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上的插播式广告获得了很高的到达率,但也招致了用户的极度反感和抵触情绪。本文从插播式广告的来源区分了其对于用户利益之影响的不同性质,进而提出了进行规范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陆凯 《法制与社会》2012,(2):234-235
随着广告的普及,虚假广告也日益泛滥,已经对消费者的正常消费购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虚假广告的定义、成因等入题,重点阐述我国针对虚假广告治理对策方面的不足,包括行政执法、行业体系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多角度各方面提出如何更加的完善治理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比较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其频繁使用所引发的纠纷和争议屡见不鲜。可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比较广告的界定和适用标准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对比较广告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使其扬长避短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纪晓宇 《法制与社会》2011,(26):121-122
在社会经济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连接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大量存在,这一切不仅挫伤了人们对广告的信任,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本文拟从虚假广告的认定入手,对现有的法律规制以及完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摆脱虚假广告整治的困境,促使广告守住信息真实性要求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5.
论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广告是广告的一种运作形式 ,它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各国的广告实践活动中。由于比较广告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的产品宣传行为 ,这一固有特征客观上决定了比较广告的利弊共存性。因此 ,围绕着比较广告的合法存在问题、有序制作问题和法律规范问题 ,各国都进行了相应的研讨并作出了不同的立法反映。近年来 ,我国比较广告引发的纠纷已越来越多 ,法律如何对其扬长避短地进行规范和引导 ,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媒体营利特性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受众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对这一群体的保护同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了营利,媒体经营者在信息产品传递的同时进行广告投放,但过量的广告投放则会使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受到阻碍,需要对这一行为加以规制,以实现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关于广告是应该国际化还是本地化的争论持续了五十多年,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跨文化广告研究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在Hofstede和Hall的文化纬度理论框架下研究了两国杂志广告中的信息内容、对比广告和名人代言三方面的异同,希望对广告人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虚假广告是指以欺骗方式宣传的内容不实的广告。近年来虚假广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成为危害消费者权益的第二号杀手。要有效整治虚假广告,需要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关键在于建立标本兼治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遏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明月  邓宏光 《法学》2005,(10):60-67
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承认比较广告的合法性,因为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有利于消费者理性选购,并且能鼓励发明创新和促进市场竞争,同时比较广告又具有误导公众、贬低竞争者产品或服务以及不正当利用竞争者商誉的倾向,因此各国都对比较广告作了严格的限制。我国应当允许比较广告,并应对比较广告作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悬赏广告的法律属性在学界素来是争议颇多的论题,我国相关民事立法虽对悬赏行为有相关规定,但却未对悬赏广告的法律属性做出明确界定,难以指导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司法实践的开展。本文结合相关学说及境外立法进行评析,论证了悬赏广告应属附停止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帅  储敏 《行政与法》2004,(9):108-110
虚假广告已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其泛滥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不健全以及执法、监督力度不够,而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信用经济环境没有形成则是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要彻底遏止虚假广告,肃清市场,必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信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对公民的平等权、民族平等权、妇女权益、宗教自由、司法独立、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作出许多类似的规定;但两国在有关土地所有权、迁徙自由、计划生育、地方行政管理、主席(总统)和总理的权力等方面却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李剑 《现代法学》2007,29(6):92-98
饭店"酒水不能自带"的规定往往被认为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而激起消费者的不满。但是,面对权利冲突时单纯从"消费者——经营者"模式来分析权益的优先保护并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结论。而事实上,通过对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发现,"酒水不能自带"的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特定产品的特性,以及其所引起的消费者心理感受变化的原因。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竞争法通过对竞争秩序的维护,可以在整体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实质性地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4.
民众对财富的渴望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愈发强烈,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在和国家博弈的过程中潜滋暗长。时至今日,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金融市场的高度管制、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摇摆、法律规制的混乱共同造就了高利贷之患。整体主义的法律治理思路能够促进各部门法在该问题上的合作,以经济法和经济政策为基础解决民间借贷失控的制度根源,纾解民营企业对资本的饥渴,严惩制度外的高利贷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陈莹莹 《法学评论》2020,(3):139-146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执行包含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但我国理论界对党内法规的执行机制却少有提及。本文尝试对十八大后党规执行机制模式进行梳理,党委党组全面领导,贯彻于党规执行;纪委保障党规执行,对违反党规行为予以处理;党的职能部门具体履行党规执行;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党建方式推动党规执行。  相似文献   

16.
恶意透支有一般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我国刑法规制的是犯罪型恶意透支。在各种类型的恶意透支中,积少成多型和骗领信用卡型是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刑法规制的恶意透支主体不仅仅限定为自然人,还应包括单位。恶意透支行为是恶意透支犯罪的客观方面,刑法对于恶意透支行为作了法定解释,但如何认定恶意透支行为,对恶意透支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采用何种立法例更适宜等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 ,中日两国均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武力威胁之下 ,开始了法律的近代化转型 ,但又有所差别 ,表现在 :一、社会背景不同。二、变革过程不同。三、主体不同。四、立法目的不同。五、具体内容与实施程度不同。六、历史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Wilson  Glen 《Trusts & Trustees》2008,14(1):8-11
The months of April and May 2007 have seen the enactment oftwo new pieces of legislation and one set of regulations. InJune 2007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Trust (Amendment) Act2007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Amendment)Act 2007 were passed. ‘The Trust and Company Services Providers (Best Practices)Regulations 2007’ were published in the Belize Gazetteon 7 April and came into force on 16 April. ‘The Trusts (Amendment) Act 2007’ and ‘The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 (Amendment) Act2007’ were signed on 30 May and were both published inthe Belize Gazette on 2 June. The regulations for these two, ‘The International TrustsRegulations 2007’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Commission (Licensing) Regulations 2007’ were enactedon  相似文献   

19.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帆 《现代法学》2007,29(2):84-90
知识产权法对知识所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以及民法基本原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知识的私有性与社会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被保护与被规制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着眼于侵权人,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反垄断法着眼于权利人,以便防范知识产权的滥用。二者弥补了私法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和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制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规不宜规定具体侵权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行政法规中规定具体的侵权责任,超越了宪法相关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导致司法困难、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权力膨胀和部分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后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某些特殊行业利用行政法规保护其不正当利益、旧的思维模式与理论误区以及立法和行政部门监督不力.需要对目前的状况进行反思,对规定具体侵权责任的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修改或废除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