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好!编辑部将你的来信转给我,看完信后,我知道你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干部,也是一个敢说真话的干部,你的真话代表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心声。虽然你的困惑不好解答,但我很乐意有这样一个机会,与你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建设新农村这个农民朋友和基层干部目前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建设新农村的大舞台已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搭起,九亿农民比过大年唱大戏还高兴,不少农民紧锣密鼓,跃跃欲试。但也有的农民光高兴、无行动。有的人说,建设新农村是台好戏,但咱没本事,没本钱,只能当观众,不能当演员。也有的人说,建设新农村是好事,但咱一无资金,二无文化,三无项目,爱莫能助,只能靠政府扶持和各行各业支持。这种无所作为等靠要的思想太危险了,太可怕了,这种守株待兔的思想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永远是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永远是梦想。  相似文献   

3.
王永 《当代党员》2006,(7):53-53
今年开春以来,电视、报纸上天天都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亲们茶余饭后摆龙门阵说得最多的也是新农村,有的说“新农村就是坐在自家的林子里歇凉,不再怕蚊虫叮咬”,有的说“新农村就是农民不再掏钱,政府拿钱帮我们修路修桥修公园”……一说起这些。个个都巴不得早日建成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4,(1):17-17
重庆渝北区玉峰山镇大学生村官沈丹说,我的梦想是把所学专业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村里的农产品,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你好!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上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随处可见大标语,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新农村”是一件指日可待、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我想给你们反映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病:新农村确实好,但没有“新农民”,谁来建设它呢?  相似文献   

7.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目标所在,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荣 《唯实》2006,(8):121-1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农民过上幸福日子——  相似文献   

13.
孟繁宏  刘志勇  马彦 《奋斗》2006,(9):46-47
建设好新农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问题并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地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桂林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林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提升,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及民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还存在农民主体意识淡薄、经济发展缓慢和失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我们应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以先进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主体——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话语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为,能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让8亿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之一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民的话语权。因为,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幸福指数是否提高了,他们也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06,(7):34-36
绥化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农民中选择有特长、有文化、有思想、有威望的能人,广泛开展新农村中心户创建工作。目前已发展到10万户。实践证明,中心户建设是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好载体、好方法、好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