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对江苏省宿迁市王集镇部分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视角探析了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亲情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情感交流以及保护功能弱化。为此,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切实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对江苏省宿迁市王集镇部分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视角探析了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亲情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情感交流以及保护功能弱化。为此,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切实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库利初级群体理论认为,家庭对于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进行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和半缺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在成长过程中易产生学习、道德、心理各方面问题,而其中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认为,可以借助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南城县"心服务·新未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项目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电话访谈、相关文献整理等途径,并且结合依恋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和原因,关注家庭中的亲子依恋质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该项目以"家庭功能"为服务切入点,通过家庭监护、亲职教育、亲子关系和整合资源等方面修复家庭功能,而应对实务开展中所面临服务对象的"流动性"、家长错误的养育观念、社工介入时"双重身份"的尴尬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困境,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运用依恋理论的视角去理解留守儿童及父母,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寻求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宣传等各方面的支持力量,以此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系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我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犯”进行的心理调研仅局限于对“留守儿童犯”的普遍性考察,缺乏有针对性的犯罪心理调查。实证分析法是犯罪学调研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化环境两部分展开深入调研,在需求、自信与自我认同、行为模式、自控能力、违法犯罪认识性以及父母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辈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可以透视“留守儿童‘’’犯”的犯罪心理现状,同时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西二十个村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得出,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留守儿童在心智快速发展的儿童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进而造成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能正确满足儿童的需求、留守儿童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成绩下降以及在心理上极度缺乏安全感、由此而产生自卑感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应该建立一套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以政府支持为保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探讨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断层持续拉大了城乡差距,使农民工难以摆脱弱势群体的地位,加之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二元体制,致使大量的农村儿童不得不与他们的父母分离,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基本上失去了本原性意义,使得农村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处于真空之中。在父母法定监护责任缺失,我国尚未建立起国家监护、委托监护以及学校监护等制度的情势下,一些留守儿童因缺乏正确引导而染上不良恶习,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必须彻底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拆除依附在该制度之上的诸如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重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起以学校监护为中心的国家监护、法定监护、社区监护等新型监护体系,以填补家庭教育的"缺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农民工问题副产品而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衍生物.由于儿童社会化机构的单一,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道德、学习、社会交往及安全等方面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拆除城乡二元制的樊篱,加强亲子沟通是其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所带来的网络生存状态以及衍生的网络观念,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错位、虚拟环境中主流文化的空位以及青少年成长的“越位”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出现超前或延迟,甚至是扭曲的现象。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夯实青少年社会化的根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发挥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主阵地作用,弥补虚拟环境中主流文化的空缺,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急剧变迁等原因,大学生与其亲代之间的代际沟通遭遇诸多阻碍,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亲子共同话题的缺乏导致沟通趋于表面化;(2)亲子间的多重差异导致"前喻"与"后喻"均难以实现;(3)大学生的两重精神重压导致沟通难以进行;(4)父母沟通方式的失当导致亲子隔阂日益加深;(5)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心理疏离感持续存在。研究农村大学生代际沟通的阻碍因素,能够为解决代际冲突提供借鉴,从而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作为未来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其社会化状况已经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社会学互动论的视角下,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有其主要表现:家庭通过互动影响了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互动空间、父母之间的互动、互动方式及互动期望对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应从这四个方面来改善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松动下的一群"制度性孤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良性的问题,并逐渐演变成一个长期的严峻的社会性问题。该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笔者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了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制度支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中的负面因素对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家庭的结构、教育方式、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等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密切的联系。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必须提高家长素质 ,注重家庭教育方法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家事纠纷案件中,当父母已经陷入权益争执中,谁来保护诉讼主体之外的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从"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出发,从庭前关怀、调解关怀、庭审关怀和判后关怀着手,构建出涉少家事纠纷案件"关怀式"审判方式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以期探索出一种既符合当今普通民事诉讼程序规定,又能切实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审判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问题,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显性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留守儿童教育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平等意识还存在;在一些隐性的教育支持方面还有一些性别不同等的对待。由于受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教育还应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把家长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帮助家庭实现和谐全面发展。主体间性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本性、交互性、发展性和主动性特征,家庭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家庭成员的互相学习,仍是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