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孔远志著《印度尼西亚文体学》许友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印度尼西亚语向来被视为小语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这种语言的专著,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正是在这样一种不景气的情况下,孔远志的专著,如《印度尼西亚语发展史》,《印度尼西亚文体学》等相继与读者...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马来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地处努山打拉和马来半岛 ,因受荷兰和英国殖民统治而分离 ,二战后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西亚语都源自马来语 ,曾经按照各自的规则孤立发展。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 ,以印尼和马来西亚为首的马来语使用国 ,逐步朝着统一语言的道路前进。他们提出马来语将成为 2 1世纪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国际马来语理事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当前国际范围内的马来语教学与研究正处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50—60年代,由于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产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理语言学作为这门新学科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统计语言学,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来处理语言资料。例如统计语言的结构成分的出现频率;研究作者的文体风格;在比较语言中衡量各种语言的相关程度;在历史语言学中确定不同时期语言发展的特片等等。  相似文献   

4.
东盟出现“中国热”,是南北、南南对话合作的产物和东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在对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阐发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关系必须采取的贸易对策、投资对策、人才对策以及信息对策等。  相似文献   

5.
此文作者通过阅读蓬热的《断想集》来探讨语言在诗歌意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者指出,在诗人的笔下,覆盖在词语表面的陈旧观念被解构,字形、字音及字义的运动不断演变,词与物、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诗歌中的现实成为一种崭新的和谐,达到了物我不分的意境。此文作者是武汉大学中法合办DEA班的学生,这里发表的是其毕业论文中的一章,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卢梭的《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为研究对象,指出作者在语言问题上的观点:语言源自激情而非需要,并在由眼及耳,由声到字的过程中日益偏离人的自然状态,在增补中不断异化。这种独特的语言观一方面契合了卢梭的哲学观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语言学层面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值得商榷之处。介绍并评价卢梭的语言观,有利于全面领会卢梭的哲学思想,进而正确评价卢梭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 ,语言既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语言的社会本质说明了语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据此 ,母语与外语之间既有共同的属性 ,又存在极大的差异 ;本民族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的关系亦然。因而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词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要素 ,透过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 ,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可见 ,词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了解不同语言中由于文化不同而形成的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的异同 ,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分析了巴黎东南亚华人的多语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作者指出,能操多种语言是巴黎东南亚华人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一现象既是一种社会反映,因为它与华人的移民历史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又是华人在人际关系调节中的有效手段,因为每种语言,根据操该语言的社团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根据交谈情景及习惯用法的不同,蕴含着不同的社会意义,代表着交谈者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所以语言的社会性,不仅在于它能反映社会事实,而且更重要地在于它能创造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9.
保科孝一是近代日本语言政策的重要制定人与语言同化政策的主要鼓吹者,其语言政策观主要建立在上田万年的"国语"观基础上,以"同化"为核心,可分为两大维度:对内的标准化同化与对外的殖民化同化。通过研究可发现,日本近代语言同化观滥觞于语言纯粹主义,逐渐发展到语言民族主义,最终异化为语言帝国主义。其既是近代日本对东亚传统文明秩序的逆反与对中华文明的反噬,亦是对近代亚洲危机的过度反应。日本语言同化观的形成中还有对欧美列强尤其是德国经验教训等的模仿与借鉴,以及对军国主义政府的主动迎合。通过保科孝一的语言同化观,还可发现近代语言同化政策内部的多重矛盾,这些左右了近代日本语言同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也决定了近代日本语言政策发展的轨迹与命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把要介绍了法国诗歌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了法语诗歌的一般特征,然后论述了作者对诗歌翻译的一些基本想法。作者认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是人类共同的,但诗歌所依赖的物质载体─—语言却是特殊的,法语诗歌的任何表现手法都必然受制于法语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然而,诗歌虽不象音乐、绘画、雕塑那样具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但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更能直接地表达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的情感。正是基于诗歌的这种特殊性,诗歌翻译的工作才很有意义,同时也很艰巨,因为译者既要深刻体会所译语言的丰富色彩,又要透彻了解所译作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必须形神兼顾,并能使译出的作品在读者身上唤起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翻译的奥妙就在于能成功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传达相同的人类境况。  相似文献   

