成了几个亿;在他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有一年阜阳市上报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在充分肯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前提下,也要看到,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不时发生,易于激化。就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分配不公铸就了“火药桶”。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有的人发了大财,有的人苦煎苦熬却只能糊口;有的企业职工年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却连基本生活都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在市郊农民中,有的“有技不敢露,想富不敢富”,有的“种一年算一年”,因为“明年不知成谁家田”而竭力地搞掠夺性经营。有个生产队百分之二十的农户去冬未给土地施种绿肥,使土地肥力下降。而专业户则有“四怕”:一怕冒尖成“暴发户”;二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市财政补贴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备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有的强调它的作用,认为其有“功”;有的列数它使财政陷于困境的“过”;有的理论工作者甚至指责北京对压缩补贴不积极,是因为“天塌下来有中央顶着”,等等。我认为,看待一个事物,研究一项政策,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科学、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对财政补贴也应做具体、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说掉价     
济南军区学雷锋标兵宋良杰,身为年收入上百万元的农场场长,外出联系业务却总是在路边小吃店凑合吃饱肚子了事,当随行人员说这太掉价时,他说:“少花钱吃饱饭是合算事,掉什么价,要说掉价,是掉了大手大脚的价,掉了败家子的价。”这种自愿掉价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现在社会上似有不少人在“价”上迷惘。 如有的干部出门没专车或专车的档次低了点,就感到掉了价;有的宴请的宾馆星级低了点,饭菜贱了点,就觉着失了身价;有的虽囊中拮据,却非要充阔,讲究什么时髦、高档、新潮,不然就怕人家说掉价;还有的开个某某“会”,办个什么“节”,非要请上这“长”、那“星”,不然就认  相似文献   

13.
心安是福     
《半月谈·内部版》曾报道,投资概算近30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川东化学工业公司天然气氯碱工程,在停工搁浅一年多后,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责令下马,13亿人民币交了“学费”。类似的事例不止这一桩。对此,人们几近麻木,而一些决策者不以为然,有的甚至振振有词:决策嘛,难免有失误,交几个“学费”没啥了不起!一个时期以来,“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在调查一家乡镇企业时发现,这个年创产值几百万元、利税几十万元、有300多名职工的企业,只有5名党员。而这5名党员都在管理层当头头,平时各忙一摊,有的跑销售,有的跑材料,几个月甚至半年碰不到一起,虽然都在一个党支部,却很少开展活动,甚至连“三会一课”都不能坚持。  相似文献   

15.
奢侈的节约     
某村采取措施,招待费从每年十几万元下降到几万元,从而“节约”(准确地说应是“减少”)了近十万元资金,然而与每年招待费仅几千元的邻村相比,该村仍显奢侈。 还有一则报道说:“……截至目前,已精简种种会  相似文献   

16.
“陪会”,虽是老话重谈,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的“陪会”风不但没有刹住,反而大有兴盛之势。其表现形式有种种:有的以多为重,会议本来由主管领导参加就行,为了显示领导重视,非要请“五套”班子领导和职能部门参加不可,又是安排座次,又是接送,闹得“满会风雨”;有的徒有虚名,本来是部门的一般会议、业务会议,由于有领导光临,也只好“升格”,把业务交流活动,说成是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有的扩大规模,原来只是几十人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93,(3)
中共新余市渝水区委党校周勇来稿认为:有少数企业在改革中把广大职工晾在一边,甚至将职工放在改革的对立面。如有的只是领导说了算;有的企业改革方案,只靠几个人关起门来定,然后在党政会议公布了事;有的地方,上级机关同企业承包经营者谈判,职工被抛在一边;“优化劳动组合”只是厂长车间领导固定职工的去留;甚至提出“要对工人保持压力机制”,使工人“上岗有危机感,下班有饥饿感”。这些不把职工放在主体地位、凉了工人心的改  相似文献   

18.
温馨的语言     
到公园,草地上往往有一块牌子:“禁止入内”;有的写得严厉一点;“严禁入内”;有的还加上“违者罚款”;也有讲一点道理的:“爱护绿地,禁止践踏草坪。”对于这些,人们多数给予理解,但接受之际,心理上很难产生愉快的感觉。 草地对人是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城市居民,偶然有个机会,离开蜗居斗室,从灰蒙蒙的世界,来到一大片如茵的芳草面前,很难不发出上去走一走、坐一坐以至于躺一躺的冲动。孩子们更是巴不得能到草地上去打几个滚。 然而,果真如此,不用很久,草地就将不复存在。为了让更多的人持续享有这一份偷悦,出现了那些带几分生硬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锡山市玉祁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0年代以来,我镇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并跻身于“全国乡镇企业百强乡镇”和“中国十亿元乡镇”行列。199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5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了4000元。小城镇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几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乡镇一级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应该说,目前越来越多的乡镇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两手抓”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对乡镇一级抓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乡镇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会好起来;有的认为,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迟;有的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空的、软的,可紧可松,无法进行规范化的考核;有的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花了精力、花了时间、花了钱,却一时看不出效果,抓了也白抓,而抓经济工作、搞市政建设,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果,就算吃些苦、受些累也值得;有的认为,乡镇一  相似文献   

20.
公鸡下蛋,这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十多年前我们有些基层干部居然创造出了这一“奇迹”:某村有鸡数千只,其中有公鸡数百只,村干部为了邀功请赏,在上报年终收入时,不管是公鸡是母鸡,一律按年产蛋多少、价值几何报上去。这件事后来成为群众的笑柄,“公鸡下蛋”就成了弄虚作假的代称。遗憾的是,这种弄虚作假的坏作风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至今仍有市场,不仅“蛋”越下越大,过去只敢在几万、几十万上做手脚,现在动辄上千万、几亿还嫌不够品位,而且造假的胆子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精,已经到了“机器没响,产量增长”,“没有投入,照样产出”的化境。难怪群众说他们“增不增产全靠‘嘴’,丰不丰收全在‘水’”。“公鸡下蛋”本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屡演不止呢?笔者认为:一、有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