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具有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特征。只有遵循社会主义民族道德规范和原则,才能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特征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在内容和特征上不断完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平等、团结、友爱、合作为特征的民族关系,到改革开放初期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再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最后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杨成胜 《湖湘论坛》2003,16(1):86-87
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现阶段 ,我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各民族友好交往 ,和睦相处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 ,需要加以正确处理。  一、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一个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平等的 ,又因历史的原因而存在着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它即是团结的 ,又因民族差别、经济文化差别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而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它既是…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新华区是一个多民族城区。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构建和谐新华的重要内容,夯实一个基础,坚持两个注重,突出三个抓手,努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体育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政策的一个部分,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区占全国领土总面积60%以上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而作出的科学论断,它为我国今后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用客观冷静的目光观察我国的民族工作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我国各民族都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民族压迫,各民族都获得了程度不同的巨大发展。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初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一战线》2010,(7):10-12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现状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炳镐 《今日民族》2013,(11):43-45
1.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理论意义 第一,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6,32(2):73-78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  长期以来,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结合全市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实际,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民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年来,原曲靖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了对各族干部群众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自觉性的同时,通过持续开展民族团…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乡村具有悠久的互助文化资源,通过亲缘、地缘关系得以传承。市场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格局,对一些地区的传统互惠互助关系带来冲击。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与电商平台的崛起叠加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口频繁流动等诸多因素,逐渐形成了基于“人情——市场”“熟人——生人”两条基本逻辑的乡村多元社会关系网络:一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修复和重构的亲缘关系网络;二是基于熟人和市场经济形成的业缘关系网络,既有人情往来又有利益共享的互助关系网络;三是基于强关系转化的交往型互助关系网络;四是基于弱关系拓展形成互助关系网络。“优序求助”策略是村民基于多元互助关系网络的理性选择,是面对人情社会与市场经济展现出的世俗理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乡村互助关系修复与重构,对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乡村互助文化资源、重新理解现代乡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序顺 《人大论坛》2008,(11):14-1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贵州省委领导下,我省民族法制建设与时俱进,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依法调整民族关系,处理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增强各民族凝聚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有关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几个认识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其一:民族问题是革命问题一部分的提法并未过时。在现时我国条件下,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把民族问题看成“全局性”问题,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7,(3):6-13
为加强民族工作,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制订本规划。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民族关系、良好的民族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民族内部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与网络.通过民族间的信任与合作,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而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4,(10):F004-F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民族工作的职能部门。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主动参与,积极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经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将改革与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具体“族情”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新时期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互助、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又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汉族的帮助下,少数民族不但实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巨大跨跃,而且经…  相似文献   

19.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自开始民族立法以来,从州情出发,制定或修订了自治条例以及系列单行条例,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彭燕  陈世润 《前沿》2010,(21):134-13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上是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