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农村实行两委干部(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交叉兼职,笔者最近在最先推行这一改革的山东省高密市仁和乡调查发现,农村领导体制的这一改革尝试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好处。两委干部交叉兼职的主要好处有4:一是裁减了冗员,压缩了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仁和乡原享受误工补贴的农村干部500多人,一年需支出30多万元,全镇每个农民负担近14元。1993年实行兼职化改革后,减少干部300多人,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4万元。二是村支部与村委会两匹马拉一驾车,减少了内耗,增强了合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后的仁和乡…  相似文献   

2.
王忠义 《前进》2000,(10):36-3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干群关系的直接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淡漠,导致了行为上的变化。不少农村干部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一套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有时甚至强迫命令,违…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措施。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面向市场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走弯路,顺利推进,农村干部群众必须面向市场,转变工作方式 1. 农村干部要面向市场,由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现在很多农村干部市场观念不强,用行政手段进行结构调整,动不动就下计划,订指标,压任务,而不是进行市场引导,使其主体错位。干部把自己当成了结构调整的主体,而把农民这个真正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农村干部教育、农民教育、农民子女教育。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较为涣散,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民生产劳动缺乏科学指导,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渠道欠缺,封建迷信和宗教思想有所抬头,黄、赌、毒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因此,农村教育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农村干部教育问题根据我们调查了解,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主要是乡、镇、村干部都在勤奋、努力工作,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党的干部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差,政策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基层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率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搞好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的素质同担负的任务还不适应,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就县委党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和办班的实践,浅谈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农村干部。1、农村干部中,有的工作作风不实,指导生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情感。2、农村干部热衷于好大喜功、注名钓誉,拉大了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有的农村干部在统计上报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粮烟产量、计划生育,普及教育等方面数字时,上报虚数,或报喜不报忧。3、农村干部不够清正、勤政、廉洁,败坏了党的干部在农村群众中的形象。4、农村基层站(所)服务质量不高,挫伤了农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部分农村基层地(所)职工缺之职业道德,收…  相似文献   

8.
干部的工作作风,对群众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农村多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化,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一些地方干部作风不实、不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恶性事件。因此,帮助干部尤其是乡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十分必要。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必须强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资金征收工作已成为不少地方的“第一难事”。农村干部感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群众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资金征收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蛮办法不行,工作难做,干部难当;而群众也有不少意见,征纳关系紧张,国家税款和“三提五统”的征收任务难以完成。面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出现的新矛盾和新特点,公  相似文献   

10.
农民奔市场干部如何忙明扬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干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农民奔市场,干部如何忙?就是新课题之一。长期来,不少农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被单一的计划经济所左右,当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涌来的时候,他们一时不易转过弯来,仍然习惯...  相似文献   

11.
杨华 《人民论坛》2023,(7):73-75
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时代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和新任务,一些地区开展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但是,个别地区在提升农村干部学历的教学、培训中存在过于注重任务落实、忽视村干部群体走群众路线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意愿的培养等问题。健全农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既需要培养村干部政策、文件、法规的知晓和理解能力,也要着力提升村干部组织动员群众解决自身新问题、新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干部通俗哲学》一书是作为乡镇党校教材,专门为农村基层干部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编写的。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文化素质较低。本书针对这个特点,以全国农村十年改革为大背景,紧密联系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联系农村干部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用农村干部喜爱的通俗语言和熟知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哲学道理,做到以事引理,以事论理,事理结合。本书还独辟蹊径,采取了乡镇党校教员和村干部漫谈对话的表述形式。这种对话形式,家长里短,你来我往,就象和老乡“闲谈”、“唠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本书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可读性为一体,为广大农村干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下半年,我们到衡水地区的冀县、故城、阜城、安平和石家庄地区的晋州等县市进行调查,发现这5个县市利用职业学校对农村后备干部进行正规化学历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他们的做法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子,解决了农村干部与农村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是培养农村跨世纪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要使每个村到本世纪末都能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尚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威海市民政局于蕾认为,适当地延长村委换届时间,更切合农村工作实际,更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农村干部任期偏短的弊端有四:一是不利于农村干部发挥才能。农村三年进行一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天下稳。而担当起稳定农村和农业最为关键的,就是基层的农村干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农村干部如何才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及历史的重托,如何才能更加贴近农民群众,笔者认为应做到“六要六忌”:一要勤思好学,忌不学无术。农村工作复杂多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牵。党务、经济、行政、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五行八业无所不有,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心中有“粮”。因此,要求我们农村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有良好的学风和刻苦的精神,挤…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09,(4):46-47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是带领农民奔小康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管理村级事务的重任。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及改善办法苏旭鸣农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紧张是当前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般来说,农村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对抗或转变成对抗性的矛盾。党内不少老同志都认为,中国如果将来出问题,恐怕是在干群关系上。因此,农村...  相似文献   

18.
广东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健全了“六大机制”。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二是农村基础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保障机制;三是农村干部任职培训和教育机制;四是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机制;六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赵景发 《现代领导》2005,(12):25-25
江苏省姜堰市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125个、党员干部21753名。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将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带头富、带领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促”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头雁”作用、农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农村党员的“酵母”作用.带来了群雁高飞的“雁阵效应”.从而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市有967%的农村干部、81.2%的农村党员领办兴办了致富项目,带动了近3万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6,(7):27-28
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干部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70%长期形成的村干部产生办法和渠道.使在任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弊病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虽然.也有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心存“领富”愿望.但终因缺乏致富能耐.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诉求.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基层组织亟需补充新鲜血液已成当务之急。对这些在任村干部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