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3月,本刊接到了署名“正义”的读者的举报信,揭发昌图县农机局局长符兴凯等党员干部有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信中说:  相似文献   

2.
话题背景: 今年9月17日的<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题为<反腐学者:赦免贪官"原罪"换取财产公示?>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在文中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中央能否确定一个时间点,比如明年1月1日,只要从此不再有新的贪污受贿行为,以往的贪污受贿行为就不再查办.如果有新的贪腐,则一并查办过去罪行.  相似文献   

3.
看过本刊2002年第二期胡伟同志的文章《决策性浪费比贪污受贿更严重》一文,似感不妥,想说几句,又念初衷尚好,意在引起人们对决策的重视,想必读者能有取有舍识得“庐山真面目”,亦就此搁笔罢了。再看本刊第四期宋建平、曲蕙蕙同志的反驳文章《“决策性浪费比贪污受贿更严重吗?”》后,甚感不妥之处超过前者,不得不说了。胡文讲,“决策性浪费比贪污受贿更严重,”“贪污受贿要反,决策性浪费也要反”。宋、曲一文认为,胡文的观点是“绝对不妥的”,“将决策失误与贪污受贿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因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4.
贪污受贿,有悖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种腐败犯罪行为.但是一些“非常明智”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这除了他们对党失去忠诚、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外,主要是他们受到一些不良心理的困扰和支配而导致了行为失当.从大量的贪污受贿案例中看,困扰和支配贪污受贿者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大凡贪官,在不得已而伏法时,都会有声泪俱下的忏悔。但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些人在总结犯罪教训时竟惊人相似地归结为一条:“不学法不懂法”。其中,尤以犯贪污受贿罪的四川省达州市民政局原局长胡从扬的忏悔录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不学法,不懂法,不知不觉就犯了法。”这种看似“精辟的归纳”,即使傻子也明白完全是骗人的托词。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你作为领导干部为何不“学法懂法”?到底又该不该“学法懂法”?只说贪污受贿这种人间所不齿的丑恶行为,跟“学法懂法”与否到底有多少内在的联系?所谓贪污受贿,通俗点讲,就是…  相似文献   

6.
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历来是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长宁县在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以来,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套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权暂行办法》为核心,以“三票制”、“旁听制”、“提名制”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制度体系,使“一把手”用人行为不再神秘,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7.
严惩行政执法人员贪污受贿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本刊已编发了一批党政领导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纪违法案例,本期再发表一组工商、税务系统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例。这组案例虽然较短,但足以说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腐败行为在这些行政执法部门相当严...  相似文献   

8.
“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句古话的意思是说,身居高位的人若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才能,其下场一定是可悲的。笔者最近读报,看到一篇发人深省的追踪随访文章。文章说巴西有一个名叫马丁斯的医生,他分别对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583名官员和清正廉洁的583名官员做了长达10年追踪随访,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有60%患病和死亡,清正廉洁的官员仅有16%患病和死亡。腐败官员死亡的病因大多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有16名福利局贪官,死亡年龄只有41岁。因此,马丁斯医生分析得出了“腐败短命论”的结论。解读…  相似文献   

9.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反腐利器,是许多国家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深入分析借鉴国外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特点和做法,对推动中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琛瑶 《先锋队》2011,(9):26-26
不久前,张润明贪污受贿案成了阳泉人谈论的焦点,其中原因大概在于此案“亮点纷呈”吧。的确,张润明不仅在2004年9月到2010年1月期间,不到六年半,就利用各种手段贪污受贿,涉案金额高达近4000万元,令人震惊,而且携同其妻穆巧娥和其子张瑜同站被告席、同为阶下囚。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江阴市自来水总公司原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刘荣宜,在任职期间工作上没啥建树,贪污受贿却放了“卫星”,七年总经理,敛财上千万,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僚都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2.
江南剑 《共产党人》2005,(20):37-38
江苏省江阴市自来水总公司原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刘荣宜,任职期间,工作上没啥建树,贪污受贿却放了“卫星”。七年总经理,敛财千万元,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僚都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3.
马根旺贪污受贿案的启示李广和最近,原陕西省宝鸡市委委员、眉县县委书记兼人大主任马根旺因贪污受贿等问题,被中共宝鸡市委、市人民政府开除党籍和公职,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马根旺利用职权,以各种手段大肆“捞钱”。经查,马的违纪违法金额达...  相似文献   

14.
汪文涛  吴静  王潇潇 《先锋队》2011,(11):55-57
有这样一种腐败类型——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不算高,权力不算大,但是他们凭借手中的“小小”的权力,在几个月、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里,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持续地贪污受贿,我们称之为蚁贪,即“蚂蚁搬家式腐败”。这是一种“庸常的罪恶”。  相似文献   

15.
李松 《党建文汇》2009,(11):40-40
1989年8月18日,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反贪局——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受贿工作局成立。反贪局出现后,成为中国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一把利剑”和“有力的措施”。2009年8月18日,时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后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职退休的肖扬的专著《反贪报告》出版,披露了20年前,共和国第一个反贪局诞生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6.
《法制日报》曾登过一篇言论, 题为《有感于无人“对号入座”》,说 的是“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揭露某单位某领导有贪污受贿行为”。文章见报后,却无人“对号入座,“就像一枪打中靶子而无反应。”作者为此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有些人的脸皮变厚了,不怕曝光了;二是问题普遍,无法“对号入座”;三是有些贪污受贿分子变“聪明”了,明知是批评自己,也不“对号入座”。 读罢此文,我和作者一样,也确实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性”,但仔细一想,“问题的严重性”仅仅是贪污腐败分子“脸 皮厚了”、“变聪明了”、“问题普遍而无法对号入座”了吗?非  相似文献   

17.
柳钢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景理被带走调查至今,已有4个多月。3月27日,广西纪检监察网正式发布消息,梁景理因贪污受贿问题被“双开”,成为广西2014年第一名国企“落马”高管。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伊始,轰动全国的“京城第一贪”、北京市门头沟区副区长闰永喜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因为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闰永喜贪污受贿的钱几乎全给了情妇和弟弟。  相似文献   

19.
从“拉下水”到“跳下水”江苏茆永茂从许多案例来看,前些年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多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引诱或蒙蔽而拉下水」,显示出较多的被动性;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则显示出更多的、王动性,带着明确的动机,做好周密的准备,公然...  相似文献   

20.
眼下,一种新的腐败动向不能不令人关注,那就是有不少“望子成龙”的官员,为使子女能出国留学,不惜以身试法,大肆贪污受贿,最终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