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现象早已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至今仍然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之一。在每一个犯罪者身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点,即犯罪人格。犯罪人格的形成基于一定的原因,从哲学上来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格的可塑性,正是由于人格可塑,而人格可塑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才会形成犯罪人格。对人格可塑性进行哲学思考,有利于把握犯罪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控制犯罪人格形成、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成效。对于已经形成的犯罪人格也能够起到反向引导作用,有利于改造罪犯,并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进行人格的完善与重塑。  相似文献   

2.
主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阻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就产生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挫折感受的强烈度,与主体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主体对挫折感的忍受度也有差异,当挫折感超过了主体的忍受度时,就形成报复或渲泄的攻击犯罪心理,实施攻击特定或不特定目标的暴力犯罪行为。采取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利矫治因挫折而引起的情绪反应,避免攻击犯罪心理及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总是与偶然性、复杂性、模糊性、相对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犯罪心理具有不确定性,个体犯罪心理的发生在事先是不能唯一确定的,这是由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互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不确定性视野下需要对犯罪心理概念进行再解读。不确定性给犯罪心理学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犯罪人格之于犯罪预防的价值在于,犯罪人格研究促进了动态、整体犯罪人观的形成,使建立于犯罪人格之上的刑事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犯罪人格视野下的预防犯罪路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控制犯罪心理的生成;以犯罪人格为视角对犯罪人进行分类治理,改善犯罪人格。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美学指引起罪事情感移动与行为走向的意象思维,系哲学、宗教、伦理等美感心因构成体系化的主观思维模型。由犯罪心理美学定义里引伸出犯罪心理的认知感受,犯罪心理的情感潮动,犯罪心理的意识内省;从其审美程式、美感性质、唯美分类、美觉意义几个认识维点上勾勒出犯罪心理美学的理性骨架,也可以称之为研究立足的基点、布局谋阵的角眼、纵横交叉的坐标、微型收缩的核轴。  相似文献   

6.
犯罪人格之于犯罪预防的价值在于,犯罪人格研究促进了动态、整体犯罪人观的形成,使建立于犯罪人格之上的刑事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犯罪人格视野下的预防犯罪路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控制犯罪心理的生成;以犯罪人格为视角对犯罪人进行分类治理,改善犯罪人格。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分析理论尚未发展成熟,正确地看待犯罪心理分析的作用,既不夸大又不否定其客观的价值,是侦查实践中正确运用犯罪心理分析的前提。研究者必须了解犯罪心理分析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客观分析犯罪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在科学认识犯罪心理的基础上审视犯罪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测试前访谈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测试前访谈是为了让受测者从心理上对即将开始的测试做好准备。如果不进行访谈,或者访谈进行得不好,就很难达到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警察违法犯罪行为会比一般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影响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的职业文化、警察的应激心理和警察心理环境与不同意识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是指在众多的心理现象中,参与、影响和支配一个人发生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成份。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定义是成立的。但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一种理论或技术能够把与犯罪有关的心理因素从人的整个心理世界中严格地分离出来。这首先是因为各心理成份之间是彼此渗透的,根本就不可能用一个明确的界限将它们划分开来。其次是任何一种有意识行为的产生,都是多种心理成份相互“协同”的结果。而在协同作用发生之前,很难单独将某  相似文献   

12.
家庭对个体特别是对青少年能否形成良好个性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实生活表明,各种类型的不良家庭教育后果十分严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缺病态家庭会使青少年缺少父爱或母爱,承受巨大的痛苦,形成不良个性;家庭的消极作用则会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反社会态度,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低级庸俗的兴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13.
也谈犯罪心理痕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和条件下 ,会客观反映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的历程及个性特征。在侦查工作中 ,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 ,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在拓展了青少年视野,促进青少年个人素质提高方面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计算机网络也对青少年的人格缺陷、犯罪意识以及罪过等犯罪心理的各个因素的生成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项将心理学和侦查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对特定类型的案件侦破具有应用价值,在一般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同样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象是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犯罪现象的本质而言,它是由特殊的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从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来看,某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一定心理的支配,即行为是心理的外化。因此,我们在研究犯罪现象时必须从相关的心理因素入手。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犯罪心理的形成必然受社会因素影响,而消费活动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本文从当前我国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测试作为科技发展的一项成果,在许多国家刑事诉讼中已经得到运用,也显示了其作用.我国自引进这项技术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理论上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我国目前并无对犯罪心理测试的明确法律规范,也就使得其实施虽然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这是与程序法治所格格不入的,必须从诉讼法的角度对其应用程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已在国外刑事侦查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特征分析作为侦查的辅助手段,在揭示犯罪分子的智力水平、职业特征、某些技能及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能够帮助警方确定侦查方向,缩小嫌疑人群。  相似文献   

19.
弗氏父女的焦虑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审视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还为我们预防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应对之策。长期焦虑或高度焦虑会使人心理失衡,严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以犯罪行为作为终结。面对焦虑,个体只有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动用积极健康的自我防御方式,才能使自己走出焦虑的心理泥沼,同时也使自己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20.
弗氏父女的焦虑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审视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同时还为我们预防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应对之策。长期焦虑或高度焦虑会使人心理失衡,严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为严重者则可能以犯罪行为作为终结。面对焦虑,个体只有摒弃消极的应对方式,动用积极健康的自我防御方式,才能使自己走出焦虑的心理泥沼,同时也使自己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