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文 《党建文汇》2009,(8):18-18
美国时隔40年后重启登月计划,准备在2020年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与以前“一沾即走”、象征意义更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这次美国准备在月球上进行中长期的考察,甚至要建立月球基地。为此,美国正在打造新型登月飞船“猎户座”。“猎户座”和阿波罗飞船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重要的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角逐月球     
会亮 《党员文摘》2006,(4):23-24
人类虽然在30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但围绕月球的一些问题仍然还是谜团。进入21世纪,各国为了开发太空资源,纷纷提出探月计划,打算把月球作为太空探索前哨站。  相似文献   

3.
《党风与廉政》2002,(7):43-43
专家认为,大约50年后,人类将面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工农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危机的制约。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途径是建立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反应堆。这意味着没有放射性污染,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但地球上“氦-3”同位素的储量不大,仅有约15吨,无法大量生产能源。自动飞行器和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获取的资料表明,月球上有足够的氦。这种地球稀有的元素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多达数百万吨。据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首席专家尤里·斯米尔诺夫介绍,月球上的“氦-3”储…  相似文献   

4.
说服的力量     
1960年,肯尼迪赢得大选,走上美国总统宝座。他为什么会当选呢?他大选时说,"我们未来要将一个美国人安全地送到月球上,然后再安全接回来",这激起了全美国人的信心。但有一个美国团体反对肯尼迪的这个说法,他们还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劝说肯尼迪放弃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0):22-22
美国“圣杯”姊妹月球探测器9月10日上午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月球重力场及其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人类登陆月球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从留在月球上的仪器获得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对这个星球愈加迷惑……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3):94-97
神秘的月球,近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6年12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外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其目标是到2024年左右在月球南极建成小型但可以维持人类永久生存的基地,并以此做跳板,为以后送人登陆火星甚至让航天员飞往更遥远的天体进行技术储备。这不能不促使公众进行更多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飞机的型号     
《党员干部之友》2007,(12):43-43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9.
每月大事     
正(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确定资源型城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分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两类),把262个城市区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15日晚,"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上实现互拍,"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也第一次让中国梦想登上了月球高度。中国由此成为"与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国际媒体纷纷评论"嫦娥震撼",赞叹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一时间"中国征服了月球"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通过“玉兔”号月球车上的拍摄装置,最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象.中国人几千年对月亮的向往.终于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福建理论学习》2014,(1):48-48
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长城 《廉政瞭望》2007,(11):26-27
有人说,欧阳自远是中国登月梦的"编织者",上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过登上月球。我总想知道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后来,我的人生轨迹应该说算是在沿着这个“登月”的梦想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 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目前,月球仍以每年4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  相似文献   

16.
图说天下     
月球影像图 1月17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影像图。图为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圆柱投影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7.
郭凯珍  刘月 《党建文汇》2006,(10):40-40
“打水漂”撞出大量物质 欧洲航天局9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欧洲航天局发言人魏厄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后“撞”出了大量物质,将有助于科学家对撞击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智能1号”在格林威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42分22秒)撞上月球,那一刻它与月球表面的夹角仅有很小的1度。一些专家因此风趣地将本次“撞月”形容为在月球上“打水漂”。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上,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发射升空开始,“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研资料,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过登上月球。我总想知道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后来,我的人生轨迹应该说算是在沿着这个"登月"的梦想展开。1993年至2003年,对嫦娥工程开展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制定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我在贵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