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一书评介郁贤民主与法制问题,是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的一个大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发展程度是检验现代文明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兵。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步云同志著《法制、民主,自由》一书,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法制方面的理论读物,选收了作者近几年来撰写的有关法理学的论文,涉及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不少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比较深入,论证比较周密。它比较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近几年来在法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作者在本书中对于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了许多有相当研究深度、很能发人深省的新见解。关于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相互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学理论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者在本书的《政策与法律》一文中,对法学界正在争  相似文献   

3.
<正> 劳动法是我国众多法律部门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的任务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职工劳动者利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现在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基于各自不同的出发点,都很重视劳动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党就曾领导广大职工群众为争取劳动立法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中,我国  相似文献   

4.
<正> 八十年代最后一个春夏之交发生在首都北京的那一场政治风波,早已平息了,但它暴露的许多问题还将引起人们长久地思索。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人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使广大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新型的我国涉外经济法学,宣传经济法律,普及涉外经济法律知识,全国14所大学合作,由暨南大学王何教授担任主编,编著了《中国涉外经济贸易法制管理》一书(法律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这本专著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并已被定为高等学校法学教材. 首先,内容覆盖面大.这部书几乎将对外经贸领域中所有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了系统地阐述和概括,具有新体系、新内容、新观点,是一本研究我国涉外经济法学的拓新之作. 其次,体系严谨而新颖.本书开编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制管理是本书的总论,进而则是本书的分论,内容详细、具体、充实,没有空泛之论.如中国投资的法律环境,先以一章叙述中国正在积极的改善投资环境,次章叙述中国对外国投资者的优惠和保障,继之一章阐述按国际惯例管理涉外企业,最后一章则在介绍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现状后,具  相似文献   

6.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随着商品、资本的不断扩张,现代化问题已陆续成为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就被动或主动地直面着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这个具有悠久而沉痼的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现代化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流;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为...  相似文献   

7.
给我们国家、民族造成无法估量的祸害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终于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宝库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党和国家多年来遵循小平同志的指示,努力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仍有不少模糊的观念在起着消极作用,阻碍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法制发展历史的力作──《中国法制通史》评介蒲坚中国法制史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的研究还处于开拓阶段,与历史的实际和现实的需要还相距较远,特别是综合性的著述不多见。出版的著作和教科书多以刑法史为主,对其他各部门法史诸如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民主与法制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与法制长期以来,某些同志研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种倾向,即仅仅从与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对比中来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而不是从本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质的研究着手进行抽象,予是,往往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社会主义国家从它建立的第一天起,其民主和法制就一定是“高度的”。然而,在实际上,高度民主和完善法制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我国现阶段,高度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只是一个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存在。准确地说,它是普遍规律。无数实践证明:民主离开法制,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法制离开民主,就会演变为专制。这一起码的常识,连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有明确的认识。卢梭说过:“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法律,才是自由。”不少资产阶级学者,几乎一致地把“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当然,由于阶级的偏见和认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和科学地揭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何况他们的出发点与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统治。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已经20余年了,而明确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则是由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的。在2001年1月10日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江泽民同志指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胡耀邦同志在庆祝我们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正在致力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这有力地推动着我们国家安全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愿望.搞清楚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两者是辩证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两者不可缺一,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宪法修改草案是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修改的几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草案》的总的指导思想,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保证。《草案》不仅强调了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而且它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在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方面,主要有: (一) 《草案》对人民行使的国家权力作出明确的规定,《草案》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意志,是在过去宪法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正确贯彻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极为重要。本文作者认为,在民主与法制的研究中,应提出“法制的民主”、“民主的法制”作为法学、政治学的重要范畴。“法制的民主”与“吏制的民主”是一对范畴;“民主的法制”与“专制的法制”又是一对范畴。它们在各个历史类型的国家,都存在过或存在着。由社会制度本质决定的,真正能够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当前在我国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关键,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核心。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建设法制国家,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任务。随着全国亿万人民参加的普法教育的深入,以邓小平同志法制建设思想为指针,国家提出并开展了规模宏大的依法治理活动,呈现出可喜局面。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它的标准和要求都是很高的。充分的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必备的政治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依法治国”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条件,觉醒的公民主体意识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土壤,健全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法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在苏联法学界受到了普遍注意。在各种解释和预测科技发展对法产生影响的法学文献中,伊·弗·卡兹明(H.B.攻。zb鳖nn)的《科技进步条件下法的一般问题》一书,居于引人注目的地位。该书由莫斯科法律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全书分为导言和八章,作者从法理学角度对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现择其论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