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输行为,受著作权法保护,即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本文通过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传输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考察了这一法律关系中的各权利形态,从而为实现信息数字化传输行为的规范化、公平化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产生以来,从鲜为人知到广为流行,发展十分迅速。愈来愈多的人认为,这一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程锦绣。然而,人们对它的属性问题,却其说不一。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新途径”;有的认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传播权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数字传输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新的冲击 ,如何对它进行版权保护已成为各国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网络数字传输与传统著作权的复制、发行等权利均有“似是而非”之处 ,很难把它仅固定为其中的一种权利 ,应将其作为著作权人的一种新的专有权———网络信息传播权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平安微博”建设是公安机关利用新媒体推出的行政管理创新举措.微博在行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它的两大功能分不开:一是推送功能,即信息的即时发布;二是FOLLOW功能,特定信息推送到微博上后,通过微博用户的回复或追加,实现信息聚合,有效地增强了特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持续性.“平安微博”是公安机关开设的借以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众可以与公安机关进行直接对话,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有力地杜绝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治安信息经过回复、转发可以实现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凸显公众权利的在场感.  相似文献   

5.
刑法作为著作权的“二次保护规范”,保护的依旧是前置法的调整性法律规范,应坚持《著作权法》对概念、术语、行为的定性,可对定性后的行为适当限缩,并由刑法进行定量规制。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应重构解释为“既复制又发行”。“以发行为目的的复制”的行为,在本质上属于“复制发行”这一复数行为的未遂形态,应以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处罚,对“只发行不复制”的行为应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6.
背信行为,是指处理他人事务或管理、处分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人,故意滥用权限或违背信托义务,损害该人财产利益的行为。“老鼠仓”行为是基金管理人违背法律规定、违背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利用其信息优势出于获一己私利而损害普通的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背信行为。《刑法修正案(七)》对“老鼠仓”行为进行了规制,但不足以规制所有的背信行为,因此我国刑法应设立普通背信罪,打击严重背信行为,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将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电流”,大学将是“动力源”。作为公安高校的学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及传输手段,它所输送的公安知识信息无疑应成为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电流”;学报自身又应为“科教强警”不断输送电力。但就学报现状看,明显不堪此任,一是所输“动力”不足;二是传输手段落后。所以加强自身建设成了公安高校学报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所载信息的科技含量及密度,只有逐步规范传输手段,扩大输送范围,提高输送速度,公安高校学报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教强警”的动力线。  相似文献   

8.
高玉琴 《工会论坛》2007,13(2):143-144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虽说已经不算陌生,但是它的请求权基础却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基于侵权行为;有的认为缔约过失责任违反的是法律行为;也有的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既不是侵权行为,也不是法律行为,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本文认为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上述三种观点都欠妥当,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乃是基于当事人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  相似文献   

9.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理解存在错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准确执行。其中“情节”应指行为情节,而不是犯罪情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应指行为人虽然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达到刑法所规定的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程度,在法律上不认为是犯罪。因此,对实施了“情节显著轻微……”行为的被拘捕的被告人,国家不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财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它既不是“有体物”,也不是“无体物”,而是一种“财产性利益”,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劳动和财富的异化。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罪应严格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研究我国侵犯财产罪犯罪对象应深入研究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虐待被监管人罪客观要件的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对于本罪的客观要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一、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含义的理解对于殴打的含义,学者们有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是指以暴力打击被监管人的行为[1] ;有的学者认为,是指用暴力手段打击被监管人的身体,使其受皮肉之苦[2 ] ;有的学者认为,是指造成被监管人肉体上的暂时痛苦的行为[3 ] ;有的学者认为,是指拳打脚踢或用器具打击被监管人[4] 。从上述表述来看,学者们一般将本罪中的“殴打”理解为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脚…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著作权立法中复制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可以认定,“复制发行”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必然是互不包容的两类行为,两高的司法解释将“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视为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属于类推解释。类推解释使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司法解释领域的贯彻面临困境,刑法司法解释应避免类推制度借类推解释还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治安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信息是社会状态、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意识存留。治安信息主要包括:刑事犯罪、治安案件、事件、事故、行政管理,群体与个人在社会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治安信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治安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是大众传媒。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治安信息公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新闻媒体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全域性”和“全息性”的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讲究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引导媒体成为与公众沟通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4.
青年自立概念的主要特征目前,对青年自立概念众说不一,有的从社会心理和民族传统上,把青年自立看作是“摆脱了对家庭的依附,在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的青年人的行为”;有的从青年本身的思想认识上,把青年自立理解为“单个人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上的独立”;有的只是把青年自立简单笼统地看成是“青年能够独立地为祖国、为人民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等等。上述提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都不够深刻和完整,没有能真正揭示出青年自立这一概念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所以难以形成人们公认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准确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青年自立,一般地应该  相似文献   

15.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简称《TRIMS协议》)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具有两重关联性,因而国内学者对其性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它是国际贸易协议,有的认为它是国际投资协议。本文对《TRIMS协议》的地位、目的、手段、内容、及其所适用的国民待遇原则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TRIMS协议》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贸易协议,而不是一个投资协议。协议对投资措施的规范只是达到“贸易自由化”这个目的的手段。但《TRIMS协议》又具有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将来有可能会转化为投资协议,应引起我国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诱捕侦查是各国刑侦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刑事侦查措施,但它也一直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侦查措施,有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带有诱人犯罪性质的不当侦查措施。本文从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诱捕侦查措施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正因为此,采用诱捕侦查措施必须遵守严格的法定程序。同时,还应明确诱捕侦查与警察圈套的区别,对构成警察圈套的,应允许被告人作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认为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一是行政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行政行为的总成本大于其总收益;三是行政行为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四是行政行为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上述问题,依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未必见效,必须通过行政激励机制、行政约束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的综合作用方能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非法集资犯罪适用法律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结构关键是把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对于吸收公众存款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要从宽处理.行为人非法集资后,没有将资金用于可以回报投资者的经营活动,而是肆意挥霍、携款潜逃、逃避返还的,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集资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重合的,故可参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方式的阐释来认定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认为行政行为异化的成因,一是行政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行政行为的总成本大于其总收益;三是行政行为的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四是行政行为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上述问题,依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未必见效,必须通过行政激励机制、行政约束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的综合作用方能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司转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损害公司相关者利益;也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公司人格,拓宽公司盈利空间。新公司法从投资对象和投资数额两个方面对其加以限制,但是没有规定违反限制转投资的法律效力。笔者认为违反对象限制转投资应认定为无效行为,而违反公司章程对数额限额的转投资应认定为有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