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晓梅 《河北法学》2011,29(2):25-32
"狱"字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常用到的一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狱"字的含义常常被界定为监狱,从而使古文献中的"狱"字被误读。作者通过分析古文字"狱"的结构,"狱"字的历史演变,中国早期监狱的名称,并结合古代文献的记载,最后得出结论:"狱"字本义为诉讼而非监狱。在探究"狱"字本义的同时,作者通过研究中国早期的监狱制度,认为教育为本是我国监狱设置的早期理念。  相似文献   

2.
黄勇峰 《中国司法》2012,(12):94-95
近读曹强新同志《清代监狱研究》一书,深为作者关于现代化的理性思考所吸引,产生强烈共鸣。该书从史学、法学与哲学交融的视角出发,以现代人文眼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在搜集、分析和研究大量正史资料基础上,又从文学作品、前人笔记等中挖掘颇具价值的典故,勾勒出清代狱制、狱政的概貌,准确解读了清代狱制的本质、诠释了清代监狱的历史真相。该书不仅对清代监狱进行了全景式的探究,也对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粗线条的回顾;不仅对清代监狱的狱制变革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也对现代监狱工作进行了前瞻的思考。本文拟在解读作者在监狱现代化理论上所作贡献的基础上,对监狱现代化实践进行当代思考。一《清代监狱研究》一书给读者最大的启迪就在于其独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与法制的角度,对新中国监狱战犯与反革命犯和普通刑事犯两类罪犯的改造成就进行分析,揭示了作为初期政策性的"法",一直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狱法规对新中国监狱罪犯改造的潜在而又深刻的推动作用。从而就法与监狱工作的深层次联系,将罪犯改造的法制建设发展分为狱制前期、中期、新时期三个阶段,并就狱制发展的趋势以及立法展望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孙龙 《法制与社会》2010,(19):282-283
监狱建筑作为西方狱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狱的行刑水平与行刑理念,西方监狱建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初成规模。本文通过对西方监狱建筑背后所体现的行刑理念的阐释,对西方监狱建筑设计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朝,经汉代、魏晋南北朝及隋的发展,至唐朝达到最高峰。宋代作为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监狱制度继承唐制又有创新,制定了完善的监狱管理责任制度,但是宋代狱政的黑暗现实,又使宋代狱制终成一纸具文,令今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监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监狱史研究 ,起步晚 ,发展较慢 ,不少理论观点值得商榷或需作深究。如 :关于封建狱制完备时期的确立问题 ;录囚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的定位问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法典的认定问题 ;以及中国监狱史发展的特征问题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对于我们了解监狱的过去 ,吸取经验教训 ,管理监狱 ,改造监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监狱思想和监狱制度已基本成熟。在“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依法治狱、以礼治狱、宽仁治狱、以威治狱的监狱思想,并指导着监狱立法和监狱执法,形成了严密的思想和制度体系,使唐代的监狱制度走在了世界监狱史的前列,并对后世及东亚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监狱及狱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四千多年的国史和法律文化,监狱及其制度和观念的发展也与国家、法制的成长同步,其渊源之久远、绵延之完整、演变之清晰、特色之鲜明,均为世界罕见。要了解中国现代监狱及其管理制度的发展和自身特色的由来,当然不可割断历史。本文拟对我国监狱及其有关制度的源起作一粗浅的探讨,旨在弘扬中华文明历史中创建狱制的价值,建立中华国情乃是孕育、生发中国狱制之本源的共识。谨以引玉之砖,就教于先进硕学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接连发生暴狱事件。随着形势的变化,罪犯袭警、劫持人质、暴力冲监等成为我国监狱目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国外监狱接连发生的暴狱骚乱事件对我国监狱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今后我国监狱发生罪犯暴狱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掌控狱情,是做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当前,影响监狱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狱情动态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特点。