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不仅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而且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所谓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简言之就是要将政府所收的和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统一纳入预决算管理,依法接受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依据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变过去的只审查批准一般性公共预算为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政府方面要切实落实预算法定的原则,编制、执行全口径预算;人大方面要切实依法担当起对全口径预算编  相似文献   

2.
余凯 《浙江人大》2015,(1):26-28
为加强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省人大创新审查程序和工作机制,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将首次开展部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审查……人大看紧"钱袋子"的背后,是对每一位纳税人的郑重承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怎么花钱要对人民有个交代,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百姓看得明明白白。审查和监督财政预决算,是人大发挥监督职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据介绍,为加强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将其作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重视,同时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监督内容,强化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这既是新时期中央对社会加强"钱袋子"管理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进一步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郑重承诺。在此,从依法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职责,发挥好重要职能作用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监督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一、对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认识(一)什么是全口径预算。全口径,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要纳入预算和决算的统计方法。全口径预决算的含义就是要对全部政府性收入支出,实行统一、完整、全面、规范的预算决算管理。即凡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获  相似文献   

5.
罗蔚 《公民导刊》2013,(6):26-27
如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监督工作?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日前组织部分区县(自治县)人大财经工作负责人,专题研究讨论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经验,并提出在本届任期内建立"4351"的工作目标、形成多渠道共同监督预决算工作格局,以此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正>人大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监督,关键要逐步建立健全规范预决算编制及监督的正式制度,以法治化、制度化的管理将任何人为、人情因素拒之门外,使整个政府预决算过程在公开、透明、规范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三个加强"的要求,其中之一是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党的报告第一次要求人大全方位、不留死角地加强对政府"钱袋子"的监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增强预决算编制的完整性,细化编制科目,让代表看得懂。政府应建立以部门为主体的预算科目体系,规范预决算编制内容,细化科目,促进预决算编制的完整性,提升编制的科学性,让代表真正看懂预决算编制。增强预决算公开的透明性,完善财政报告体系,让群众看得见。财政报告要全面反映政府各个部门的财政状况和收支活动结果,要全方位披露政府部门资金收支活动信息,建立规范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要健全  相似文献   

8.
全口径审查监督是对政府理财的一场革命 人民政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提法,令人眼前一亮。“全口径”究竟囊括哪些预决算?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进行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2013年12月25日人民网)。该报告的发布再次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推入大众视野,引发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审查和监督财政预决算,是人大发挥监督职权的应有之义。政府债务目前虽未列入财政预决算范围,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要求,各级人大应主动介入政府债务监督,真正做到"政府怎么花钱要对人民有个交代,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百姓看得明明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近日召开全省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研讨会,研究探索建立和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及思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正 《天津人大》2016,(4):38-39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监督财政预决算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河东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按照常委会的部署安排,对贯彻实施预算法、加强预决算监督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积极探索。一、我区加强预决算监督的基本做法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依照预算法、监督法,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不断细化监督过程,严格执行预算程序,加强预决算监督。1、加强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2014年我们初步开展全口径预算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预算改革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开启了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的新时代。在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过程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实现形式。扩大公众参与全口径预算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3.
<正>对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审查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进行审查、分析、监督、批准的法律活动。从中牟县的实践情况来看,人大常委会对预决算的审查监督还处在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由部分监督向全口径监督转型阶段。要实现这一转型,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对加强预算审查监督部署及新《预算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备受世人关注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施行了。相比1995年版预算法,新法内容更丰富、条款更具体。如何准确理解、科学解读,全面贯彻新法精神,依法加强和改进县级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紧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查监督预决算内容的完整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监督",并将其作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种规定相对比较原则,新法首次从法  相似文献   

15.
现行预算法对于政府送报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没有提出明确的编制标准,使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限变得模糊不清。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要求人大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监督,这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收入都要纳入人大监督视野,不仅是公共财政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  相似文献   

16.
杨庆育 《公民导刊》2013,(11):28-3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将全口径审查监督与人大另外两大职能同时提出,这说明了预决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性。全口径预算监督管理看起来是预算口径的问题,而实际上涉及到预算是否完整?是否准确反映政府经济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问题。由于体制和预算的现状,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在不同时期,全口径预算体系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有序、稳妥、渐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通过对资金全覆盖、过程全公开、参与全方位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钱袋子"的监管,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富恒  李超 《人大研究》2013,(10):14-16
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口径预决算?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范围有多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特别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积极作为,切实落实中央的要求,努力做好全口径背景下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日前,闵行区人大工作研究会、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共同举办了关于"推进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的专题研讨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陈穗红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蒋洪教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汪闻生博士、国家会计学院赵敏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逸帅博士先后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浦兴祖教授作总结点评。闵行区人大、政府有关领导和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深化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认识,以及人大如何有效推进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等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考、见解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审查和监督政府财政全口径预决算,是人大监督职权的应履之责。如何更加健全全口径预决算监督体系?如何实施对财政重大行为的透明监督?如何制约政府不合理不合法财政支出行为?如何通过信息共享在更大范围内使财政收支更加透明?请谈谈你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