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2007,(1):F0002-F0002
蔡甸区是闻名遐迩的知音故里,位于武汉市西大门,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构建“富裕,和谐,秀美新蔡甸”这一总体目标,积极发挥东部地区纳入武汉新区总体规划以及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7,(2):F0002-F0002
新洲曾是闻名全国的粮棉大县,现为振兴之中的工业新区。区委,区政府带领新洲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着力打造“工业新洲”、“生态新洲”、“和谐新洲”,逐步形成以阳逻开发区为载体的华中港口物流、钢材深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6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6,(12):F0002-F0002
黄陂区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的新城区。文化底蕴深厚,境内距今3500年的盘龙城被认定为“华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和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出生地。区位优势独特,与主城区五桥相连,境内的天河国际机场是国内四大门户机场之一,正在建设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为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毗邻长江黄金水道,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空间广阔,形成南部经济发展带、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东部农业综合开发区、西部庄园经济示范区和中部前川卫星城五大强势经济板块,着力建设成为武汉重要的新型工业区、都市农业区、…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6,(11):F0002-F0002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强区、国内一流的旅游名区和宜昌市的特色新区”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发展、项目带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环境推动发展”四大战略举措,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壮大食品、化工医药、矿业、机电、轻纺包装、旅游六大产业板块,区域经济保持了在较高基础上的持续强劲增长态势。2005年,全区GDP达到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财政收入达到7.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近年来先后荣获“全省最佳金融县(市、区)”、“全省民营经济十强…  相似文献   

5.
郑雯 《政策》2008,(9):27-29
随州曾都以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故里而称“古”,以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战国古乐编钟而称“奇”,以大洪山、桐柏山、鸡鸣山等众多风景名胜区而称“美”,以正在崛起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而称“新”……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7,(12):F0002-F0002
在美丽的汉水之滨,有一座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的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地——钟祥市。近年来,钟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7,(8):F0002-F0002
在华夏大地,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拥有名山秀水这独一无二的风姿,有闻名天下的世界遗产、道教名山——武当山,有引世人为之瞩目的南水  相似文献   

8.
2005年和2006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发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7,(6):F0002-F0002
近几年来,汉川市围绕建设湖北经济强市、打造富裕秀美和谐新汉川,积极发挥地处武汉城市第一辐射圈的优势,全面实施工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7,(5):F0002-F0002
天门,全国著名的“棉花之乡”、“内陆侨乡”、“文化之乡”。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实力天门、活力天门、和谐天门”的目标,按照“一主三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民营活市、科教兴市”战略,紧紧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发展机遇,大手笔打选县域经济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一区两园”,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形成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12.5%;地域财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25%。2006年,天门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100强“(排名第13位)。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7,(4):F0002-F0002
远安县辖6镇1乡,总人口20万。近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省山区绿色经济强县总体目标,积极探索不开放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主导产业,以食用菌、桑蚕、优质米、畜禽养殖、优质水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7,(10):F0002-F0002
拥有"鄂中明珠、生态东宝"之称的东宝区,辖6镇1乡2街道,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近年来,东宝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经营城郊,统筹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6,(9):F0002-F0002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民族钢铁工业摇篮和中国保健酒生产基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57{L元,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湖北省县市中排名第4位。全市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劲酒、登峰、新冶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基本形成了优质粮油板块、水产经济花卉林果板块、竹木经济板块和城郊经济板块等四大特色农业经济板块:以旅游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冶市先后荣获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经济效益“十佳“县市、全省小康市、湖北省双拥模范城、湖北省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6,(5):F0002-F0002
近年来,潜江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和“和谐潜江”的目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发展形成了化工医药、石油开采、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适应地方发展实际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7日)鄂文[2008]38号2007年,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县(市、区)。根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精神,经过认真考核评价,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宜都市、武汉市江夏区、武汉市黄陂区、潜江市、大冶市、宜昌市夷陵区、武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6,(10):F0002-F0002
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素有楚天首县之称。江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高祖元年设沙羡县;隋开皇九年改为江夏县;辛亥革命改为武昌县;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撒县设区。江夏,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107国道、京厂铁路纵贯全境,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江夏,山川灵秀,人文荟萃。有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明昭王陵,云集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古战场,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6,(3):F0002-F0002
近年来,通城县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努力开展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涂附磨具、中成药制造、绝缘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6,(6):F0002-F0002
“十五”期间,枝江市坚定不侈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十五”时期,枝江市委、市政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尤其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南辉电子、奥美纺织、迅达科技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财政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完成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33.1:40.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9.3:46.5:34.2。2005年,枝江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4,(9):66-67
走进八月的右玉,驻足四望,塞北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从解放前的8000亩残林,森林覆盖率不足0.3%.达到现在的150万亩,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高达53%: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不到3000万元.持续增长到2013年的8.9亿。右玉变绿了,变美了,变富了。几十年来,右玉绿色生态延伸着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引领着绿色增长.让人乍舌称奇。  相似文献   

20.
郑勇 《政策》2006,(1):F0002-F0002
近几年来,宜都市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湖北宜化、华新水泥、深圳东阳光、海南欣龙、国投原宜等5家上市公司和唐山惠达等共16家国内外知名大集团纷纷落户宜都,累计总投资达30亿元,提供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七成以上。2005年,全市GDP达到 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46%。 2005年4月,宜都市被授予“2003-2004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