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他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精英的历史起点.他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概括,为在中国树立马克思主义旗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对阶级斗争学说和群众史观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独到的阐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的几个原则,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并较早地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接受某一学说时,“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对一个社会主义者来说,“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这实际上已经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但在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俄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了他。李大钊之所以受到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当时国内的客观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他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李大钊,人们自然会将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称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但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李大钊是怎样加盟《新青年》的?他与陈独秀、胡适的思想有何异同?这样一位曾主张调和论的温和的社会改良者,为什么会那样快从思想启蒙转向政治救亡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那样快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并投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中起着主要作用。他参与发起思想启蒙运动,为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创造了基本前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并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早期马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构想,谱写出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最初华章。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转变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富仁 《唯实》2002,(2):20-22
在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从中国传统哲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在这个转变中 ,是否存在一个以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为主的过渡阶段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其理由如下。毛泽东自己对当年思想历程的回忆很能说明问题。他在 1 971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我读了 6年孔夫子的书 ,又读了 7年资本主义的书 ,到 1 91 8年才读马列主义。显然 ,这里说的读孔夫子的书 ,是学习和接受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 ;读资本主义的书 ,主要是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然后才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 950年 ,毛泽东在同周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其毕生精力直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探寻一条民族复兴之路的“初心”矢志不渝,在思想指引方面,李大钊早期服膺于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表现出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向往,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信仰方面,李大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近代中国持续探索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在革命斗争中践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文章按时间顺序,结合国内外局势变化,回溯李大钊思想嬗变历程,分析其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以追忆先烈家国情怀与革命意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尊重历史事实和李大钊思想的基础上.对他特有的理性精神作一初步的探讨.以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从中国学习思想史的角度来评价李大钊,他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奠基者。其学习观主要贡献有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武器,推倒"尊孔读经"的封建学习思想;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学习观的基本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现代学习观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关于"平民主义"和"工人政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还带有历史的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尽管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的"平民主义"思想,已经反映了他以批判的眼光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历史上民主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特殊理路、理论内涵、西学背景、思想特征,同时明确指出了李大钊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缺失。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本文着力论证了李大钊当年未参与社会主义"论战"的缘由,深刻揭示了"问题与主义"讨论之后所呈现的思想升华,特别是认识论命题的展现。本文认为,李大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李大制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的解读,留下了诸多遗憾.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以至于难以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源头.这篇文章还体现了李大钊特有的理性精神,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创建者的李大钊,浸透在报业生涯中的一贯的饱含着包容的新闻思想,全面地体现在如父亲仁爱般的对青年群体人生观的启蒙、如导师般的对进步社团的关怀与调和和对未来新闻从业青年的引导与指点之中;鲜明地体现他在作为报纸负责人在引入新的学术思潮过程中平衡地允许反对观点的发表,在与胡适问题与主义的探讨过程中承认并吸收对方的合理部分,完善其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深刻地体现在李大钊力戒盲目接受、冷静分析、防止片面理解外来思潮,承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代性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早期的民彝自由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观有一个思想和时间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其强烈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指向性、其民彝自由观的群体指向性、以及李大钊自身的与时俱进的性格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问:有人说李大钊在留日期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具体地说是受了河上肇的影响。这种说法被长期引用,并写进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这种说法的确切性如何?应该如何估价李大钊的早期(十月革命前)政治思想? 答:确实有不少人的回忆录中讲过李大钊在日留学期间由河上肇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如高一涵、于树德等都有过这样的回忆。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经查证:李大钊在日本私立早稻田大学学习是从1914年初到1916年初,而河上肇从1913年冬至1915年春去欧洲留学,不在日本,回国后担任的是国立帝国大学教授,也不是在私立的早稻田任教。特别应指出的是,那时河上肇并没有“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也没有翻译过《资本论》(翻译是在很多年以后的事)。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在1918年他的著述中,“连一点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有一个思想发展的轨迹。笔者认为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19年底毛泽东第2次赴京直至1920年7月初回湖南 ,他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 ,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于1919年12月因开展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而第2次入京 ,一直到1920年4月离京赴沪 ,在这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他受到李大钊的影响 ,“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首先 ,他对俄国十月革命极感关注 ,迫切地希望了解俄国的新情况、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完整介绍的人是李大钊。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大学组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最早把《共产党宣言》全部译成中文并公开出版的是陈望道。他的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