11.
黄芳 《法国研究》2003,(2):41-48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与它所反映的社会相应变化着的。“变异是语言的常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没有变异就不会有语言的发展。”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作者本人有关诗歌创作的基本观点,认为写诗固然要有感而发,表达某种来自生活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但诗歌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择一种适合表达这种体验或感受的语言形式,正是这种形式的选择使诗歌与其他精神产品相区别。作者进一步以自己的诗作为例,说明了他为表现某一主题而在语言的音韵、节奏、形象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经济、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保证形式 ,新词是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语言演进的重要标记。对新词的研究 (形式新词、意义新词、外来词等 )不仅对改善新词的合法地位 ,促进它们的推广 ,规范它们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阐明了一个事实 ,即新词是人类当代事业的真实写照。本文作者力求借助现代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用语的成份分析和语言分析 ,提出了新词选择与界定的指导意见 ,即变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纯洁性、权威性原则为现代意义上的规范性、适用性、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忠辉  肖霞 《当代韩国》2012,(3):108-120
当前,韩国学研究已成为国内重要国别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8~2010年间CSSCI数据库收录的韩国学论文数量与被引频次数量、合作论文比重与性质、作者机构分布、发文前10个单位分布、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分布、发文期刊数量及载文量前10个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从各学科论文、作者及期刊三个方面解析国内韩国学研究现状与特征,把握其发展趋势,为国内韩国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国内韩国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讨论博纳富瓦诗歌创作中的形象问题。作者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诗人的语言是一种纯粹的形象语言,而形象的不定性、多义往、重叠性则构成其主要特点。这样一种诗歌语言就象天上的云一样,飘忽无定,变幻无穷,在遮蔽中揭示,在藏匿中显露。因此, “云”不仅是博纳富瓦笔下最常出现的重要形象之一,而且也是他整个诗歌形象体系的形象写照。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法文系中法合办法国文学博士预备班研究生,本文摘自她的毕业论文“云,内在结构——评析博纳富瓦的诗集《在极限的诱惑中》”第三部分第一节。以后我刊将不定期地继续发表中法博士预备班的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现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文学教授、语言文学系主任,她在这里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介绍了90年代法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刊物和出版界等方面呈现的各种形态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特别指明了这种现状与60年代以来的新批评之间的继承关系。本文对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无疑具有不可多得的资料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词语形态和句法特点上对法、汉语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词语形态上,法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词根语。为了弥补自身缺少形态变化的不足,汉语在构词上采取了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措施。在句法结构上,法、汉语均属分析语,但二者虚词的功能各不相同,语言成分的序列也有着千差万别。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法语形态丰富,表达规范,规律性强,是严谨的结构型语言。汉语形式灵活,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是典型的结合型语言。法语具有更多的科学特性;汉语具有更多的哲学特性与艺术特性。两种语言,两种风貌,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分别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新民周刊》2015,(47):80-80
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刘子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到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出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9.
<正>尊敬的各位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2017年是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拟于7月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东南亚研究》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秉承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办好刊物、出好文章的优良传统,自1959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的支持下,发表了大量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成果。可以说,《东南亚研究》参与、见证了暨南大学及我国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发展历程,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窗  相似文献   

20.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名谓是人类思想的"意义"和事物存在之内在"意义"的特殊交汇与融合。世界中的一切,包括自然在内,都具有意义,因此,名谓并非实体性客体,而是积极地表现着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思考着的个体。他们的名谓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存在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证明,语言是现实存在的理性的反映,而词语则是这一被反映的存在的本质。了解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及其思想精髓——名谓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俄国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