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弓跃 《理论探索》2004,(2):27-29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还缺少制度保证 ,给一些掌握权力而意志薄弱的人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结合十六大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关精神,针对目前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刘丽 《学理论》2012,(7):104-105
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由于腐败而丧失政权的教训已不少见。中国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和奋斗目标,必须消除腐败的危险。反腐败的治本之法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削减、限制和监管,保证权力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王瑞芳 《党政论坛》2013,(24):34-3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建立起一套新型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和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它既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高效性,也存在着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针对政治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胆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党内有很多好的制度,这些好制度取得的成效之所以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就是因为监督与制约机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健全党内监督互动机制,防止监督主体虚化。党代会对纪检委监督活动的再监督有弱化的趋势。虽然纪检委自检自纠的力度也在增大,但仍然需要构建长治久安的互动机制来保证监督不走过场。是否可以通过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法等法规,完善党内监督互动机制,进而保证监督功能充分而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康立群 《团结》2001,(3):12-15
孙中山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对当时种种 腐败、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肤体验,他那一篇篇剖析封建制度的文章,读之令人震憾、奋起,他对未来共和国蓝图的描绘,又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斗争和任务,与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革命目标与理想是一致的。我们“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学习研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关于权力制约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滥用权力是腐败行为得以滋生和蔓延的重要根源 ,它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 ,必须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入手 ,采取教育、监督和惩诫等各项措施 ,制约权力的滥用 ,才能取得明显的反腐败效果。  相似文献   

8.
最近,陕西省社联、省政治学会在省委党校召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与政治改革”理论讨论会。来自西安、咸阳市政治学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现综述如下。与会同志认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与政治改革密不可分。当前出现的经济混乱,其原因不仅在经济领域,更主要的是在政治领域。政治改革滞后已经严重束缚以至干拢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是国家依法赋予公职人员从事公务活动的权力。由于公职人员工作的特性,公共权力不但具有一般权力的特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由公共行政工作性质决定的强制性。预防公共权力的滥用问题,一直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加强制度设计工作,建立一整套的规范体系是预防公共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人们关于制度设计的理论预设、公共选择理论等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同时,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也是不宜忽视的问题。制度规则设计和行政伦理安排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就会陷入制度崇拜。  相似文献   

10.
境界的滥用     
甲乙 《瞭望》1993,(27)
无论听报告或者看报纸,总少不了碰到“境界”。比如境界如何如何,境界高还是不高,让人听了总觉得晕晕糊糊的,不明白他究竟要说什么。对于“境界”二字,学问家大可以去探讨它的底蕴,可对老百姓,与其说那么多玄玄乎乎的“境界”,不如多讲点事实。比如,人们不会  相似文献   

11.
从国务院成立纠风办算起,纠 正不正之风已进行了十年。 不正之风虽有收敛,但并未绝迹,在有些方面仍旧是歪风甚烈。 目前,违纪违法的乱收费与依法治理乱收费的斗法,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高智能阶段。其中一个表现是,违纪违法的乱收费者,打着“以人民的名义”的旗帜,对抗依法治理。这就是“以人民的名义”的伪化。 这种伪化的“以人民的名义”,当今,成了一个很时髦的高频率词语,如: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名义下,究竞有多少收费是合理合法的,老百姓又有多少交费是莫名其妙的,谁能搞得清?甚至连那些路过“人民城市”的旅客,住…  相似文献   

12.
权力异化、权力失制与权力制约--对权力问题的几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体系、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这三个层面上进行逻辑的审视 ,政治权力的万能和无价 ,就像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遍道理一样为人们所熟知。权力的价值在于 ,它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维系社会的构成、秩序、稳定和发展 ,也能满足掌权者自身利用社会的赋予为己所求 ,乃至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需要 ,因此权力腐败现象便成为现代政治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本文对权力异化产生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失制以及如何搞好权力制约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权力的所有者(君主或人民)和行使者产生了分离,由此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保证被授权者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和目的行使权力,由此就有监督和控制的必要。综观中外控权制度及其发展历史,作为公共权力的监控的两种基本方式,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9,(6):23-28
无论在理论视角,还是在实践层面,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普遍存在混同混用的现象,明显制约了理论创新和制度供给,当然也凸显了简要区分二者的必要性。二者皆出于控制权力的需要,在词源上已存在双向性和单向性、主体间性和主客间性的差异,自然能够衍生出以下区别:在主体构成上,制约主体具有体制内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监督主体在体制内外皆有明显的易变性;在作用机制上,权力制约主要由体制内力量通过制度设计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而权力监督则是多元主体在批判和查处中规范权力运行;在作用时效上,权力制约主要在前车之鉴中创新制度设计,防患未然,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权力监督则以批评或查处减少或挽回损失,具有相应的滞后性。当然,只有对二者的差异性秉持相对化而非绝对化的理解,才能精准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发掘其规范权力运行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秦蓁 《瞭望》2002,(17)
注意一下时下媒体的报道,就会发现有一个官街被用滥了,那就是“大使”这个外交头衔。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演员唐国强荣获“大使”头衔的报道,说他是北京城外诚家具店的“形象大使”。不久前,央视还报道:上海申花足球队教练徐根宝,获得了“流感形象大使”的称号,又称“流感宣传大使”。一家  相似文献   

16.
权力高度集中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解决权力腐败问题,首先要厘清权力的授受关系、制衡关系和回归关系,其次要加强对权力进行制约:以法制制约权力、以市场规范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约束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市长的权力     
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法治。深圳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市市长的权力,绝对"小"于许多内地城市市长的权力。市长不忙,谁忙呢?深圳法制办成了市政府最忙的部门之一。从2001年开始,在深圳市政府的常务会上,通过的每一个政策或者文  相似文献   

18.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已为实践反复证明。而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缺乏监督的权力,并不都表现为缺乏监督机构或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监督缺乏权力。缺乏权力的监督往往使监督形同虚设。而权力缺乏监督,这正是现实中腐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深层原因。要克服权力缺乏监督的现象,就必须解决监督缺乏权力的问题。 缺乏监督的权力源于 缺乏权力的监督 衡量权力是否受监督,固然要看是否有一定的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法律规定,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督主体是否切实拥有和能否切实行使监督权力,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是否切实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如果监督主体缺乏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9.
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凭借某种资源,对权力客体实行价值控制,致使其改变行为,以实现权力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和特殊的影响力。权力的职能总是两个:一是维护国家政权,二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没有权力,社会就无序、混乱;但滥用权力,也会使权力主体的意志、目标或利益的实现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20.
权力的诱惑     
正十八大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反腐风暴中已经有数以万计的大小官员被刮落马下。据媒体统计,目前已有185位副厅级以上官员落马,其中省部级以上高官达38人。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这些官员之所以被查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几乎都存在严重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很明显,无论是官居高位、大权在握的"老虎",还是官位虽小、但却在一个地方或部门掌握一定实权的"苍蝇",都经受不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