监狱安全防范工作应当对狱情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以实现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在应对狱情变化中完善和创新安全防范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狱情分析是提高监狱安全防范能力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关键性的工作。狱情分析会议制度是监狱工作最常见的会议制度。本文对监狱体制改革后,推行监狱长参与主持狱情分析会议制度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建议,以期达到提高狱情分析质量,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狱情排查是强化监狱民警危机思维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的“金钥匙工程”。当前监狱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狱情排查力度不“深”、排查方式不“细”、狱情报告不“实”、狱情掌控不“准”、收集渠道不“多”的弊端,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监狱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狱情排查和防控的科学体现,应该是科学地认识狱情的来源;科学地排查狱情;科学地搜集狱情,建立科学的防控机制,这也是狱情排查与防控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反映中国4000余年中国监狱史料,融知识性、资料性、历史性于一体的中国监狱史料展厅,近日在上海市长阳路147号“上海监狱陈列馆”内落成。“展厅”分为中国古代监狱、中国近代监狱和非司法系统监狱3个部分。中国古代监狱部分,扼要地介绍了上起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历代各监狱的狱名及别名。展出了夏桀囚禁成汤的夏台,殷纣王禁姬昌(周文王) 里的模型和照片;陈列了被旧监狱奉为狱神的皋陶、萧何的画像,汉、宋、明代的衙役、狱卒的服饰;复制了宋代的囚车,展现了明代山西洪洞监狱内的虎头牢、狱神庙、灌沙墙、死囚…  相似文献   

14.
法学小百科     
犴狱(an yu),监狱,亦作"岸狱"。 古代乡亭的拘留所叫犴,朝廷的监狱 叫狱。《荀子·宥生》:"狱犴不治,不可 刑也。"《诗经·小雅·小宛》:"哀我填 寡,宜岸宜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6):20-22
监狱工作社会化必须植根于主体、实体和本体的深度。必须从监狱、社会、国家的三维架构与互动中来探寻实现监狱工作社会化的根本途径;必须拓展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广度,从功能、价值、目标等视角对监狱工作社会化予以定位。狱制改革是实现监狱工作社会化的基础要素,社会吸纳是关键所在,国家统筹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赵晓风  毕成 《法制与社会》2011,(13):199-200
狱外关怀主要是指监狱外的家庭、社会对罪犯以及监狱的关心和支持。通过罪犯问卷调查得出,狱外关怀,尤其是家庭接纳态度和社会支持程度对罪犯改造和刑释人员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影响。罪犯问卷调查的启示是,狱外关怀是狱内改造的精神动力,因为狱外关怀是罪犯改造的动力源泉,是监狱干警工作的调节阀,是弥补监禁化缺陷的有效补剂,是促进监狱工作社会化的心理保障。狱外关怀利用通信通讯、入监探望、离监探亲、监狱开放日和社会帮教的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7.
加强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狱制改革,是现代监狱建设理念的重要内涵,是监狱工作“三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加强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必须以职业化教育为保障。监狱警察职业化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丰富职业化教育内容,改革教育形式和手段,整合职业化教育资源,提高职业化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探索实践符合国情的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与职业化教育新路子,为创建现代文化监狱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西周监狱管理中 ,形成了囚系制、圜土制和嘉石制等三大制度 ,展现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狱制的标本。西周监管制度的建立 ,是奴隶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西周统治者实施“明德慎罚”狱政思想的结果 ,是西周社会文明及进步的重要表现 ,同时也体现了西周奴隶制狱制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送法进警营     
为了加强监狱与驻狱武警部队的“三共”建设,2012年6月18日,伊金霍洛监狱开展送法、送知识进警营活动,安排法制科民警及从事新闻宣传的民警为驻狱武警部队约20名战士进行了预防违法犯罪讲座及新闻宣传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20.
肖世杰 《河北法学》2007,25(7):148-151
中国监狱改良思想的滥觞与兴起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901年8月刘坤一和张之洞会奏之折以及1902年底赵尔巽关于通设罪犯习艺所的上书开启了中国近代监狱改良的思想之门.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进与预备立宪的进行,各种监狱改良思想亦随之涌现、渐至兴起并日臻成熟.清末监狱改良思想基本具备了西方狱制思想之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