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达佩斯专电 每当春节来临,从匈牙利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便出现许多回国探亲的中国人的身影。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不少中国小伙子身边都多了一位外国姑娘。不用问,姑娘准是匈牙利人。这是在匈牙利经商的中国小伙子们携带自己的心上人回国过年。  相似文献   

2.
"民歌状元"龚琳娜去陕北,住在一位老民歌手的家里.陕北农村的窑洞,一条土炕,不分男女睡着一溜溜人.夜半,龚琳娜听见炕角有嘶淋淋的下雨声,急忙拉开灯一看,原来是那个民歌手老汉正在尿盆里撒尿.如此尴尬的一幕并没有让这个贵州姑娘尖叫起来,常年四处奔波的她竟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人与人竟可以这样毫不设防地相依相靠,如此温暖着.  相似文献   

3.
体味世事     
很多人追求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追求让自己在别人看起来很幸福。关于灵魂的交易是最矛盾的:当你护卫时,它无价可比;当你拍卖时,它分文不值。良心是我心里的一个三角形,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倒了过来,每一角都把我刺痛;  相似文献   

4.
汪冰 《党政论坛》2012,(10):39-39
孤独是一种心结,需要自己慢慢解开。城市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忙,孤独渐渐成为心灵的顽疾。其实,心态是自己选择的,换一种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也许就能多些温暖。遇到爱你的人,学会感恩。认为别人的爱和付出理所应当的人,不会幸福。因为他们不仅体会不到对方的美好,也不能给付出者积极的反馈。所以请认真感谢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并告诉他这有多重要。  相似文献   

5.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笔者到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乡合兴村采访时,听到一位叫李长玉的青年农民以无比深沉的悲痛哭诉他是怎样失去亲人——他年轻可爱的妻子的。那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然而,由于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它就有了相当深刻的社会内涵。去年上半年,李长玉的妻子刘佩霞刚刚生了孩子,小家庭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满了。俩口子美滋滋地商量着要盖两间新房,把现住着的社里的老房退掉。一说盖房,小俩口反倒犯难了。为啥?钱粮有余,柴草不缺,人手可以相帮。叫人  相似文献   

7.
林希 《党政论坛》2011,(4):22-22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相似文献   

8.
白庆祥 《侨园》2006,(5):14-15
暖日融融,在海滨城市大连,我们到十洲云水大酒店采访餐饮部经理瓦洛佳。中俄文化交融·混血儿今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伴着手风琴悠扬的旋律,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和一位中国小伙子在尽情地舞蹈着。人们用掌声由衷地祝贺着一对新人,大家尽情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光。篝火熊熊地燃烧着,美好的夜色,中天上一弯新月如钩,几朵白云如浪花簇拥着弯月,如歌如诉。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俄罗斯边远小镇赤塔的一个夜晚的情境。这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是在中国山东潍坊援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她在工作期间与中国的一位季姓小伙子产生了爱情。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专家撤回国内。但千山万水阻隔不了纯真的爱情,小伙子冲破当时严酷的阻碍,毅然决然地与俄罗斯姑娘一起到苏联,走进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9.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2,(12):52-52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河子八一毛纺织厂拣毛车间,绽开着两朵姐妹花——张庆霞和哈丽丹。她俩本不是亲姐妹,张庆霞是汉族姑娘;哈丽丹是维吾尔族姑娘。她俩虽然语言不通,但献身四化的共同劳动,却把这对异族姑娘结成姐妹之花。从1984年起,张庆霞与哈丽丹,同在拣毛车间,并肩劳动。张庆霞发现哈丽丹整日闷闷不乐,便主动同她谈心。张庆霞了解到,哈丽丹的父亲是干部,家庭条件好,哥哥、姐姐的工作都不错,唯独她干这又脏又累的拣毛工作。加上她文化低,汉语能力差,听不懂技术课。张庆霞对哈丽丹说:“我刚到拣毛车间,也苦闷得很,心想,一个高中生,天天同又脏又臭的羊  相似文献   

11.
幸福放大镜     
总是听到有人说,多么希望能够幸福长久,可是幸福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够说得很透彻。幸福有时是一件实物,有时则是一种感觉,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要的幸福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沉冰 《瞭望》1984,(13)
今年“植树节”,《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一年更胜一年绿》,表达了全国人民尽快绿化祖国的迫切心愿。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林木繁茂,青山长在,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现在,绿化祖国的神圣事业,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年年的植树节都有温暖人心的春消息。今年植树节带来的春讯,更加令人振奋。党中央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森林覆盖率由当前的百分之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二十的宏伟目标。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3.
幸福放大镜     
朱凌 《党政论坛》2011,(10):64-64
总是听到有人说,多么希望能够幸福长久,可是幸福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够说得很透彻。幸福有时是一件实物,有时则是一种感觉,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要的幸福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复苏     
一九八○年春,塞上的早晨。一所位于黄河岸边的劳改农场的大门前,几位身穿警服的女干部微笑着送出一个年轻姑娘。她,圆圆的脸,黑亮的眼睛,匀称的身材,显示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美。她向送行的女干部深鞠一躬,告别而去……这个姑娘叫小梅,是宁夏一家电厂的女工。两年前因与社会上的红男绿女混在一起而堕入深渊,被公安部门送到这里劳动教养,今天期满释放了。恢复自由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人,而她一想到将来,不免感到迷惘和恐惧。  相似文献   

15.
助人为乐是一种代表和谐文化的幸福观,它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来源不仅仅是自己需要的满足,而且在于他人的幸福与否,各方以对等互助的方式实现最大幸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金兰都 《党政论坛》2012,(20):11-11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重新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处在刚刚吃过午饭 、  相似文献   

17.
梅花谣     
田人 《民主》2014,(2):54-55
<正>画家海天的工笔画"卵石"系列在国内很有影响,最近他却以梅花为题材画起了"梅花"来,他不画梅花的热烈与繁茂,只让每一朵梅花在他的写意中都透着一股清寒与冷峻之气……梅花谣我们习惯在这种颜色下交谈我们习惯有一个冰冷的房间习惯睡觉的时候,冬雪在一粒粒毁灭。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温暖和幸福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18):6-7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卓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断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真谛     
毛志成的“幸福的真谛”一文对幸福的真谛有很多的感悟,提出不少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不是同一回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丑恶的人绝难品尝到真正的幸福;彻底与“苦”绝缘的人,也绝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正>"炊妈"名叫李和努,是一位普通的边疆哈尼族农村妇女,自1991年9月被云南骑马坝边境派出所聘为编外炊事员以来,28年如一日坚守灶台,舍小家为大家,将一茬茬民警当作自己的"儿女",起早贪黑买菜做饭、洗衣带娃,让远离家乡的民警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风雨同舟28载,一代代民警深受感动,便亲切地称她为:炊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