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集中研究了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性论文,如《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战略》(《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学刊》1996年第7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丝路学刊))1996年第3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对(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哲学思考》以哲学战线们996年第2期)等。通过研究逐渐形成了我的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现,从而提出如下社会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即…  相似文献   

3.
是科学唯物主义还是实践人道主义?──与王金福、刘怀玉、朱宝信同志谈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丛大川我在《理论探讨》1996年第2期发表了《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和最后纲领》一文,将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作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视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将马...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我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理论界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种观点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的论断表示了异议,提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的论断。时隔七年之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我对签名书的收藏,缘起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于1993年10月。1994年,邓榕送给我一本精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书前印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那一页,留着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签名,落款时间是1994年。  相似文献   

6.
读了洪韵珊同志《对社会主义所处时代的重新界定》一文(《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颇受启发。但对其中一些论点不敢苟同。洪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7.
由“山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我校教研人员杨企玉、潘峰、田忠宝共同撰写的《坚定改革开放的必胜信念》一文,在《求是》杂志 2000年第 22期全文发表。该文以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为指导展开思考与研究的。纵观全文,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信念问题的聚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也是现阶段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共同理想、信念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8.
疑义相与析──就腐败性质问题答刘德明先生杨三省刘德明先生于《理论导刊》1996年第4期上撰文《也谈'腐败性质"问题》(以下简树《也谈》一文),就笔者以腐败性质问题的有关论点进行了商榷。读后受益匪浅。学术观点,只有在相互间的争论辩难中了有可能使是非正误...  相似文献   

9.
一、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1、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党建理论。1993年11月,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如果从广义的党建概念讲,《邓小平文选煤三卷(包括第二卷),讲得最多的是党建(他讲经济也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从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角度,再论政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谭君久关于政治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我和童之伟先生在《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见《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1期)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应重视基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吉彦波同志发表于《理论探讨》1992年第3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在对作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研究与探讨精神深感钦佩的同时,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却实难苟同。故谈点个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浅见,与吉彦波同志商榷,并就教于理论同仁。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研读了叶火金同志比较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文章《分析·比较·鉴别》(载《宜春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88年第4期,以下简称火文),其中的很多观点我是赞成的,但也有难以接受的,兹提出来共同探讨。我觉得,火文的大缺陷在于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没有真实的民主内涵。火文认为,“资本主义统治所以能获得‘民主制’的美称,并非其具有真实的民主内涵,只是因其采取了‘氏主的’统治形式所致”。那么,民主的“实质的内涵是什么呢?即是人民的统治或说人民当家作主。至于选举制、代议  相似文献   

13.
周开达 《党政论坛》2009,(11):61-62
《党政论坛》2009年第3期发表安歌军、赵景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探析》一文,现对该文提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日拜读了《理论探讨》1993年第1期中高慧军、齐峰的《重谈“左”和右的问题》和《党史文汇》1993年第1期中韦祖松的《“左”的几种政治涵义》。这两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深度,催人思考,给人启迪。但我对这两篇文章中的部分观点有不同看法,故写此文,与高慧军、齐峰及韦祖松同志商榷,并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5.
陈玉屏 《团结》2011,(2):9-10
继2008年“副主委述职”试点成功后.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讨,在2010年5月出台了《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关于推行述职制度的暂行意见》.述职工作的建章立制初步完成(本刊2010年第4期《民主党派党内民主的有益尝试——上海市长宁区委会推行的述职制度》一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最早提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文中,最早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本文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以下简称“邓选”)实践上,我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提法是“中国式的现代…  相似文献   

17.
唐勇 《理论视野》2012,(10):70-71
历史地看,作为一种思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但直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现,才使一种科学理论与社会革命和实践相结合,进而掀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60多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一社会实践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发扬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8.
陕西经济增长方式应当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王伯惠省委党校《理论导刊》1996年第7期刊登的《关于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考》一文,是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杨永善同志写的,被评为《理论导刊》1996年的优秀论文之一,文章所谈的问题,我认为很...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面对理论滞后的状况;面对教条主义的空谈习气;面对摆脱贫困、迅速树立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急迫形势,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搞无谓的争论。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于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4页)这是邓小平同志集我党几十年历史经验之精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实践问题的一大创见,是对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发展性地运用。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我国改…  相似文献   

20.
《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三期所刊载的黄万纶先生写的《论马克思俄国公社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一文(以下简称黄文),对探讨落后国家或民族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依据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尝试,读后获益非浅。但是,对于文中所提出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似有进行商榷的必要。现不揣浅陋地将自己的粗浅之见谈出来,以就教于黄先生及学术界诸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