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哲学首先是哲学,然后才是关于历史的哲学;其核心是大写的历史;它关注人类的历史存在感,关注我们对意义的渴求.历史哲学回答了关于历史存在的意义问题,并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赫勒认为,所有的哲学都提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人类存在被体验为历史存在.历史哲学引导人们去行动,去生活,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要理解人类对动物的观念和态度,就要从我们的思想是怎样被历史和文化塑造的入手.今天,动物与人的天平正逐渐向动物的方面倾斜.多数主张动物保护的人,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人类将部分的权益让渡给动物.在动物保护中学习如何科学地保护动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在一切活动中学会尊重人的权利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作为人类集体行动基本形式的组织,也正处在变革之中。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风险社会,危机事件的频发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正以恐怖主义这一典型的"非典型"反人类罪行的方式呈现出来。人类现在所要面对的是不同于传统的非常规问题,必须以新的组织形式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也确实看到,官僚制组织正在失去既往的魅力,显得行动迟缓,不能适应这样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构想了一种全新的人类集体行动模式——合作制组织。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将以其灵活性而在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中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4.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因此,解决这一课题思路之一,就是要认真研究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如果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整个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去分析、总结,历史告诉人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三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源于古,从丝路文化中去探索历史演变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其合作共赢的局面悄然形成;从于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植根于历史发展的深厚根基,"天下之美,美美与共",不仅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更是有效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终结”中透露着“回到”.一种强劲的思想张力从亚里士多德向着目的“善”之实践到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最后返回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人类给自己造成的未成熟状态”.这条思维的逻辑线路整合于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代的“恶”到后消费社会的“酷”向着自身否定之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布克哈特作为文化史的巨匠,其作品看似散漫,实则论述了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布克哈特通过整体研究的方法,去发掘古代人类的精神世界。他让我们明白历史是由人所创造,人本身对历史起的作用大于物的因素。因此,布克哈特文化与历史关系的核心是历史是由人类自由精神所创造的。同时,在布克哈特的史学思想中这一层关系又具体表现在三元的历史观、对现代性危机的思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彭真同志的《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一文发表后,我们组织从事党史、党建教学和研究的同志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大家认为彭真同志的讲话既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当前如何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指导思想,从而打开了我们学习、宣传、研究延安精神的思路。 第一,它告诉我们要从宏观上,从历史和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的角度去看科学,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不过一百多年。这种探索的发展后来成就了一门特殊学科,即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这门学科严格来讲,也才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要从哲学这个角度对科学进行清理,为科学做出限制。那么,限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揭示它的范围,它的界限。当然,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研究的特征。其中一个最典型的研究方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定义。讲定义首先是来自人们不断的觉悟。因为“science”一词很迟才出现,由此词回朔以前的科学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科学的萌芽和源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视野的不断拓宽,各种具体学科才会逐渐分离,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而这个过程也正是人类不断觉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物欲的盛行 ,二是主体的膨胀 ,三是超越者的丢失 ,四是精神的放逐。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精神的回复 ,去重新发现能够给人类存在赋予意义的合理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习俗与道德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代人、每一种文化都认为,它的习俗、行为准则从事物本质上反映了它们的道德规范.对道德作出明确无误、一成不变、没有争议并永远被人们所接受的阐释的想法可能是一种哲学幻想.每个社会都要为自身确定道德规范.它要受到历史、地理位上、心理特征及宗教的影响.我们年轻时,人们以一种适当的直接方式教育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人们就会表现不快.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个历史的进步,要从历史发展的整体去评价道德观念的变动.道德评价的主观标准要与客观标准统一;道德评价的特殊具体标准要服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分析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作用要注意反对机械论和扩大化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自15世纪末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开始,500年来,人类在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历史 ,就是人被理解为人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看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 ,只能被看作人类的史前史。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历史 ,应当从现在重新开始。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按照思想世系而不是生理世系———在历史中所处的真正位置。如果我们打算做人 ,我们就应该准备承担起人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信任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信任变迁主要是指信任结构的变迁,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人类历史依次经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信任结构依次经历了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制度(系统)信任的转型.信任变迁背后隐藏着社会变迁的逻辑,逻辑演进的过程不是前者消失并被后者取代的过程,而是在一个历史阶段上,某一种信任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行进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建构完善的信任结构,一方面,不能割裂掉信任的历史承继性;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制度信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依然需要用科技去解决。我们相信,人们能够解决自身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世界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种了解和学习来更好地认识自己。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通过"动机(目的)-行为(结果)"模式,运用"理性"这一尺度来认识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性,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或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角。这种基于人类行为普遍性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利于赋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人化"的理解和重构,开拓学生的社会学思维与视角,帮助学生从人类需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不同世界文化与社会历史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从而推进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包容、共存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我们已经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级转换的初步阶段.我们把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经济形态作这种区分的标准是依据生产中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在农业经济形态里,生产中主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我们要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大视野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脉络中,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去学习理解,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必然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文明进步的宏观角度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社会主义 ,人们会看到它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说明它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项成功的“集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